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9日讯(浙江日报记者陆遥 通讯员 赵方正 宣宏)傍晚时分,走在德清钟管镇蠡山村,“西施画桥”亭亭玉立。经过修葺保护与河道整治,这座秀丽的小桥与马路对面的蠡山水文化公园融为一体,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散步。
“相传当年范蠡与西施来到这里居住,每天早上西施都要在此画眉打扮。”当地村民说,不久前,这里还是一条杂草丛生的臭水沟,小桥完全埋入路基之下,直到今年夏天,才随着治水露出“真容”,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德清地处太湖流域,有大小河道1211条,总长度1706千米,水域面积79.9平方公里。千百年来,如此丰富的水系,留下了不少水利文化,县内水库、堰坝、河道、堤防等水利遗存众多。在“五水共治”工作中,德清人努力治水,全力保护水文化,让河流的文化记忆代代相传。
水中文物,讲述河道故事
9月中旬,德清大闸管理所环境改造工程已经进入最后阶段。许多人慕名赶来,欣赏这里的一块老石头。
这是一块雕刻精美的石头,两米多长,不到半米宽。上面雕刻着龙首、狮子、祥云、聚宝盆等图案,栩栩如生。
德清县水利局工程师施伟强介绍说,这块石头,就来自东苕溪里。
2001年,东苕溪导流港德清段拓浚工程开工。一天,施工人员在德清大闸不远处的朱家角清淤时,发现了一块条石,有一吨多重。清除泥土后,露出许多雕刻,石头随后被运到大闸管理所内。经考证,这是明末清初当地石牌楼的一块梁石。
在德清大闸管理所内,诸如此类的宝贝不止一个。进门位置,一个石凿的兽型石蟹造型独特,十分俏皮,被施伟强形象地称为“老虎头”。“老虎头是阜安桥的石蟹,古时是用来搁置桥板的。”施伟强说,施工人员在河道疏浚时发现文物以后,会第一时间送到大闸管理所,交给工作人员保护。
管理所门口的小桥旁,“德清大闸”4个红色的大字及落成时间等文字均清晰可见。在老德清大闸区域周边,一个小公园正在施工中。工人们忙碌地种植绿化,为这里进行最后的“梳妆打扮”。鹅卵石铺就的路面,色彩缤纷的花草,将小公园打造得格外精致。
“我们在这边放上一艘小船,模拟过去大闸使用时的样子。”管理站负责人表示,公园建好之后,他们还准备在长廊里放上相关的图文宣传,让前来休息的老百姓不仅能享受到治水的红利,也能了解家乡水文化丰富的历史。
水利工程,不忘文化保护
如今,下渚湖街道朱家村洪家涧组的李来顺老人,走过村口的一块石碑时,总不忘多看上几眼。这块文字已经模糊了的“张公碑”,记载了这一带治水的历史。
据《道光武康县志》水利篇记载,在县东三十里有个地方叫险塘张公堤。
现在,“张公堤”成了建设中的东苕溪大堤。只见大堤的迎水面,有一个向水面延伸十几米的石砌三角形结构。李来顺说,这是“鱼戗石”,发大水时,这里的水势非常湍急,像鱼戗水一样。原来,东苕溪流经下渚湖街道朱家村洪家涧组时形成急弯,古时洪水常常从此处破堤而入,被称为“险塘”,古人治水时,在堤坝上修筑了这个“鱼戗石”,以减缓洪水对险塘的冲击力。
两年前,东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开工,水利部门曾就“鱼戗石”的去留问题作了探讨:它还承担一定的水利功能,更是先辈科学治水的见证,所以大家决定在险塘处建一个反映水利历史文化的景点,修缮“鱼戗石”,使其恢复原貌。
为保护那些过去遗存的水文化,德清人做出了许多努力。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保留了文化印迹,也点缀了河道的美景。
2015年,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德清段开工,穿越钟管镇干村村时,拓宽河道影响到了这里的3座古桥。最后,当地决定把这三座古桥按原样移建于附近蠡山景区的刘家港上。水利部门把古桥的移建与治水结合起来,使之与河道景观融合,相得益彰,从此,刘家港有了一个水清、岸绿、景美的水文化公园。
文化遗存,彰显水乡魅力
在乾元镇联合村的堤坝上,有两个水泥墩子。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德清第一轮水利建设时留下的老闸口。
一直研究德清水文化的施伟强讲了一个故事。1961年,德清遭遇洪灾,眼看着堤坝决口,当地百姓自发行动起来,将自家的小船划到决口处,沉入水中。后来,大家从河底淤泥里挖到了13条小船。
代代传承的治水精神,成为了村庄发展的内在源泉。
曾经,傍水而居的联合村大力发展淡水鱼养殖,为了增加鱼塘营养,村民往水中投放猪、鸡、鸭粪便,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治水先治污,联合村首先关停了污染环境的养猪场,引导村民生态化养鱼,还建立了一套护水保洁制度,专门成立村保洁队,保持村庄和水体的整洁干净。
有10多年养猪经验的曹连根拆除了猪棚后,在土地上发展蔬菜种植,一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我们村过去有这么感人的抗洪故事,作为新一代的联合村人,我也要保护好这水资源。”曹连根说。
近年来,水文化逐渐成了德清水利建设的特色,一批河流已经显现出文化亮点。
德清县水利局局长曹汉祥说,德清水文化建设水平正在大幅度提升,比如东苕溪、十字港等一批中小河流正在改造,“拿东苕溪德清段来说,要把它打造成一条‘水梦苕溪’,沿途有18处景观,那些被保护下来的水文化遗存无疑是景观中的亮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