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26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蒋慎敏 吴崇远 杨茜 通讯员 杨云飞)从5月8日到昨天,是这群特殊的孩子们,走进社会的110天。也是人们真正靠近这群孩子的110天。
5月8日,杭州凯旋路上,这家“业务骨干”由10名智力障碍的孩子组成的弯湾汽车生活馆正式开张。他们中,最大的24岁,最小的17岁。为了这一次的开张,他们已经准备了一年。
当初这个新闻,钱江晚报也进行了报道。
眼看着3个多月过去了,弯湾汽车生活馆怎么样?于是,我们昨天又来到了这里。110天过去,来这儿的车子,从一天几辆车,到一天二十辆车;前来洗车的客人们,从不知道该怎么接近,到言笑晏晏。
孩子们,也从紧张害羞,便得开朗自信起来了。
孩子们的认真与热情
感染了初次前来的洪先生
昨天下午2点出头,洪先生骑着电瓶车经过。洪先生是头一回来,看到这家洗车店开着门,就拐了进来。
孩子们刚送走昨天的第十位客人,此时正围坐在大桌子边休息,正走回来的橙橙看到了洪先生,挥了挥手,喊了声“哥哥好”。
洪先生显得有点意外,不过也挥手笑着回了句:“你好。”
“我去把车开过来。”和指导老师一打听,洪先生知道了弯湾的特殊性。
瘦瘦高高的诚诚最有责任心,听到洪先生要来洗车,就起身到了外头等待。这一等就是十多分钟,一直等到洪先生车子进来,诚诚才退到了一边,继续等待——因为身材高,诚诚负责擦车顶,这还没轮到他出场呢。
车子一进来,孩子们都欢快地忙碌开了。昨天的当值小店长佳竣最是沉稳,手脚也最是麻利,喷水洗车已经和其他店里的熟练工没啥区别了,洪先生看着也是连说,“他们比好多店里干得都好呢!”
孩子们干得很认真,也很开心,时不时就能听到他们的笑声。两位技术师傅一直在旁边盯着,反复来纠正孩子们的动作。
“他们比我想象中还厉害。”其中一位技术师傅丁师傅说,刚开始那会儿,孩子们有时候一个小时才能洗好一辆车,很多动作啦细节要领啦,教了就忘。可没想到,就在一次一次的重复指导中,孩子们的技艺不知不觉提升了许多,到现在,半个小时,就能把一辆车里里外外弄得干干净净了。
丁师傅指了指在车旁站得笔挺的诚诚,“开始时诚诚总低着头,可现在,他擦车顶都不用我们看着啦,人也自信多了。”
可可拿着纸笔找洪先生记录信息,这是怕万一落下车垫什么的好通知车主。洪先生也被孩子们的氛围所感染。他拍着可可的肩说道:“我来说你来写好不好?我姓洪,你会不会写?对对,三点水,再写一个共……没错没错,就是这样!”
为了这样的一幕
徐琴和孩子们准备了好多年
弯湾的大家长,这26个智力障碍孩子的共同母亲徐琴,看到这一幕也是欣慰,“其实这就是我们最初的目的,让孩子们和社会之间打开一个窗口,让他们赢得被认可的心情。”
为了这一天,为了这样的一幕,徐琴和孩子们,其实已经准备好多年了。
2011年,原本经营小五金店的徐琴,正式成立的“弯湾托管中心”, 成为省内首家学费、托管费、餐费等全免的民间培育托管机构。从最初的7个孩子,到现在的26个孩子,在照顾孩子们、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生活技能的同时,徐琴最牵肠挂肚的,就是怎样让社会接受这些孩子们,也让孩子们,能够融入社会。
让孩子们上班,无疑是一个极好的窗口。2014年,弯湾开办了一家小书店,此后又开了一家小超市,而“第三弹”弯湾汽车生活馆,工作的技术难度和体力要求都大很多,孩子们面临的人群,也更多复杂。
“书店和小超市里,来的顾客都是小区里的住户,特别是老人。汽车生活馆就不一样了,不同的人群都有,甚至有从萧山、慈溪来的。”徐琴回忆道,这110天来,有的人是看了媒体报道后特意赶来,为孩子们献一份爱心,但更多的,只是为了洗车而第一次走进来的。
围裙上都写着孩子的昵称
你喊他们一声他们会很高兴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有些拘束,车主们也有些不知所措。“但大家都是好心的,好多人来了一次之后,就说以后都来这里让孩子们洗车。有些人就在一边看着,也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们说话,就走了老远,买了一大堆水果给孩子们。”
渐渐地,孩子们的洗车手艺越发熟练,也越发自信开朗起来。车主们也是更加融入了。徐琴特意在每个孩子的围裙上,描上了孩子们的昵称。“常有老客一来,就喊着昵称,和孩子们聊上几句,孩子们可开心了。甚至边上小区的阿姨,买菜路过都会来和孩子们聊聊天。”
不仅如此,洗车的营业额,都会平分给孩子们。“这是让孩子们能够体会到,自己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徐琴说,不仅仅是打算将弯湾汽车生活馆继续办下去,而且还在打算再扩大一些规模,再增加一些项目,让孩子们获得更多人的认同。
期待更多爱心企业
给特殊孩子一个就业机会
让一群特殊的孩子能过上“朝九晚五”的生活,实属不易。
随着弯湾的书窝、弯湾小超市、弯湾汽车生活馆的陆续开张,原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群孩子,有了一技之长,能够与人交流,甚至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徐琴说,一个就业平台的建立,就是让孩子有了成长的机会。
这些孩子是幸运的,但还有很多和他们一样的孩子,也渴望有这样的机会。
钱报记者从杭州市残联教育就业部了解到,全市智力残疾人员还有不少,因为各种原因,就业难度不小。单纯依靠用人单位招募,录用比例较低。所以目前主推辅助性就业。部分依托企业,接收一批就业者。
杭州杨凌子学校每年的毕业生,学校通过与各家企业签订实践基地的方式,培训智障青少年工作技能,帮助学生顺利踏上工作岗位。据了解,学校和欧尚超市、星巴克、永和大王等签订了长期合作合同。
还有大家熟悉的“智慧树”。那也是为了给智障青少年提供一个“非常真实的工作场景”,为了让他们通过实践,训练合格后更顺利地到用人单位去而成立的残疾人服务社(地址在上城区水亭址,由智障青少年承担工作任务)。这家店是2014年12月25日正式开业的。
这里售卖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咖啡、西点、手工香皂、盆栽植物、手工皮具等,给这些孩子一份简单的工作。去年10月,紫阳街道元宝街上开出了第二家店。
而设在学校里面的一个200多平方米的“智慧树”旗舰店,将于9月份正式营业。设有糕点厨房实践基地、咖啡吧实践基地、超市实践基地,学校的学生可以去那里实习。
“给孩子们一个可靠的工作环境,还能拿到一定酬劳。我们也在想方设法地给孩子增加就业机会,并提供就业转衔服务,以使孩子能顺利就业,融入社会。智慧树的特殊员工一般工作两年,这两年中孩子学习就业技能,两年后同样希望他们能够到一些单位工作。而智慧树仍旧接纳新毕业生。”杨凌子学校副校长姚郑芳说。
弯湾的学员正在洗车店里工作。记者吴崇远 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