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3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周炜 王妹芳) 出国学习和工作14年后,2009年,盛况重新回到了母校浙江大学。不过,这一次他已不再是学生,而是浙大电气工程学院的特聘教授,我国电力电子器件领域唯一的“长江学者”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月23日,当记者采访盛况时,他却说:“我只是一个科技工作者。”
1974年出生的盛况是义乌人,17岁进入浙大“混合班”,即后来的竺可桢学院,21岁大学毕业后留学英国赫瑞瓦特大学,仅用3年半时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回忆读博的3年半时光,盛况说自己只回过一次国,是为了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只出去玩过一次,是去苏格兰高地待了两三天,其他时间基本都在学校。“过年过节也不出去,当地过圣诞节,到处都很热闹,我也不出去。”他说,他常常是实验室里最晚离开的学生,“经常是一抬头才发现,周围的人都走光了,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走掉的,时针已经超过了晚上12时。”
专注,是一路走来外界对盛况一致的评价,但在盛况自己看来,他只是“喜欢”。“喜欢做手头的事情,自然就专注。”后来,他才发现,正是由于自己喜欢专注地做一件事,才会一直选择科研,并在这条路上走得那么远。
博士毕业之后,盛况在剑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由他主要参与研发的硅膜桥技术和基于SOI工艺的芯片技术飞速实现了产业化,前者获得了4000多万美元的投资,后者吸引了400多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之后,盛况前往新泽西州大学任教,在回国之前,他已经是新泽西州立大学的副教授,获终身教职。
“我在新泽西州立大学任教时,一直关注国内的发展,浙大一些老师也告诉我,国内这个行业对先进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浙大也想发展这个方向。”盛况说,“我出去是为了学东西,学习技术先进国家的科研方法、创新和教育人才的方式是怎样的,国外这个行业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拿到终身教职说明学东西到了一个阶段,有机会回国做事,自然就回来了。”
回国后,盛况主要研究的是“碳化硅技术”,这是一种用碳化硅材料制作功率半导体芯片的技术。盛况告诉记者,功率半导体芯片是电力电子装备的核心,半导体芯片越先进,用电设备就会越高效、越节能,体积也越小,而动车、高铁、地铁,以及新能源汽车,无一不需要用到功率半导体芯片。
“目前,最新一代的功率半导体芯片依然被国外垄断,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科研环节缩小和国外的差距,协同产业界打造国家自主产业,跟国外竞争。”盛况说。
专注做事的人,终究能达成所愿。回国之后,浙大和苏州市即投入数千万元在苏州成立了“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力电子器件实验室”,盛况作为实验室负责人,带领一支由8位老师、30多名学生组成的研发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此外,他们积极和国内企业合作,尽快将自主研发的半导体芯片推向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市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