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面粉、千岛湖水加“人造太阳” 一个山村的“共富配方”

字体:
—2025—
11/24
14:23:34
2025-11-24 14:23:34 来源:杭州日报 记者 陈立平

  这些天,在淳安县石林镇双西村一间厂房内,一卷卷洁白的日晒面正在享受“日光浴”。每天,超过1.5万公斤的日晒面从这里走下生产线,销往全国各地。

  双西村的面粉,加上千岛湖的秀水,再加上山海协作带来的“阳光”,“和”成的日晒面,勾勒出的是一条山区县致富的康庄大道。“十四五”期间,在山海协作工程的助力下,双西村日晒面年销量从300万元增至4000万元,带动参与农户年均增收超4万元。

  面:保障“粮袋子”也兼顾“钱袋子”

  双西村坐落于千岛湖南岸,是石林镇最大的一个行政村,有600余亩耕地。“过去,村里有不少经济作物。2020年国家启动‘非粮化’整治工作后,就以种植小麦为主。”淳安县人大代表、双西村党总支书记胡木祥回忆,当时有部分农户担心种粮食赚得少,自己挨家挨户上门沟通,才完成了既定任务。

  经济作物改成小麦,为守护国家的“粮袋子”作出了贡献,那村民的“钱袋子”又如何保障?村里的一项土特产——日晒面带来了答案。

  日晒面是当地的一种独特美食,相传起源于明朝初年。在双西村,有几个做日晒面的老师傅,凭借代代相传的手艺,做出的面条筋道爽滑,口碑很好。然而,家庭小作坊的模式,让日晒面终究只能是“小打小闹”,无法形成规模。

  为此,石林镇、双西村决心将日晒面培育成特色产业。2021年,一份题为《石林镇培育日晒面“小食品”打造富民增收“大产业”》的报告和《关于推进日晒面亿元产业发展的建议》送到了淳安县主要领导的案头,为镇里争取来了1000万元的产业集聚资金。

  也是在这一年,一批来自临安区的干部来到双西村考察山海协作工作。胡木祥趁机给客人们端上了一碗日晒面,并详细讲述了村里的打算和存在的困难。参与考察的临安区发改局副局长杨东至今印象深刻:“经过多次讨论研究,我们与县、镇、村三级达成共识,决定从这个小而特的日晒面产业入手,把它作为撬动双西村乡村振兴、富民增收的突破口。”

  从2021年起,临安区连续4年累计提供436万元资金援建双西村日晒面项目,主要用于标准化厂房建设和关键配套设施设备购置。在这笔山海协作资金的支持下,双西村建起了第一栋日晒面厂房,助力日晒面从“作坊时代”迈向“工厂时代”。从此,不光村里的小麦不用再愁销路,还经常要对外收购原材料。

  光:“人造太阳”照亮日晒面产业之路

  相比传统手工,“工厂时代”的日晒面工艺也有了不少变化。

  “传统日晒面,靠的是自然阳光,不仅耗时长,对场地、天气的要求也很高,品质也受到师傅手艺的影响。”为了攻克这一难题,石林镇规模最大的日晒面企业负责人王飞与左建平作了许多次尝试。

  最初,两人尝试用空调烘干面条,发现完全不可行,“面条25个小时才能烘干,而且费电、干燥不均匀,还容易发霉。”

  随后,两人又引进了烘干机,但发现由于温度难以精准控制,面条的品质很不稳定,“温度过高则面条酥脆易碎,口感全无;过低则干燥不彻底。损失最大一次,数万公斤刚出产的面条全部断裂报废。”

  在不断尝试和失败后,这两个自嘲“看到面条都想吐”的创业者终于攻克了难关。他们通过智能空气能烘干技术,精准模拟日晒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微风循环,在密闭空间内打造了“人造太阳”,不仅可以使面条品质稳定,能耗更比电热降低三分之二。从此,石林日晒面真正实现了“风雨无阻”的规模化生产,产能大幅增长。

  如今,石林镇日晒面企业已经超过20家,“人造太阳”成了这些企业的“标配”。日晒面带来的“阳光”,还不断向周边辐射——双西村创新“多村联建、产权股权分离”模式,由周边六村出资入股双西村日晒面共富园区,按股分红;成立日晒面经济协会,推动品牌共享、信息互联、市场共拓、抱团经营,辐射带动县内外22个乡镇发展日晒面产业,实现日晒面年产值突破1.8亿元。

  水:家门口就业实现“靠水吃水”

  日晒面好吃,千岛湖的水功不可没。

  距离双西村10多公里,就是农夫山泉茶园工厂。过去,村里不少年轻人在工厂里工作,靠着千岛湖的好水捧上了“金饭碗”。而发展日晒面产业,则让村里的老人也有了这样的机会。

  在双西村日晒面农产品加工共富园区厂房内,几名满头白发的工人正忙着拌粉、盘面、包装。“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以前只能在村里种地,现在在园区里工作,一个月也有5000多元的收入。”胡木祥说,仅靠着村里的日晒面共富园区,就让100多名老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占村里全部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除了就业岗位,园区厂房带来的租金也为村集体每年带来了80万元的稳定收益。记者了解到,目前双西村日晒面农产品加工共富园区一期项目已建成,二期项目在前期审批阶段,预计年底开工。园区全部建成后,将引进8家规模化企业,带动3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农民增收120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0万元,年产值瞄准2亿元目标。

  有了产业,就有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源头活水”。目前,石林镇共建设日晒面共富工坊22家,带动从事日晒面制作与加工销售的农户超1000户,户均增收4万元。围绕做大做强手工日晒面产业,吸引回乡创业青年15人,培养市级产业技能大师2人、县级乡土人才10人。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又为日晒面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一卷日晒面,将千岛湖的好山好水、阳光雨露变成了真金白银,也为山区致富、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板。双西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日晒面农产品加工共富园区二期、三期工程,同步推进“千岛湖日晒面馆”实体店建设,探索“面条+面馆”的新零售模式,做精做深县、乡、村三级市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共富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这些天,在淳安县石林镇双西村一间厂房内,一卷卷洁白的日晒面正在享受“日光浴”。每天,超过1.5万公斤的日晒面从这里走下生产线,销往全国各地。双西村的面粉,加上千岛湖的秀水,再加上山海协作带来的“阳光”,“和”成的日晒面,勾勒出的是一条山区县致富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