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从“有资源”到“被看见”

宁波小吃如何“出圈”?

字体:
—2025—
11/19
08:33:15
2025-11-19 08:33:15 来源:宁波日报 记者 俞家嘉 孙佳骏

千层饼冰淇淋。 (宁波市小吃协会供图)

  “第一天就卖出了4000多只特色肉包”“准备了1000多笼还是供不应求”“参展3天,线下营业额突破15万元”……

  今年的浙江(宁波)特色小吃博览会,突破传统小吃摊的局限,将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打造成一场“浙里好味”的全景体验。

  地方特色小吃是饮食文化中最接地气、最具生命力的载体。从软糯香甜的宁波汤圆到酥脆可口的油赞子,一道道特色小吃,展现了宁波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何才能让游客寻味而来,推动饮食文化与地域文旅共生共荣?

  守正 宁波小吃传承的根脉

  清晨的四明山还笼着一层薄雾,余姚市梁弄镇的青石板路上已飘来阵阵米香,一屉屉刚出炉的梁弄大糕上,印着“福禄寿喜”的吉祥话,仿佛将江南的烟火气与祝福一同揉进了糕点里。

  “梁弄大糕制作手艺看着简单,但从原材料的配比到筛粉的手法,都要用心琢磨才行。”梁弄镇横坎头村大糕店店主黄金军告诉记者,在梁弄,每逢端午时节,已订婚但还未结婚的毛脚女婿必须挑大糕到丈人家去,这样的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宁波小吃的魅力,正深植于这可触可感的传统民俗之中。

  《鄞县通志》记载:“糯粉和艾蒿制成之饼……其斜方形,无馅而外糁松花者,曰麻糍。”

  热乎乎的麻糍也是宁波人忘不掉的美食记忆。以前,在清明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里,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麻糍,用以祭祖和馈赠亲友。

  “我们坚持手工制作,尤其是过糖环节,温度高了太黏,低了不糯。”在海曙建国农场,海曙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建国手持木槌,在石臼中反复捶打着米团。他向记者展示刚出锅的艾草麻糍,“艾草的比例也很关键,太多则苦,太少则香不足”。

  宁波小吃,不仅是舌尖上的风味,更是刻进宁波人血肉里的文化基因与乡愁记忆。“老底子味道的灵魂,藏在那份经由岁月打磨的‘手感’里,还原味道、聚焦品质,是宁波小吃‘出圈’的关键。”宁波市小吃协会秘书长寇相年说。

  创新 宁波小吃飘香的翅膀

  蒸粉、制馅、和皮、包馅、擀饼、贴饼……一块千层饼,包含10多道工序,这是奉化千层饼味道醇厚、唇齿留香的原因,也是蒋家龙门千层饼店的立业之本。

  “我希望大家能看到,在我的手里,千层饼变得不一样了。”“90后”姑娘蒋夏怡,是这家老店的第四代传人。不同于父亲蒋定君,她为千层饼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蒋夏怡将千层饼碎与冰淇淋、咖啡巧妙结合,做成“千层饼冰淇淋”和“千层饼拿铁”,通过创新包装设计,借助短视频营销,把传统千层饼改成吸引年轻游客的网红爆款,单日销量超100杯,单场直播观看量超1万人次,带动线上销售额增长80%。

  同样将老味道走出新门路的还有糖师爷烧饼。

  走进门店,一边是升腾着烟火气的老式烧饼炉,炉壁烧得滚烫,飘出阵阵饼香;另一边是宽敞明亮的冰柜,各种口味的烧饼半成品整齐摆放,只需加热,即可复刻酥香。

  “有些顾客喜欢早餐店热气腾腾的氛围,但对于上班族、学生党来说,早晨的时间比较紧张,他们需要更快速便捷的选择。”负责人陈新坚跳出传统的小吃经营模式,推出半成品烧饼,开设网点,满足年轻消费者的习惯。

  除了销售模式的改变,糖师爷烧饼也顺应当下低糖低油的潮流,推出低糖豆沙、安格斯牛排等各色新口味。“这些改变很受年轻家庭的欢迎,不论线上还是线下,销量都在一路走高。”陈新坚说。

  光磊小吃借助新媒体宣传传统味道、义茂食品推出即开即食的干吃年糕、巧酥婆把经典桃酥放进年轻时尚的包装盒里……传统的老味道正在与年轻人“双向奔赴”。

  融合 文旅升级的流量密码

  当内蒙古的特色奶皮子遇上酸甜脆爽的糖葫芦,这对“混搭”组合,凭借其独特的口感,点燃了一场席卷南北的美食热潮。

  奶皮子糖葫芦的爆红,也让人们看到了传统小吃的潜力。当藏于地方的特色美食,从“小众味道”变成“大众IP”,以美食带动当地文旅发展大有可为。

  “找到传统与创新的平衡点至关重要。以传统小吃为基础,融入地域特色食材,既有传统味道,又提供了新鲜体验。”宁波市小吃协会会长余新波表示,“吸睛”的互联网传播,是小吃“出圈”的催化剂,消费者的实拍图、打卡视频,比任何广告都更具说服力。

  近年来,宁波小吃市场持续扩大,增长速度较快,尤其是特色小吃领域,消费者在追求口感、营养和便捷的同时,也更期待获得丰富的互动体验。

  包荣兴包子、永记生煎、三雪汤圆……在慈城古县城景区,热闹的“赶大集”活动不仅集结了百家特色小吃摊位,还融入了街头演艺、NPC互动、非遗手作等趣味环节,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

  “在推动小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宁波菜博物馆馆长李阳辉认为,要积极促进小吃产业与旅游、文创等产业融合,提高宁波小吃知名度和美誉度,将宁波小吃打造成对外交流的新名片,让宁波小吃走出宁波,走向全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文化;宁波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地方特色小吃是饮食文化中最接地气、最具生命力的载体。从软糯香甜的宁波汤圆到酥脆可口的油赞子,一道道特色小吃,展现了宁波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