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整治群租房,那些罚单以外的故事和感动
2016年05月31日 09:02:00 来源: 杭州日报 通讯员 徐佳 记者 徐夏欣 杨子健 李维和

  常青苑整改前后对比

  制图 叶丛

  群租,这个伴随着电线乱接,煤气灶使用不规范等消防隐患和噪音扰民等问题,多年来,成为城市生活的“顽疾”。今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杭州租房新规(《杭州市居住房屋出租安全管理若干规定》),相当于“建章立制”了,不合规的,比如把阳台、厨房等非居住空间用于出租的,或者超过居住人数规定的,都要彻底整治。

  整治租房市场,触动房东的钱袋子,还要面对低收入房客。在整治中,怎么既有效规范租住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让违规方信服、百姓满意?绝不是一纸处罚通知这么简单。这是摆在一线民警和消防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难度挺高的考题。5个月来,这道考题答得如何?

  1

  案例 ·永康苑

  人性化方案治好了租户心病

  存在16年的“地下城”消失了

  5个月前,下城区永康苑几幢居民楼的地下室,还是潮鸣派出所所长吴信炎的一大心结。这里早在16年前便成了群租滋生的土壤。居民楼建成时开阔的地下公共空间被隔成单间,慢慢演变为20多个租户安营扎寨的“地下城”,“城中”水电私接、杂物混堆,人员密集度高,狭小的通道内,明火灶台与晾晒衣物“亲密接触”。

  “住在这里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凭什么搬?”租户们的话,并没有将民警难住。

  “前期走访足够扎实,后续工作才能有针对性。”复杂的租住关系怎么理清?最初的宣传劝导中,民警遭遇各种冷遇,租户们释放的信号很简单:没法搬。

  考虑到租户多为保洁、收费员等低收入外来务工人员,派出所明白,搬离对大家生活的影响无法避免,但没有退路。那么,在适当放宽期限的同时,能不能替租户们再想想办法?

  由于长期租住在地下室,租户没有正规租房合同,暂住证根本无从办理。在走访中,民警了解到一些家庭子女即将达到入学年龄,他们正为一本符合年限的暂住证发愁。

  “我们可以实事求是,以你们实际居住时间,补发暂住证。”带队上门的吴信炎当即拍板,这句话说到不少租户心坎里,也有了配合主动搬离的念头。

  协调各社区,解决一些租户困难后,3月底,整治工作进入新阶段。全所警力加班加点,加大力度巡查监督,逐个约谈房东,讲明利害关系,确保租金结算退还。

  截至4月底,潮鸣辖区内永康苑、裕达大厦、刀茅巷菜市场等地多处“地下城”从此销声匿迹。

  警方整治中的人性化方案,换来地下租户的配合以及辖区居民的广泛点赞。

  2

  案例 ·江锦社区

  召开“二房东大会”

  从朋友圈的影响力入手

  江锦社区一共4300多套房子,这个小区用于安置原来定海村和唐祝村的回迁户,空置房比较多。年后,群租房整治正式开始了,摆在管片民警濮民峰面前的,还有295套不愿意搬的群租房。

  濮民峰走访了一圈发现,除了少数房东自己动手改造,一批“潜伏”在小区的“职业二房东”是群租兴起的实际操盘人。

  年一过,濮民峰把在小区内收了10套房以上的“职业二房东”们叫到了一块儿,在派出所里开了“职业二房东”大会,会场来了18人。

  这些平日里的竞争对手,围成了一圈,一起听了濮民峰讲讲新的群租房新规。听完了,有二房东心里还接受不了,说这么多房客一时半会怎么搬?濮民峰说,“时间上可以宽一些,你们手上空着的房间可以相互倒换、过渡嘛。”

  这一次约谈,打入了“职业二房东”的朋友圈。让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影响。还有一位来自安徽的二房东,30多岁的女性,在小区里有20多套群租房,二房东大会她怎么也不肯参加,不久后,也收到了来自“朋友圈”的声音。看到几位竞争对手都开始拆了,自己也悄悄动手了。过了没多久,小区的物业就找到了濮警官,“她楼上的群租房开始拆了,楼下看到装潢垃圾,都让他们自己处理掉了……”

  3月中旬开始自拆,到了4月底基本完成,到了5月上旬,社区里的295套群租房都整治完成。

  3

  案例 ·荷花苑

  城西最大的地下群租空间

  民警请房客儿子来劝父母

  荷花苑,位于文三西路和竞舟路口的西南角,这处城西农居点有231户地下群租房,是城西最大的地下群租空间。古荡派出所负责整治的副所长杨昌双说。按每户平均8间来算,这里,至少有1600间群租房。

  对于房东来说,清除地下群租空间,等于一年少了3万元到6万元不等的收入,而房客的理由是,租不起其他房子,只能住在这里。大多数村民都抱这样的态度:别人不动,我也不动。

  年后,村里的15人先动了。这15人都是原先村里的村干部。人清空,地下室的隔断墙拆了,把门锁上。街道、派出所等五方当场验收。

  这阵“杭儿风”对村民的影响蛮大的。上周记者来到所里时,地下群租户整治已经超过了150户,整治过半。就在前一天上午,一直让管片民警金警官非常头疼的100号,也终于验收完成了,这一户人家,房东愿意退房租,清退房客。而难的却是一户怎么也不愿搬离的房客。

  地下室的7间小屋,有两间租给了老管(化名)一家三口,60多岁的老管夫妻一间,老管80多岁的老母亲一间。老夫妻给人送送水,打扫卫生,两人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并赡养老母亲。金警官上门了几次,老管还是不肯,“外面的其他房间我们租不起。”金警官发现,负责赡养老母亲的老管夫妻,来杭州打工好多年了,还有一个儿子,并不与老管住在一起。老管找到了在附近写字楼做保安的小管,劝小管回家看看。老管夫妇和老母亲的生活环境实在不佳,地下室没有窗户,密不通风,几个月前,还因为烧煤气起过一次小火灾。住在这里,实在不是长久之计。

  小管来到了父母家,一家人关上门谈了很久。没两天,房东来告诉金警官,老管愿意搬了,月底就搬。听说,儿子愿意出钱为3个老人另找房子住。老管也挺开心的。

  金警官也挺欣慰。随着这个城西最大的地下群租空间逐渐整改完成,外立面也在整修。最近,关于荷花苑的卫生脏乱差的投诉没有了。

  影响

  群租现象渐渐消失 楼道整洁指数同步猛增

  群租房现象,一直是产生火灾的重大安全隐患源头之一。根据消防部门统计,近5年来,全市出租房亡人火灾共8起,死亡17人;夏季出租房亡人火灾4起,死亡9人,分别占总数的50%和53%。严峻的形势,也让整治群租房乱象成为消防部门一个刻不容缓的工作。

  群租房整治好了,居住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好处,对于老百姓而言是最直观的。

  江干区常青公寓就是一处群租房整治的典型例子。这片作为农居回迁房的小区,过去曾聚集了几十户群租房,上百名住户,随之产生了占用、堵塞消防通道等一系列问题。

  而通过“一户一登记”、多部门联手整治等集中整治下,不包括前期排查和宣传外,仅用了10天的时间,常青公寓的群租房情况就得到了良好的清理成效,群租房现象基本清除,共清理楼道内洗衣水池80个,鞋柜上百个,洗衣机96台和足足堆满8车的杂物,前期查出的230处隐患全部得到处理。

  小区居民吴师傅告诉记者:“那些缺乏管理的群租房真的是害人害己,想想看,哪个老百姓不喜欢自己居住的地方更干净一些,更安全一些?小区群租房清空了,我们住着也觉得轻松多了。”

  江锦社区的濮警官说,“原来我们要求居民清理消防安全通道的杂物,之前每次去,抵触情绪都很大,但是这群租房彻底解决了,居民们居然都主动去把通道清干净了。他们说,群租房都能治,那我们的小问题也赶紧自己清理了吧。”

  提醒

  有人马大哈有人想打擦边球 房东房客都别心存侥幸

  在公安部门的处罚案例中,有“马大哈”房东,也有明明知道规定却想打擦边球的房东。

  记者采访了公安部门和消防部门,他们提醒:以下是容易踩的红线。请千万别心存侥幸。

  1问:房屋出租人需要报送哪些信息?如何报送?

  答:房屋出租起3日内,出租人需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送租住双方身份信息,以及出租房屋期限及用途等基本情况,未按时送报且逾期不改正者,将依规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若承租人为流动人口,出租人应按规定报送流动人口信息,告知并督促其办理居住登记、领取居住证件,逾期不改正者,将按照违规人数每人100元处以罚款。

  如果发现身边有群租房现象,群众可以拨打96119随时举报。

  2问:什么是“最小出租单位”?有何明确限制?是否可以分割后出租?

  答:最小出租单位是指住宅中按规范设计为非居住空间的卧室或起居室(厅),而设计为餐厅、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等居住空间,一律不得出租供人居住;同时,规定明确每个居室租住人数不得超过2人,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4平方米的要求;而最小出租单位也不得分隔搭建后进行出租,违反以上规定且拒不整改,出租人为单位将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为个人将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3问:什么是“10+10”限制?出租人有何管理责任?

  答:出租居室或床位达到10间(个)及以上时,房屋将视为供社会公共活动的场所,需严格承担登记备案、设置火灾预警装置等一系列安全管理责任。出租人或者出租单位违反上述规定,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将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记者手记

  可贵的“慢慢来”

  采访中,记者接触了很多社区一线民警。他们说,以往发现房屋乱象,由于缺少明确法律依据,民警只得以劝为主。今年新规出台,法律依据有了,是不是就可以迅速推进了?民警说,是也不是。公安有强制约束力,整治工作责无旁贷。但在实际推进中,违规租住房屋,往往涉及低收入人群,面对实际困难,这就需要警方的人性化操作。

  据杭州公安双基支队的大队长伍洲介绍,针对“群租”整治其实有两轮,“第一轮是去年下半年,主要是整改火灾隐患,检查电力设施,对租住在群租房内的人进行流动人口登记。同时,陆续对租住房情况进行了一次广泛摸底,有违规先提醒,让租住人员心里有数。”

  今年法规正式实施,警方也并没有“着急”,而是分成“三步走”:

  首先,上门排查和口头警告。为了尽可能让违规租住方自觉整改,民警“常唠叨”、“帮协调”,适当划一个长期限,一个月的宽松期,隔几天上次门,构成了社区警的日常。

  第二步,若违规方“听不进去”,那就要“违规整改通知书”出面了。这份注明违规项、限制日期的通知书具有法律效应,是一次“正式警告”。

  最后一步,严格执法。对于仍然拒不整改者,警方将取证核实,并立即依法处罚。

  从“不听不重视”到“自查自改”,新规平稳“落地”的背后,是民警的耐心和细心。一些“整改困难户”,社区民警天天上门、见面就劝,成了“老催”和“老烦”。

  但欣喜的是,大多数房东和房客是理解和配合的。租住市场规范了,居民的心头患没了,安居进入“心常态”。

标签: 租房;规定;群租房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