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季节,海宁的稻田里,竟“长”出了一个个瑞士卷。
金秋时节,稻谷归仓,可丰收的喜悦之后,那些田间遗留的秸秆该怎么办?过去,这是让不少农户头疼的“烦心事”,如今在海宁,农户们却用上了新妙招——不仅让秸秆“变废为宝”,还意外打造出一道独特的田园风景线,吸引了不少游客专程前来拍照打卡!

这段时间,社交媒体上,有关“稻田瑞士卷”的话题频频火出圈。此“瑞士卷”非甜点,而是一捆捆被打包好、瑞士卷形状的秸秆草垛,在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里,配上蓝天白云,特别出片。
那么,这些“稻田瑞士卷”究竟是怎么“烘焙”出来的呢?记者来到海宁市长安镇的杭海城铁旁的一片稻田,亲眼看看制作过程!
只见农田里,一台大型秸秆打捆机正缓缓前行。它像一位从容的“甜点师”,所到之处,散落的水稻秸秆被迅速“收集—压实—捆绑”。神奇的是,每行驶约20米,打捆机就会“吐”出一个重达数百公斤、直径1.2米的规整草捆。远远望去,这些圆滚滚的草捆整齐排列在田间,像极了一块块刚出炉的巨型“稻田瑞士卷”!
而这些“瑞士卷”的作用可不止是好看!它们被运往各个再利用点,有的成为牛羊的“营养餐”,有的化作生物质发电的“绿色燃料”,还有的加工成有机肥料或环保板材。秸秆的综合利用,既减少了焚烧带来的污染,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再生,真正让农业废弃物“华丽转身”,为美丽乡村添上一抹清新又可爱的风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稻田责任编辑:庞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