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山里毛竹“飞”起来 云和县的“天空骡队”走出资源变现新路

字体:
—2025—
11/22
09:28:05
2025-11-22 09:28:05 来源:潮新闻 共享联盟·云和 叶益鹏

  不耗人力,不走山路,近日,云和县雾溪畲族乡雾溪村的毛竹运输工作用上了“高新科技”,几十上百斤的新鲜毛竹系好绑带,就能依靠无人机飞越数百米的山林直抵目的地。便捷高效的运送模式盘活了当地的林业资源,更催生了居民增收的新路子。

  “我今年六十岁,刚好无人机操作的考试年限到六十岁,我算是踩线拿到了证。”吊运现场,无人机操作员蓝兴荣与“师兄”张陈伟轮流操作无人机,将毛竹从400多米外的山上吊运下来,前后不过半天时间,运输下山的毛竹已经堆成了小山。蓝兴荣也是雾溪村村民,此前他和妻子都是养骡子的,同样是运山货,以往不但要养骡子、赶骡子,在山路上来回奔波,遇到毛竹这样又长又重的货物还得提起十二分小心,生怕山路湿滑出意外。而如今仅需要一台柴油发电机、一架无人机和一辆运输车,他们就能无视地形阻隔开展工作,不仅省时省力,效率方面也有了显著提升,原本骡子要运两天的货物,无人机一天就能搬完。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低空经济逐步崛起,越来越多的航拍、测绘、农业领域从业者完成了设备更新。每场统一考试的报名学员可达四五百人,其中既有蓝兴荣这样决策果断,及时搭上末班车的,也有张陈伟这样目光敏锐,早早入场的跨行业从业者。

  “云和是最近这两年才开始兴起用无人机吊运的,以前基本上都是用骡子,我们现在吊的这个竹子一般在四百米左右,一天吊两万斤左右。骡子绕山路,效率肯定比我们慢很多。”张陈伟说,及早入行,发展机遇也更多,这两天搬运完毛竹后,他们又得赶去县内其他村运输番薯和油茶。

  运输便捷了,许多当地的村民也成了“实际受益人”。以雾溪乡为例,以往毛竹运输难,村民空守着山林,看着毛竹年年长,可砍伐加运输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怎么算都不划算。如今直接将山上的毛竹转售给无人机操作员,啥也不用做,山林资源就能变成实际收益进入口袋,让大家每年多一笔额外收入。

  为打好富民增收攻坚战,近年来,雾溪乡还系统实施了“共富工坊、共富集市、共富礼包、共富基金”等共富举措。在激活地方山林资源的同时,重点培育箬叶产业、生态跑步鸡区域公用品牌、联农带农项目,系统推进250kwp分布式光伏收购、1432亩野生箬叶公益化抚育等系列工作,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深扎根乡村振兴工作。

  “水源地保护与乡村振兴并不矛盾。”雾溪乡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雾溪乡将紧扣生态保护要求,精准谋划乡村绿色低碳产业,系统盘活生态资源,让山里的风景越来越美,山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无人机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近日,云和县雾溪畲族乡雾溪村的毛竹运输工作用上了“高新科技”,几十上百斤的新鲜毛竹系好绑带,就能依靠无人机飞越数百米的山林直抵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