浙江在线11月13日讯(记者 陈宁 通讯员 陈岩明)在传统中医药大省浙江,夏季饮品乌梅汤即将闯入秋冬市场。
近日,记者在浙江省中医院看到一款正在研制的“秋冬版乌梅汤”。它遵循秋冬养生规律,在传统配方基础上,加入了适应时令的道地药材,即将面市。
这款新茶饮,或许会让三年前刮起的“乌梅汤旋风”风力更劲。2022年,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的乌梅汤茶饮,因顺应健康消费新需求,曾火爆到一帖难求。目前,产品累计配帖量突破1亿,粉丝遍布全国。有专家评价,这是中医药成果转化的典型案例。
但事实上,一家公立中医医院着手研发热销饮品,曾遭受不少业内外人士质疑,其过程更非一帆风顺。
最近,我们蹲点省中医院。在浙江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乌梅汤破圈的三道关值得回味。
第一关:叫板网红饮品,赢了吗?
省中医院乌梅汤的诞生,正是受到网络流行语“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启发。
2022年秋天,奶茶热浪中,省中医院内科主任中医师夏永良留意到网友对于奶茶的批评声。这让他思考:博大精深的中医药,能配制出一种健康又价格亲民的滋味吗?
他想到了一种儿时难忘的滋味——乌梅汤。论知名程度,乌梅汤不输奶茶,论口感,酸甜滋味也令人喜爱。他在中药调剂室里,以经典古方为基础,结合现代人的需求,用10克乌梅、5克甘草、6克陈皮等,配制出了接近儿时记忆的乌梅汤。
虽然乌梅、甘草、陈皮有生津止渴和清热降脂的作用,但这个名为“乌梅汤”的方子不是治病的药方,一家公立医院有必要做茶饮协定方吗?
为难之时,全国名中医陈意看到了乌梅汤的可行性,他用“药食同源”四个字打消了同行的顾虑。千百年来,中医的药材与食材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这一属性,使得中医药不仅能治病,更有预防保健的功能,是老百姓的健康“守护者”。
同一年,《“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职能。
这样看来,中医医院配制的乌梅汤既可以是日常饮品,也可以是守护健康、治未病的药材。
2022年9月,乌梅汤在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它通俗易懂,在传统药膳方中尤为显眼;乌梅、甘草、陈皮等几味药材,令人垂涎;当时每帖只需1.34元,价格亲民。
一年之内,乌梅汤竟成了互联网医院的“销冠”,创下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以来的纪录。
那么,乌梅汤赢了奶茶吗?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历经五年热度不减,抢占每年秋天的话题榜首;乌梅汤也不甘示弱,三年内屡次登上热搜,最高日配帖量超1200万。
也许,两种饮品无需决出输赢。只能说,乌梅汤这一源于传统医学的茶饮,找到了自己的赛道,赢得了百姓的口碑。
第二关:把处方开到网上,可靠吗?
热度之下,老中医却有了一些冷思考。在陈意看来,传统医学历经千年不衰,在于它的“个体化”优势。中医强调辨证论治、阴阳平衡。每一味药材,以及药材之间的不同配制,都讲究因人而异。
浙江省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汤军坦言,乌梅汤好喝,但它并不适合体寒、有胃病、肠胃功能不佳的人群。她通过媒体呼吁:“不宜盲目跟风。”
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专职院长张丽萍也严肃看待此事,认为如果丢了中医药的本质优势,乌梅汤再火,也可能过犹不及。
……
对这些不一样的声音,省中医院党委书记何强很珍惜。在他看来,这些反思是让传统医学与“互联网+”更为紧密的契机。
“乌梅汤的配帖过程不同于网购。”何强说,它是通过互联网医院开具的规范处方,下单过程属于线上诊疗行为。
在“个体化”的呼吁下,省中医院互联网诊疗中心主任叶文怡组织院内专家讨论,设置了一张5个问题的线上问卷,只有5个问题都回答正确,才能顺利开方。同时,专家们重新梳理所有线上协定处方的问卷,借互联网的优势,筛选出符合适应症的人群。
“互联网医院是居民重要的健康门户,每一步互联网诊疗行为,都必须在严格的监管下进行。”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省备案互联网医院达1022家,提供线上咨询、线上复诊、线上配药等功能。
这么看来,乌梅汤处方上网的过程,也是中医线上诊疗常态化与标准化的有益探索。
第三关:中医药成果走向市场,顺利吗?
一帖难求、最高日配帖量超1200万……乌梅汤的火爆一度导致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服务器过载,影响线上诊疗秩序;药厂更是人力吃紧,无法满足需求;同时,一些省内外的医药企业闻讯而来,想让传统茶饮走向市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进一步凸显。医院的科研成果要走向市场,转化是必经之路。
中医药成果的转化,浙江早有土壤。曾在省中医院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大鹏牵头研发的“康莱特注射液”便是创新的产物,是国家重点新产品,拥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
“这个‘教科书级别’的案例,说明中医药成果转化行得通。”省中医院科研部副部长吴丽说,近年来,《浙江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双百千万”专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释放积极信号,科技创新驱动下,公立医院的科研属性更加凸显。
2024年6月,当吴丽带着成果转化的诉求找到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时,平台运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张琪峰与她一拍即合。张琪峰带领团队,为乌梅汤“量身定制”转化方案,既保证医院的权益,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也将知识产权的所有权留在医院。
在浙江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安心屋”上,乌梅汤经过规范的国有资产处置流程,以一次性转让的方式,成为面向市场的合规产品。
2024年9月,经药企打造后,“乌梅饮”系列茶饮上架多个电商平台。这些每盒售价不到30元的时尚茶饮,延续乌梅汤的热度,受到年轻消费者喜爱。
在何强看来,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一方面,企业售卖养生茶饮,赢得市场与口碑;另一方面,医院的医疗职能公益属性不变。”省中医院的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医院线下门急诊人次数由265万人次增长至330万人次。“成果转化的所有合规收入,实实在在地用于改造医疗服务流程、提升医院硬件。”他说,乌梅汤的火爆,最终使百姓获益。
浙江是首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数据显示,2024年中药创新成果转化直接拉动中医药产业产值超过18亿元,乌梅汤的成功转化,可谓恰逢其时。
国医大师葛琳仪听说乌梅汤出圈的故事后,评价道:“乌梅汤由中医师配方,又是线上配置,价格亲民。它的出圈,遵循了中医‘简、便、验、廉’的特性。”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