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7日讯(记者 祝梅)11月26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省农业农村厅、省建设厅、省海洋经济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浙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情况。
五年来,浙江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力打造全国唯一一个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会两次在浙召开;乡村振兴首次国家考核荣获优秀等次、位列东部省份第一名,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变革重塑、整体跃升的良好态势,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了坚实支撑。
关键词一:高效生态
五年来,浙江持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
“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优政策,今年浙江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十连增’。”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王通林介绍,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十四五”期间,浙江累计新建高标准农田333.1万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811万亩,耕地质量连续5年稳步提升;早稻百亩方和攻关田最高亩产实现历史性“双突破”,双季稻百亩方和攻关田年亩产实现“吨半粮”。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路径。推进“土特产富”全链发展,到2024年底,浙江已建成超10亿元农业全产业链126条,总产值达到3216亿元,带动470万人就业。
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2024年,浙江全省远洋渔业全产业链产值达550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已投产的‘垦荒1号’‘东海1号’等深远海养殖平台将助力海水养殖迈向深蓝。”省海洋经济厅副厅长徐建兵介绍,浙江正同步建设浙南、浙北两个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围绕大黄鱼、青蟹、南美白对虾、泥蚶等优势品种,我省已育成海水新品系19个。
向科技要产量、向机械要效率,浙江创新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创建全国唯一的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智慧农业引领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15%,高出全国5.8个百分点。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大海介绍,围绕解决“种什么”问题,浙江创新“产业出题—科研解题—市场验题”机制,“十四五”期间累计培育成功农业新品种(及组合)362个,其中,“台绿”“美青”“浙青”等系列西兰花新品种实现大面积进口替代。
关键词二:共富共美
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五年来,浙江高水平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成果,创新实施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全力打造诗画浙江和美乡村。
强村富民,浙江成效如何?发布会上,王通林晒出了成绩单——
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约占全国10%;村集体经济总收入845亿元,列全国各省区第三;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村基本全覆盖,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大关(42786元),连续40年居全国省区第一,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30元,首次超过全国农民收入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缩小至1.83,连续12年保持缩小态势。
接下去如何继续答好这道发展题?“千万工程”纵深推进的过程,也是浙江破题、解题的过程。
比如,针对单个行政村空间资源有限、要素集聚受限、服务供给局限等新的“成长烦恼”,浙江探索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全省实施片区组团226个,辐射带动1447个周边村协同发展。“浙江要构建美丽成片、产业成群、服务成网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全域奔共富。”杨大海说。
推动“一村富”变“一片富”,浙江鼓励片区开展整体运营,通过引入团队、盘活资源、培育业态等措施,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把乡村的高颜值转化为高产值;推动“一村享”变“一片享”,浙江统筹布局片区内基本公共服务,打造片区“20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累计建设改造“一老一小”服务场景2446个,对群众感受强烈的寄递物流、老年助餐等服务进行扩面提标。
关键词三:均衡协调
把山区海岛县作为缩小“三大差距”的主战场,五年来,浙江稳步推进城乡均衡、区域协调发展。去年,全省山区海岛县实现GDP县县破百亿元,浙江建立山区海岛县分类动态调整机制,形成新的山区海岛县工作体系,目前共有6个县调出山区海岛县行列。
今年以来,全省深入实施山区海岛县结对帮扶行动,迭代“1+3”帮扶机制,由1位省领导和1组省直单位、1组经济强县、1组国有企业结对联系一个山区海岛县,量身定制“一县一策”。
加快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体系,浙江启动“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建设,已遴选87条省级发展轴,推出支持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政策集成16条。
“‘十四五’期间,我们按照‘能延则延、能扩则扩’的原则,积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辐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省建设厅副厅长姚昭晖介绍,为推动城乡供水同质同标,部门联动构建起了城市管网延伸供水与乡镇规模化水厂供水相结合、单(联)村供水为补充的全覆盖供水体系。其中,城市供水管网延伸覆盖行政村的比例达到63.38%,今年新延伸覆盖行政村274个。
目前,浙江已实现燃气管网“县县全覆盖”;中心镇实现了污水处理全覆盖,正在大力推动城镇周边以及其他有条件的村庄接入城镇污水管网,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7.63%,城镇污水管网覆盖周边村的比例达到80%以上。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浙江率先实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同标、市域统筹,教育、卫生、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超98%,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
关键词四:创新活力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五年来,浙江推进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浙江探索开展“农业标准地”改革,建成农业标准地147万亩;积极推进农村闲置住宅盘活利用,2022年至今,全省已盘活闲置农房25.44万宗,盘活综合价值149.39亿元。
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1111”行动(培养1000名“浙农英才”、1万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10万名农创客、100万名现代“新农人”),加快推动青年入乡发展,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育“浙农英才”561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6800名、农创客超10万名、现代“新农人”58.4万名。
“围绕人才招引、创业激励、教育培训等,浙江出台了支持青年入乡发展的政策,将农业农村人才纳入省级人才支持计划,全省各地积极谋划出台了一批具有‘含金量’和‘含青量’的支持政策。”王通林说,浙江将不断拓宽培养渠道、优化支持政策、提升服务水平,欢迎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入乡发展。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