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20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石天星)
编者按 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是不少国家教育界思考、探索的一大难题。浙江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从杭州一名小学校长的办学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杭州一名小学校长这3年的办学故事——播撒教育公平的种子
走进转塘小学象山校区,科技馆、能源馆、天文台、图书馆等不断映入眼帘,仿佛来到了一所充满童趣的“大学”。
在杭州西湖区教育局2011年推行“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办学模式之前,地处城郊转塘区块的转塘小学依然沿袭着乡镇小学的办学模式——“一个中心、几个完小点”,但随着转塘小学和西湖区公办名校学军小学建立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特别是由学军小学校长汪培新兼任转塘小学校长之后,转塘小学进入了“多个校区并行发展”的新时期,整个转塘街道也在飞快实现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是阳光
汪培新2005年任学军小学校长至今。如果和他迎面相遇,你一点都不会觉得他是名校的校长——衣着普通,还穿着一双运动鞋。但只要交谈起来,你就会感觉到他是个长期“管事”的能人。
汪培新说,助推学生成长的资源体系,不完全在于学校内部,而在于整个区域的教育生态系统——阳光、土壤、雨露、空气,这就是他的“教育生态”理论。
按照西湖区教育局推行“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要求,2013年8月,汪培新带着一支由学军小学校级领导、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来到了转塘小学。
老师们发现,汪培新和别的校长有些不一样。在转塘小学工作已7年的袁其滨老师说:“汪校长记性很好,做事情很细,总是亲力亲为;他布置下来的任务要求你及时反馈;他总是以身作则,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标准都被拉高了。”在转塘小学工作多年的邬国娣副校长说:“他不是强行去改变某件事情,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循序渐进,这正是他的睿智之处。”
在2011年以前,转塘小学包括一所中心小学和3所完全小学,汪培新任校长后要做的就是从内部对转塘小学进行资源调整,3所完全小学合并重组为3个校区,施行“3个校区并行推进”战略。
2014年9月,一件大事在转塘发生——新落成的学军小学之江校区开始首届招生,加上转塘小学的3个校区,这一区块的学区范围怎样划分成为敏感问题。汪培新和区教育局领导一起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为稳妥起见,暑假也在走访村舍、听取群众意见,最终开学后家长反应平稳,开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个校区,只有校舍上的差别。”邬国娣说,这是家长们能够接受的根本原因。3个校区都在对应的学区内招生,因而在生源基础上是公平的;各校区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也是均衡分配,最重要的是各校区的孩子们机会是均等的。
“改变一个区域的教育质量,就是要改变原有的教育生态,教育生态中的‘阳光’就是教育公平。”汪培新说,过去转塘小学参加西湖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只派出一支代表队,队员往往来自中心小学,而现在是3个校区独立组队,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多了;家长们最关心杭州外国语学校推荐生名额,过去是在整个转塘小学择优推荐,现在则是让每个校区都按比例独立推荐,所以不管在哪个校区就读,孩子们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教育体系是土壤
汪培新对转塘小学的生源背景做调查后发现,家长中一大半是中学文化程度,本科生以上学历较少,很多家庭不订报刊杂志,也没有什么藏书,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科学指导孩子成长。
“从某种角度讲,生源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也不应该以挑生源来办学。”汪培新认为,只要支撑孩子成长的资源体系完备了,普通学校的孩子一样可以与名校学生比肩。“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如此。”
转塘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孩子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图①做游戏
②在图书馆看书
③做实验
④主题班会
⑤社团活动
转塘一带没有图书馆、科技馆,也没有青少年宫,转塘小学象山校区的校内设施却尽力弥补了这一欠缺。现在,其藏书量已远远超过了教育部门的要求,且周末也对外开放,以便让家长和孩子养成周末到图书馆看书的好习惯。
科技馆是孩子们的科学乐园,课本上的实验都能在这里找到配套的设备,完成相关的实验。绿茵场和室内体育馆也全天开放,时时可见师生在训练。
学校还有100多个社团,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每位任课老师同时又是社团指导老师,每周五下午安排一个小时社团活动课,全校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社团分为普及社团和精品社团,精品社团的孩子们在周一、周二的下午还增加活动时间,提供更多的选择可能。
每个学期,转塘小学还会推出两期校报,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优秀做法,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为了让家长更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转塘小学还在社区举行宣传展览……
汪培新说,西湖区各小学硬件设备都已经实现了标准化和现代化,校与校之间在硬件条件上没有根本区别。“真正的差别在于这些设备有没有真正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其实小学教育没有那么高大上,只要脚踏实地用心去做,每所学校都会获得应有的发展。”
教师队伍是雨露
在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推行之前,转塘区块有些家长会把孩子送去市区上学,而现在这样的现象极为个别。很多单位主动表示与转塘小学实施共建,让员工子女来就学。
从学军小学来到转塘小学“支教”的姚国娟老师说,起先她有顾虑,但汪校长找她谈话之后,她打消了顾虑:“汪校长说,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师德层面的提升都会有帮助,因为你会对教育发展的不同形态有更多研究,也会更懂得体谅。”
汪培新不仅自己来了,还让学军小学的9个名师工作室都在转塘小学建立了分站,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同时也从转塘小学选派教师到学军小学交流研修。
在“教育生态”中,教育公平是“阳光”,课程是“土壤”,教师是“雨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相互融合是“空气”。在汪培新看来,“紧密型教育共同体”不应理解成单向的强校扶持弱校,而是校与校之间的互融共荣,助人自助。
2015年,西湖区教育局对区域内公办小学进行综合考评,尽管有学军、求是、竞洲、星洲、文一街等一大批名校,转塘小学还是取得了全区第5名的好成绩。
在全区乃至全市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以及各类比赛中,转塘小学取得的好名次更是不胜枚举:作为国家级国际跳棋实验学校,张嘉诺小朋友获得国际跳棋比赛11岁组世界第九、亚洲第一;去年暑假,转塘小学组织学生参加了在云南举行的全国青少年四驱赛车比赛,一举拿回5个一等奖……
让汪培新感到高兴的是,这3年来,转塘小学招聘到的老师,学历层次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这说明老师们对学校的发展、对自身专业发展有信心!转塘小学的发展得益于政府重视、顶层设计,更在于唤醒了学校自身生长的内在力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