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一碗免费面 一煮就一年

字体:
—2025—
11/13
09:03:08
2025-11-13 09:03:08 来源:金华晚报 记者 钱旭升

  在义乌市稠江街道昌德社区,一家名为“我们在义乌的家”的餐饮店,近段时间成了当地的“网红打卡点”——这里没有明码标价的菜单,却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快递员及找工作遇到困难的人,免费提供午饭,这份温暖已坚守了整整一年。

  “大家闻到香味了吗,马上就可以开饭了。”昨天上午11时,“我们在义乌的家”门口已排起30余人的队伍,前面5名都是身着工作服的环卫工人。系着红色围裙的杨武华一边往大锅里下面,一边亲切地招呼着。红色围裙上,“来义乌找工作免费吃面”的字样格外醒目。

  仅有40多平方米的餐馆干净整洁,墙面上“我们在义乌的家”的标语传递着家的温馨。这顿午饭,杨武华准备了60个鸡蛋、5公斤肉、9把面条、2.5公斤大白菜和10公斤番茄。

  11时30分,午餐开饭,杨武华先给自己打了一碗面。“这碗是留样的,我先尝尝味道,要是不好,下次就改进。”确认口味没问题后,他才依次为排队的人盛面、加菜,动作麻利又细心。

  “这面味道真好,我已经在这吃了好几个月了。”来自内蒙古赤峰的环卫工人王贵云,提起杨武华时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和她一样,不少户外工作者早已把这里当成了“临时食堂”,不仅能吃饱吃好,还能和杨武华唠唠家常。

  中午12时左右,90后小伙常占华拎着面条和食用油走进店里。他来自河北,在义乌后宅做电商生意,偶然听说“爱心面馆”的事后,特意赶来献爱心。“老杨用自己的力量帮了这么多人,我也想尽一份力。”常占华说,看大家吃得开心,他觉得很有意义。

  12时20分,前来就餐的环卫工人们吃完午饭,主动拿起抹布、扫帚,把店内打扫得干干净净,再悄悄离开。当天,面馆共免费送出100多碗面,直到这时,忙碌了一上午的杨武华才终于坐下来,吃上属于自己的那碗面。

  为了这顿“爱心午餐”,早上8时许,杨武华就去菜市场采购新鲜食材,挑选、比价、称重,每一步都亲力亲为。“就算是免费的,食材安全也不能马虎。”前段时间,有商家给他送了一批鸡腿,他发现食材不够新鲜,当即退了回去,“要让大家吃得放心,这是底线”。

  杨武华与义乌的缘分,要从2006年说起。那年,他从江西宜春来到义乌,在一家箱包公司做外贸业务员。凭借勤劳与智慧,他慢慢积累了资金、人脉和经验,后来毅然走上创业路。经过多年拼搏,他从一无所有到有车有房,还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开了自己的店铺,真正在这座城市站稳了脚跟。

  “义乌不仅是个充满商机的城市,更是一个温暖的地方。”回忆起在义乌的岁月,杨武华满是感恩,“以前房东常热情地给我送吃食,快递小哥会主动帮我搬货,一路上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正是这份感恩,让他萌生了用公益回馈社会的想法。

  除了经典的面条,他还会定期更换菜单,做年糕、粉干等不同主食,让大家换着口味吃。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公益、传递正能量,杨武华还在店里架起手机开启直播,记录“爱心午餐”的日常。直播很快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不少人在评论区询问店铺地址,想上门帮忙或捐赠物资。但杨武华总是婉拒:“大家有这份心就够了,我有充足的预算,不用麻烦大家。”

  如今,“我们在义乌的家”已坚持免费送餐一年。杨武华说,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开心,现在的他每天都过得很有意义。“只要大家有需要,我会一直把这件事做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义乌的温暖。”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免费;爱心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