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8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王湛)昨天是高考首日,各地的高考作文题,都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那么,你知道,70年前的大学招生考试中,作文题是什么样的吗?
日前,新星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民国老试卷》,收入了三百多套民国时期各大学各学科的入学试卷。
“那个时代,作文题的出法,更强调年轻人的社会担当,以及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而现在更考量文学写作的才能。”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秀明说。
在《民国老试卷》责编孙志鹏看来,这些作文题承袭了中国科举的传统,更像是考察你策论的能力,而不是现在的写作和观察能力,“比如,燕京大学会让你写一个抗战计划,或者对政府的抗战政策进行批评。”
女子师范考“论新女性”
作文题目与学校特色挂钩
“这些考卷的命题者已不可详考,但从现有资料可知,胡适、朱自清、陈寅恪、钱穆、华罗庚等名家、学者,都曾参与命题。”责编孙志鹏说。
钱锺书、季羡林、金庸、杨振宁、叶嘉莹、钱学森、黄仁宇,都曾忆及当年考试对其人生的影响。
上周日,北大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乐黛云,在参加《民国老试卷》新书发布会时,认为自己的命运,就因为作文题而改变了。
“因为我报的是北大英语系,可是沈从文先生是判卷子的,他看了我的作文《小雨》,觉得不错,认为这个考生应该学中文,充分发挥写作才能。于是他给我写了一封信,问是否愿意转到中文系。沈从文亲自给我写信真是受宠若惊,所以我就转到中文系了。”
“可见,当时大学招生非常自由。”乐黛云说。
实际上,中国近代高校主要实行自主招生,自主命题是其重要特点之一。所以,各个高校在作文命题时,也经常与各自的学校特色息息相关。
比如,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的作文题目是:论所谓新女性;河北省立工学院的题目则是:说明农村破产之原因并筹救济方法;而1946年国立江苏医学院的作文题是:医学与人生。
题目贴近现实而大胆
更考察策论能力
“蒋介石对日不抵抗,宋子文在欧美大借款,试述其事实而评论之。”这是1933年国立中山大学的作文题;
“政府在抗战期间对于诸生不征之使从军而招之使求学,其意义安在?试申述之。”这是1942年,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东北大学的作文题。
……
当孙志鹏他们收集档案资料,看到这些作文题时,都很感慨,“非常贴近现实,也非常大胆,更像是考察你策论的能力,而不是现在的写作和观察能力。”
杭师大教授夏烈,也对这几个题目印象深刻,“引导考生独立思考,就是陈寅恪当年提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紧扣时代脉搏,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作文命题里,呼之欲出。”夏烈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作文题,都跟当时的国家命运有关,哪怕是专业院校出的专业作文题,也紧紧扣牢“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时代脉搏。
比如,1933年,国立北洋工学院作文:现时培养建设需要人才当以何为最急,试详陈所见;
再如,1933年,河北省立农学院作文:五谷丰登,粮价低廉,农村之好现象也,而丰年适以成灾,谷贱反致伤农。社会病态,竟见于吾国之今日。症结所在,试详论之。
除此之外,大部分学校的作文题目,都等同于如今的大学论文,像1947年国立武汉大学作文:拟以改善中学国文教学法上教部书。
浙大作文题三选一
有理性也有感性
国立浙江大学的作文题,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原因在于,它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
1933年,浙大有两次招生考试,每一次,都有三道作文题,考生只需要选做一题,文言白话不拘。
第一次作文题目分别是:合理的生活;救济农村之我见;晚霞。
第二次作文题目分别是:大学生的责任;科学的价值;西湖之夏。
“浙大的作文的命题给了文学一个空间。当时战争动乱年代,关注点都是国家和民族的责任,而《晚霞》、《西湖之夏》给有文学才能的考生提供了很好的选择。”吴秀明说。
夏烈也很喜欢浙大的作文题,“作文题有理性有感性,总有一款适合你,这和民国教育的多样性一致,当时每个考生可以报考很多个学校,人尽其才,浙大把这个理念运用到了作文命题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