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在新时代,应该如何学雷锋?
2017年03月06日 16:07:23 来源: 安吉新闻 卓树理

  制图:刘敏

  昨天是3月5日,又到了每年的学雷锋纪念日,随着时代的进步,雷锋精神也被注入了越来越多的内涵。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不同年代出生的市民,听听他们对雷锋精神有怎样的理解?

  五零后、六零后:与雷锋精神一同成长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提起雷锋精神,临近退休年纪的孙大伯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

  孙大伯出生于1954年,雷锋去世那一年他正好上小学一年级,那时候语文课本中还没有关于雷锋的故事。“等我读二三年级的时候,学雷锋运动已经搞得很热火了,语文书上也有了雷锋做好人好事的事迹。端着钢枪、头戴棉帽的憨实青年形象,就是雷锋留给我们的最初印象。”孙大伯回忆道。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露天电影兴起,雷锋的事迹也被改编成电影在各个村庄巡回放映。

  “那时候看电影是种时尚,关于雷锋题材的电影更是受人追捧。一到晚上,村里的孩子们就开始追电影,放到哪儿就赶去哪儿看。一面幕布,一名放映员,一束光,就是一个美好的夜晚。”孙大伯的妻子补充道。“我去过最多的是凤凰山那边的一个大操场,那时候应该是一所中学所在地。坐的凳子就是毛竹架起来的,一整根未剖开的。电影里‘一切行动听指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等经典台词,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孙大伯夫妻俩说,他们是与其一同成长的一代人。

  八零后、九零后:志愿服务演绎雷锋精神

  而对于90后大学生嘉嘉来说,学雷锋是大学时期的一门必修课。“我毕业于浙江万里学院,学校规定我们每一学年至少要有20小时的义务劳动时间,而这些劳动时间可以从一个名叫‘雷锋公司’的社团赚取。比如我们参加一次绿地养护活动,就可以在劳动卡上敲一个三小时的劳动时间章。”

  顾星星是县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对于雷锋精神他也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顾星星出生于杭垓镇杭垓村,小学三年级时便开始护送残疾同学回家。为此,学校还特意设立了“学雷锋积极分子”奖项予以表扬,这对于小小年纪的顾星星来说是一份特别的荣誉。

  大学毕业后顾星星回到安吉县城从事广告设计工作,并渐渐萌生当一名志愿者的念头。2010年,顾星星和几名朋友一起创办了爱无界公益组织,利用空余时间去敬老院打扫卫生,陪老人们聊天解闷。

  2013年,“爱无界”成为团县委下属的一家公益组织,顾星星便加入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专职志愿者,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去康复中心开展阳光助残活动……顾星星乐此不疲。

  “在我看来,志愿者就是雷锋精神的传承,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实践和体验。”顾星星告诉笔者,现在他们的志愿者队伍已经发展到400多人,大多是80后、90后。

  零零后、壹零后:争做生活中的“活雷锋”

  “小溪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捧着课本,递铺小学三年级学生李苒认真地朗读起来。这篇题为《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课文让李苒的脑海里有了对雷锋最初的认识。不过在李苒看来,雷锋叔叔不仅是存在于语文课本中的一位英雄人物,也是生活中学习的榜样。

  李苒说,把同学掉在地上的铅笔盒捡起来,是学习雷锋叔叔的助人为乐;在公交车上给爷爷奶奶让座,是学习雷锋叔叔的尊敬老人;而跳舞忍着疼做压胯训练,则是学习雷锋叔叔的勇敢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老师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助人为乐,献出自己的爱心,这样我们的身边就都是‘活雷锋’了。”李苒用稚嫩地声音认真地说道。

  丫丫是志愿者协会会员周润娟的女儿,今年还不到五岁。每次周女士参加志愿活动,身边都少不了丫丫的身影。虽然她还不能准确地说出雷锋精神的含义,但在妈妈的带领下,丫丫也会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小小年纪的她,正在以自己所能接受的方式汲取雷锋精神的养分。

  后记

  雷锋去世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虽然他的身影离我们越来越远,但他的精神并没有因此消逝。无论哪个年代,对我们而言,雷锋精神都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标签: 雷锋精神;雷锋;学雷锋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