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浙大跨学科团队重大成果登上《自然》封面

打个活结,巧解外科手术“力盲”难题

字体:
—2025—
11/28
07:33:58
2025-11-28 07:33:58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林晓晖 王雨红

  浙江在线11月28日讯(记者 林晓晖 王雨红)长期困扰外科手术,尤其是微创及机器人手术的“力盲”难题,迎来了突破性的“中国方案”。北京时间11月27日,由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交叉力学中心杨卫院士团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蔡秀军院士团队联合攻关的跨学科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该研究首次提出了“基于活结的力学传导机制”,并成功研发出名为“Sliputure”(活结智能缝线)的创新产品,为外科手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力控策略。

  在外科手术中,缝合打结的力度控制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外科结”为死结,一旦打牢便难以调整,因此对施力精准度要求极高,也成为一大痛点。

  面对这一难题,研究团队找到了巧妙的突破口。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交叉力学中心特聘研究员杨栩旭提出构想:“那就在旁边先打个活结。”这成为技术突破的核心起点。

  浙大交叉力学中心李铁风教授进一步拆解了活结系统的力学逻辑:第一步,在制作活结时将精准峰值力信息“存储”其中;第二步,解开活结的过程中,将力的信息传递给串联的缝线系统;第三步,通过力学模型刻画信息和力的传递路径,并接入医生操作或机器人系统。

  “简言之,当医生或机械臂拉紧缝线时,活结解开瞬间产生的预设峰值力,会实时‘提示’系统‘力度已到位’,推动另一端的死结精准锁定,停止过度拉伸。”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主治医师陈鸣宇解释。

  历经大量设计迭代,团队成功将这套力学“密码”稳定地“编织”进外科缝线,“Sliputure”(活结智能缝线)正式诞生。

  据了解,目前,研究团队已构建针对不同组织的力值数据库,正致力于开发适用于机器人手术及消化道、心血管、神经外科等高精度缝合领域的系列产品。该成果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凭借成本低、实用性高的优势,未来有望快速进入临床应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外科手术;论文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