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蜿蜒盘旋的高架上,绵延的月季花带组成绚烂的“空中花廊”,一路生花,这是杭州人的专属浪漫。
2018年,还在上大学的江西姑娘龙丽萍来杭参加班级组织的实训时,就曾被这靓丽的“花路”深深吸引,当时的她并未想到,几年后,她会和3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组成一支“90后”管理团队,投身在杭州高架月季的“后花园”里,接续创造这份美和浪漫。
一条条“花路”不仅装点着城市天际,更串联起杭州作为生态文明之都的丰硕成果——从高架月季的绚烂绽放,到城市绿化覆盖率的持续提升,再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扎实推进,杭州以“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为目标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向世界展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花引凤来,杭城筑梦
清晨5点的余杭区双联村,141亩的苗圃基地在晨光中苏醒。这个杭州高架月季的“后花园”成立于2016年,是杭州市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为培育高架月季而建的。
1994年出生的温州小伙王靖文是团队中最早来到苗圃的,见证了苗圃从开荒到建成开花的全过程。“大学时来西湖玩,就觉得杭州很美,后来真的来这里工作,才发现这座城市的美不止在西湖。”王靖文说。
如今,苗圃已建设成一座集月季科研、观赏、生产、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月季生产园区,每年可生产成品高架月季盆栽3万余盆、月季容器苗20万余盆。
1996年出生的龙丽萍是2021年加入团队的,主要从事技术研发工作。“高架月季已经迭代了不少新品种,像‘西湖红’‘深红花房’都有连续性开花、抗性强的优势,已上新了部分路段。”她语气里带着些许成就感。
想要成为一盆合格的高架月季并不容易,除了经常要浇水施肥、及时修剪,培育周期也长,从枝条扦插到换盆、成型、进花箱再到搬上高架,至少需要整整三年。上了高架之后,养护难度更大。为了不影响市民出行,高架上的月季养护都需在深夜进行。
王靖文偶尔也会跟着夜班团队上高架,观察记录月季的生长情况。“每次看到它们在高架上开得那么好,心里还是挺踏实的。”他说。
在这群年轻人眼中,杭州是一座真正给青年人机会的城市。“它像一位不多言却可靠的前辈,让我们这些异乡人,找到了归属感。”王靖文这样形容。
花开满城,美传四方
亚运时期的“高光时刻”是团队最自豪的成就。
月季的自然盛花期是5月和10月。杭州的9月气温偏高,月季还处于半休眠状态。为了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呈现一路繁花的盛景,团队做了两年实验,为杭州高架月季争取到一个最绚丽的绽放时节。
“看到高架月季在亚运会期间开得那么灿烂,听到那么多游客和市民称赞,我们真的特别高兴,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王靖文笑着说。
如今,杭州的“花路”越来越长,连起来已超500公里,体量达到200万株以上。“到杭州去看看高架月季花,顺便逛逛西湖”成了不少游客心里的期待。而对这支“90后”团队来说,高架月季不只是一道风景,更是他们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见证。花圃越来越大,高架上的品种越来越多,他们自己也从青涩不断走向专业。
“希望未来我们能尝试更多适合高架的植物,让杭州的‘空中画廊’层次更丰富、更美。”王靖文说。
一朵朵高架月季,见证的不仅是城市的生态追求,也是一群年轻人把理想种进土壤,与这座城一起生长的故事。在这里,花路不只是路,是城与人之间的温柔对话,是生态一点点变成日常的样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