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不识一字的他,用26年把企业做到20亿年产值;独特的学习方式、敏锐的嗅觉、对人才的重视,让他一次次成功转型升级
潘阿祥:只做实业,不赚“快钱”
2018年11月24日 07:50:26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高佳晨

  浙江在线11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高佳晨)提到潘阿祥这个名字,也许你会有些许陌生,但是在浙江湖州,这个名字可绝对算得上响当当。

  作为一名“50后”浙商,贫寒农民家庭出身的他,从没读过书,不认识几个字,却凭一己之力,拼出了一个年产值20多亿元的企业王国——浙江振兴阿祥集团,旗下产业从铝合金型材、亚麻纺织、重工机械到房产、外贸,横跨多个领域,版图仍在不断延展。

  记者在湖州阿祥集团总部见到了这位成功的企业家。虽说是企业家,可他身上却丝毫看不出“成功人士”的影子。他穿着简朴,脚上一双布鞋,一口带着当地口音的普通话,说话总是笑眯眯的。

  “我是农民的儿子,也说不出来什么大道理,但我这辈子坚持做实业,从没愧对过自己的良心。”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着一股力量。

  故事,就从一本电话本开始。

  一本“象形文字”电话本,是个传奇

  无论是在潘阿祥的办公室,还是在浙商博物馆里,有这么一本电话本都陈列其中。与其他电话本不同的是,它上面没有一个文字,而是画满了形态各异的“符号”,有数字,有图画,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比如说这个烟囱代表分管工业的人,汽车代表交通局的人,一头羊代表姓杨的朋友,如果胖一点的朋友,就画的宽一点……”这是潘阿祥自创的记录方式,只有他一个人看得懂。

  年过花甲的潘阿祥,从没读过书,甚至连自己的名字写得也不太熟练。这样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民,却凭着极高的悟性和与生俱来的生意天赋,将阿祥集团打拼成年产值20多亿元的集团。他自己也成为一位拥有18亿资产的农民企业家。

  回想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潘阿祥说经历的事情太多了,有笑有泪。上世纪80年代,为了改变家里的贫困现状,潘阿祥只身一人干起了推销棉布、绣花枕头的活计,去湖南、山东、陕西等省市做些小买卖,攒下第一桶金。

  1992年,潘阿祥听到新闻里说,国家正在大力发展通讯。潘阿祥决定,做通讯电缆!他借款20万元买来设备,招了20多个员工,吃住都在厂里,跟着工程师学技术,给工厂取名为“振兴电缆厂”。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振兴电缆厂快速发展,到1999年底,实现销售收入2.53亿元,利税3300万元。

  学习新知识,他有自己的诀窍

  虽不识字,也看不懂报纸,但潘阿祥在吸收资讯和学习方法上,有自己的“独门秘籍”,那就是看电视新闻和收听广播。

  潘阿祥告诉记者,每天晚上,他都要将电视新闻,从时政到经济,全部收看完毕,细细“咀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业理念——以国家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为核心,依靠独特营销策略,进行资源、人才的整合。

  这套“秘籍”十分管用。跟在潘阿祥身边已经16年的助理项卫平告诉记者,潘阿祥悟性极高,一点就通,一说就透,把政策吃得很透,能准确踏准经济节拍。“这么多年,潘董根据自己分析做过的大大小小决策,还没有出过错的。”

  通过电视、广播新闻,潘阿祥把他觉得有用的信息都记在脑中,消化提炼,由此办起了亚麻、铝业、房地产、重工、铜业等企业。铝业做到华东第二,亚麻规模达到全国第三。总投资7.5亿元的“阿祥重工”,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中。

  潘阿祥虽然不识字,却格外注重人才培养和招纳。他常对员工说:“我的头脑里有市场,你们的头脑里有技术,我们的头脑一结合,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吗。”为了扩充人才储备,潘阿祥从各大城市四处聘专家、招人才。冲着阿祥的好人缘和求贤若渴的真诚,许多技术人员慕名而来。而且工程师们只要提起搞设计、进设备、聘人才,潘阿祥全让他们说了算。

  “企业如同人的身体,需要不断技改投入,进行营养补充,只有思想更新,技术更新,设备更新,机制更新,企业才可立于不败之地。”多年屹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潘阿祥的切身之谈。

  嗅觉敏锐的他,一直坚守实业

  如果说26年的创业历程中,有什么事是潘阿祥一直在坚持的,那就是办实业。

  2003年,潘阿祥了解到欧美国家亚麻纺织品需求量大,“阿祥亚麻”开始动工。

  上世纪末,国家开始实施货币分房政策,阿祥意识到建材市场前景广阔,毅然投资5500万元,引进彩色铝合金生产线,成立铝业公司,2003年销售近4亿元。

  多年来,阿祥集团在潘阿祥的掌舵下,在湖州织里的土地上演绎着一部创业的神话。如今,已经67岁的潘阿祥依然每天准时上班,乐此不疲,神采奕奕。

  问及为什么做实业这件事,坚持了近30年?“脚踏实地做产业,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心里才踏实。而且,实业永远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业支柱。”潘阿祥说,他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想过离开实业领域。只要自己还能干得动,还有一口气,就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标签: 民企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