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露天鱼塘养殖模式,既辛苦又容易造成水质污染。而由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物联网+生态渔业项目,简单改造鱼塘后,不仅能依靠科技“管家”帮忙,轻松养鱼,而且鱼养得多长得快,还能不用化学农药,养出生态鱼。此外,它还能通过内部水循环,实现尾水零排放。
昨天上午,记者走进位于南浔区和孚镇陈塔村的庆渔堂生态鱼养殖示范基地。只见一个10多亩面积的鱼塘被隔成数个50来米长、10余米宽、近2米深的养殖池。每个养殖池里遍布着一根根白色水管,有些悬挂在上面,有些深入水底。而悬挂在上面的水管中,一股股水流正从一个个出水口注入到水池中。这个鱼塘旁边,则还有一个差不多面积的鱼塘,养着一些水培植物,水质看上去非常清澈。
“你看到的是我们的立体分层注水系统。我们利用双鱼塘,实现生态水循环养殖。 ”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战略部总监沈国根告诉记者,注入到养殖池里的水,就来自旁边水质清澈的那个鱼塘,这是他们的生态净化区。注水的同时,养殖池里原有沉淀在最底层的脏水,就会通过底下水管排到养殖池尾端的截污池,然后经过一系列物理净化后重新进入到生态净化区。
沈国根表示,物联网生态水循环养殖是庆渔堂自主设计的一种“高效益、高品质、零排放”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立体分层注水系统只是其中一部分。该模式还包括物联网实时监控系统、智能增氧系统、自动投料系统、纯物理杀菌系统等,通过24小时物联网实时监控,同时充分应用纯物理杀菌、物理过滤、纳米微孔曝气增氧、池底清洁、水质循环生物净化、池塘隔离等技术,实现智慧、高效养鱼。
“目前我们最多的一个养殖池里养着10万尾黄颡鱼,养殖数量可抵上同面积传统养殖的10倍。所以,虽然两个鱼塘只有一个在养鱼,但与传统鱼塘养殖模式相比,同等面积下我们的效益可提高3至5倍。 ”沈国根又给记者算了一笔“生态”账:利用物联网生态水循环养殖模式,极大降低了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水体面源污染,实现清洁生产、高效节约水资源。同时,养出来的又是生态鱼,如果每斤的生态附加值可提升1元,20亩就能额外增收约18万元。
据沈国根介绍,庆渔堂生态鱼养殖示范基地规划总面积1800余亩,项目一期建设生态养殖鱼塘4组,目前已改造完成一组,明年3月市民就有望吃到首批高科技养出的生态鱼。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