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近年来,湖州市持续实施“千万工程”,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城乡差距逐渐缩小。越来越多的大中专生毕业后选择返乡下乡创业。这些有知识、有技能的年轻人,在广袤乡村绽放青春,给浙北乡村振兴带来了活力和希望。
曾几何时,湖州农村里的年轻人,千方百计“跳出农门”,宁可到大城市打工,也不愿留在农村创业。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回湖州乡村,成为有志于乡村振兴的新一代“留守青年”。湖州的美丽乡村,环境不仅变美了,而且引入了现代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走上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吸引着更多有理想、勇于创业和创新的年轻人“逆流”回乡求发展。这些返乡青年认为,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政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码,农村的机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吸引人,在农村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费琦耀,26岁。是南浔区菱湖镇下昂射中村第一个留学生。从日本学成回乡后,和一群有梦想的青年科技人一起,通过物联网技术帮助农民改造传统鱼塘,实现科技养鱼。费琦耀现在整天“泡”在鱼塘里。只不过,他凭一只手机,就可随时掌握整个鱼塘水质变化,还可通过手机APP在家遥控增氧机开关,实时监控鱼塘情况。
许明笙、朱悦夫妻俩同为“90后”,2015年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便回到浙北小山村吴兴区埭溪镇沙滩村,接棒父亲的泥塑手艺。他们以现代学院派风格延续着千年的传统手艺和乡土文化。如今,他们制作的泥塑作品广受欢迎,订单排满。许明笙说,乡村文化的复苏,让他们有了施展技艺的平台。
孙建龙,30岁。是从湖州农民学院毕业的一位新型职业农民。孙建龙早在多年前就掌握了浙江省首架无人植保机的作业技术。他通过潜心钻研和专家指导,掌握了粮油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现在,他带领的吴兴区八里店尹家圩合作社承包了3000亩粮田。
施梦荻,26岁。2017年,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利用矿地复垦建起了钢琴众创园,她便从城里返乡学习钢琴调音,如今在博兰钢琴厂做调音师,月收入一万多元。施梦荻特别喜爱现在的乡村生活,觉得和城里没什么两样。但每到休息天,她还是要进城去逛一逛,更多的是为获取专业信息。
邱凯,30岁。村民叫他“小蜜蜂”。大学毕业后回到长兴县林城镇畎桥村养蜂,如今是当地有名的“蜂状元”。家乡的这片绿水青山,对于蜂农来说就是金山银山。邱凯通过技术改良,将一盒蜂巢蜜卖到298元。2018年初,邱凯推出一对一养蜂精准扶贫模式,直接带动周边113户低收入家庭“甜蜜”致富。
沈晓琳,28岁。现在是德清县莫干山镇仙潭村“清栖”民宿主人。2016年辞去城里工作回村,将自家老房子改建成民宿。仙潭村成立了全国首个村级返乡创业协会,返乡创业的青年达40多人。近年来,莫干山生态渐入佳境,民宿业崛起,前来度假的人也越来越多。沈晓琳说,现在天天可以享受“慢生活”,很惬意。
郭曦晟,38岁,出生于安吉递铺街道鲁家村的一个木匠家庭。2012年,他从杭州一家公司辞职回村,专心做一名“小木匠”。今年10月份,郭曦晟创办了专门针对青少年木艺DIY制作和体验的“木艺工坊”。郭曦晟说,鲁家的乡村旅游越来越火,他希望用传统手作让城里人体验一个有温度的乡村。
朱迪,26岁。老家在吉林,大学毕业后跟着老公从上海回到安吉余村创业,现在是一名村干部兼景区讲解。余村是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发源地。眼下,余村正在全力创建国家5A级景区,今年接待游客已突破100万人次。朱迪说,作为余村媳妇,很自豪。
朱道伟,33岁。2012年从上海回到安吉孝丰镇夏阳村实施自己的“返乡项目”——“山田书院”。2017年,朱道伟跟随当地夯土建筑专家任卫中创办“泥土学校”,一心钻研泥土技艺,变废土废渣为生态新材料。他说,他要用最传统的乡土营建技术,帮助返乡青年一起修复乡村老房子。
盛茗,22岁。安吉溪龙乡黄杜村人。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了当地“茶三代”。爷爷盛振乾是当地第一代白茶种植户,家里承包茶园1000多亩。近年来,安吉白茶声名远播。2018年,盛茗在天猫上开店,半年时间销售就破百万元。
吴兴区妙西镇龙山村的“谷堆乡创”由一群有着乡村梦的“90后”在运作,他们将一间粮仓改建成一个集创意、创新、设计的乡创空间。当年这些走出农村在城市里扎根的年轻人,如今又重返乡村创业。他们用新思路、新理念挖掘乡村文化、寻找乡村匠人、盘活乡村资源,努力将创意变为效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