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云 摄
江南一带有句老话:“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这个“青”说的是青菜,但不是特指“青菜”,而是泛指各种绿叶菜。为了“配合”江南一带的胃口,一年四季不管什么时候,菜场里必须要有绿叶菜。
现在这样的大热天去菜场,平常吃得最多的品种,比如杭州油冬儿、苏州青很少见到,卖得最多的是毛毛菜。一位绍兴菜老板说,油冬儿、苏州青,都是冬天好吃,软糯而且微微发甜。到了夏天,别说甜,甚至会有点发苦。所以这个时候的主打绿叶菜,就成了不苦又爽口的毛毛菜。菜老板说,他摊子小,但现在毛毛菜一天也能卖三四十斤。
一起逛菜场的宁波朋友说,“毛毛菜”是杭州人的叫法,宁波人叫“早熟5号”,绍兴菜老板很快也附和,“我们绍兴也这么叫”。
现在逛菜场买毛毛菜的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一口夏天里的绿叶菜,要感谢浙江省农科院的蔬菜专家们。上世纪80年代,蔬菜专家韦顺恋和科研团队一起,针对江南口味,特别培育出了毛毛菜。如今韦顺恋已经退休。昨天电话联系上他,他正在临安山里避暑休养。说起毛毛菜,还是思路很清晰——
江浙人吃菜,要软,要糯,不能有渣,还不能苦。冬天尤其是霜冻以后,霜打过的青菜,又糯又甜,顿顿吃都吃不腻,但等到了夏天,像油冬儿、苏州青等都受不了高温,太阳一晒就发苦,没人吃了。
但总不能不吃菜吧。省农科院开始想办法,用三种白菜组合杂交,一个国外品种、一个广东品种、一个北方品种,杂交出的新品种就是“早熟5号”,也就是杭州人说的“毛毛菜”。
它符合江浙一带对菜的各种要求:个头小、菜叶没有毛茸茸的表层、口感清爽甜糯没有渣。最重要的是,它不怕高温,大太阳再晒,也不会发苦。
上世纪80年代,“早熟5号”培育出来以后,就成了夏天菜场里的“救火兵”。先在杭州推广,后来陆陆续续全国都种上了。再后来,省农科院又再次研发了“早熟8号”,吃起来更甜,产量也更高。
现在,杭州菜场里买到的所有毛毛菜,都是完完全全的本地菜。一般每年最早从3月下旬就开始种,25天左右就能长一茬,一年可以收10茬左右。到了高温天,市农业部门还会给菜篮子基地“下任务”,要求7—9月必须保证播种3000亩毛毛菜。杭州近郊,像笕桥、勾庄、良渚、半山、九堡、萧山、富阳、下沙等地,都是毛毛菜的主产地。
从地里摘下来,毛毛菜直接送进了杭州各大菜场。新鲜拎回家,韦顺恋说,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油锅热了后,毛毛菜下锅翻炒几下,撒上一点盐,出锅就能吃。也可以换个口味放汤,不管什么汤,末了扔一把毛毛菜进去,也是糯糯的很好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