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奥妙就在丰厚的文化底蕴

——访中央财经大学龙马学者特聘教授、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

字体:
—2025—
11/17
06:38:49
2025-11-17 06:38:49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肖国强 周宇晗 张竞聪 通讯员 黄琦 金鑫 编辑 李雅南

10月14日上午,义乌全球数贸中心正式开业。 记者 倪雁强 周旭辉 通讯员 时补法 摄

  浙江在线11月17日讯(记者 肖国强 周宇晗 张竞聪 通讯员 黄琦 金鑫 编辑 李雅南)被联合国等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世界第一大市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这些,都是义乌的标签。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曾这样形容:“义乌的发展,简直是‘莫名其妙’的发展、‘无中生有’的发展、‘点石成金’的发展。”

  用传统经济学理论很难解释,“缺自然资源、缺工业基础、缺外资推动、缺优惠政策”的义乌,何以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小县蝶变成为全国著名的经济强县、世界闻名的“贸易之都”。习近平同志深刻剖析道:“我说义乌的发展是‘莫名其妙’,其实奥妙就在丰厚的文化底蕴。”

  近日,本报记者特邀中央财经大学龙马学者特聘教授、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一起走进义乌,试图从人文经济学的角度,解读义乌的文化底蕴“妙”在何处,又如何激活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

  义乌文化的独特内涵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从人文经济学角度看,您认为义乌文化的独特之处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魏鹏举:在我看来,人文经济学讲的就是“人、文化、经济”三者的交互关系。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发挥文化的赋能作用,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正如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所指出的,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使人的经济活动与动物的谋生行为有质的区别;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促进社会主体间的相互沟通和社会凝聚力的形成;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先进文化与生产力中的最活跃的人的因素一旦结合,劳动力素质会得到极大提高,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会得到极大拓展,人类改造自然、取得财富的能力与数量会成几何级数增加。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义乌的腾飞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深层次、最具特色的,是义乌深厚的商贸文化和创新创业的人文精神。义乌历史上受到许多著名思想家倡导功利、注重工商以及吸取先进技术、扬弃传统方式等思想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以前,义乌地区就已经形成了“鸡毛换糖”的经商传统和“拨浪鼓文化”。改革开放打破了许多藩篱,文化活力涌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首先是“人”的层面。文化熔铸在义乌人的群体性格和精神气质中。在调研中,义乌人给我最普遍的印象,一是勤俭,二是勇毅。过去,义乌人“穷则思变”,主动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勇于走南闯北寻找商机,无所畏惧地跨出国门去开拓国际市场。同时,他们又非常节俭,没有太多的物欲追求,把时间精力几乎全部放在工作和创业上。比如义乌第一代市场经营户何海美女士,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持之以恒奋斗,从小商贩变成了大老板。现在,新义乌人(包括年轻一代和外来居民)积极应变,在市场竞争中激流勇进,不断探索新业态。

  其次是“环境”层面。文化某种意义上是一群人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是一种环境。只要文化环境不变,那么身处其中的人即使国别、语言、性格不同,都会受到同样的文化熏陶,逐渐适应并融入环境。义乌的户籍人口有90多万,流动人口高达190多万,其中还有1.39万名常住境外人口。这么高比例的外来人口、这么庞大的流动人口,如何维系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我想除了体制机制,也离不开诚信、包容的人文环境。贝迪餐厅老板穆罕奈德就告诉我,义乌的“诚信”吸引他来做生意,而“包容”给了他一种安全感,让他留下来。

  最后是“制度”层面。许多学者从制度经济学来解释义乌,认为义乌小商品经济的“井喷”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制度创新和优化。这是有一定解释力的。然而同样的制度下,为什么有些地方可以发展起来,有些地方却不行?人文经济学包含并超越制度经济学的地方就在于此:它既肯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又注意到制度执行者的主观能动性;既重视文化的作用,也承认文化大多时候是隐性的,必须借助政府、制度等显性载体来发挥力量。调研过程中,大家不约而同提到了时任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他在改革开放初期,顶住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拍板开放了小商品市场、允许农民经商,为当地老百姓争取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难能可贵的是,此后一任又一任政府延续了这种以人为本、“兴商建市”的制度文化。

  文化赋能经济的突出表现

  记者:在您看来,义乌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够在全国乃至全球成为一个焦点、一种现象,文化起到了怎样的赋能作用?

  魏鹏举:文化至少在三大维度实现了赋能:一是在发展模式上,驱动义乌走上并深耕小商品经济之路,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民众的普遍富裕。其一,义乌的商贸文化传统和现代化市场经济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这使义乌较早地开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把握住了发展先机。义乌的创业者普遍都有“小机会大商机”的理念,不轻视纽扣、饰品、袜子等小商品,为相关产业集聚筑牢了基础。其二,群体性格形塑了义利并举的企业家精神。义乌的企业家普遍具有较强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及时抓住风口,且讲战略,为了抢占市场“薄利多销”。他们也很讲情义和信义,不欺生、不排外,抱团发展、合作共赢。其三,人文环境特别是信用体系的形成优化了营商环境。从这个角度看,文化和经济的共生关系更加明显:在义乌做生意讲信用,才能把生意做大、做长久;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又反过来要求巩固诚信友好的营商环境。其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良性互动增强了区域经济竞争力。从1982年第一代市场——湖清门小百货市场,到今年10月开业的第六代市场核心项目——全球数贸中心,从走南闯北的义乌商人到民营企业经营的“义新欧”中欧班列,迭代的是规模、设施、业态,不变的是市场创业创新的自发性和政府对群众首创精神的高度尊重。

  二是在城市建设上,通过开放包容的氛围塑造了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化都市。外籍人口集聚、被称作“联合国社区”的鸡鸣山社区定期开展非遗体验,组织庆祝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成为交流互鉴、增进理解、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义乌文旅局工作人员还向我们介绍,义乌已经正式发布了“有情有义 世界义乌”城市文化品牌标识,在全市范围内的公共空间、政务服务、文旅推广、对外交流等全场景推广应用。我认为,这将帮助义乌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是在文旅产业上,形成了具有义乌特色、以创新为驱动力的产业布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过的李祖村,在我看来正是乡村创意产业助力共同富裕的一个样板。李祖村既保留了当地乡土文化特色,又不断引进露营、市集、咖啡、直播电商等当下受欢迎的业态,同时还为青年创客提供政策、资金、人力培训等,大力开拓了乡村农文旅融合新场景。再如义乌正在打造“义乌好好逛”文旅IP,发挥“文旅+商贸”的优势,发展购物式旅游,也能为全国刺激消费提供参考。

  让人文经济学成为义乌新名片

  记者:“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成为“十五五”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您认为,当前义乌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怎样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魏鹏举:在我看来,义乌文化活力还可以进一步释放。一方面,文脉传承面临新与旧、内与外的挑战。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会给本土文化带来一定冲击。必须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这需要对义乌发展经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既传承弘扬义乌精神经久不变的内核,又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待挖掘。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和收入水平的提升,民众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一定会更加凸显。义乌可以继续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的优势。政府负责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比如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里就可以增设阅读角、展览墙等公共文化空间;市场负责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满足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时,义乌可以分三个层次强化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微观层面,关注市场主体。培育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大限度地呵护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观层面,推动产业升级。建议加快打造更多具有义乌特色的文创文旅品牌,强化“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融合发展,提升文化相关产业附加值,实现“义乌制造”从拼成本、拼价格、拼数量到拼创意、拼技术含量、拼不可替代性的转型。宏观层面,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文导向。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在《“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一文中指出,“‘文化经济’的本质在于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说到底要突出一个‘人’字。”“人”是人文经济学的根本所在,是一切文化和经济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关键主体。义乌已经有了“藏富于民”的扎实基础。未来,建议义乌继续把民众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获得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

  记者:在研究和践行人文经济学上,您认为义乌还可以作哪些探索?

  魏鹏举:在人文经济学的评价指标上,义乌发展经验能够提供很多启示。文化发达与否,不能只看资源意义上的文化遗产,关键要看文化有没有得到好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有没有转化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动能。就像祖上给了你一所房子,不意味着你自己有创造财富的能力。基于这个理念,我们团队曾经做过一次有关区域文化发达指数的测算,用了三个指标:一是“有为政府”,二是“有效市场”,三是“活力人口”,包括人口的规模、增长率、结构和幸福感等。从这三个指标来看,义乌显然是“优等生”。

  此外,义乌还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那就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人文经济学。通过开门迎客、发展“境外游”、拓展“义新欧”路线、发展国潮经济等举措,义乌能以“经济出海”搭载“文化出海”、以“文化内涵”丰富“经济业态”,成为中国经济韧性和中华文化活力的生动例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义乌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