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负重爬高加班加点 12名监测工作者用汗水保障环境质量
2016年09月18日 16:00:04 来源: 青年时报 记者 张婉婧 文 孙伊豆 摄 通讯员 裴斐 应方 摄

  凌晨工程师在采集烟尘。

  监测小组正在准备工具。

  浙江在线9月18日讯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扛着五六十斤重的设备,爬上五十多米高的烟囱,顶着近50℃的烟囱高温,对热电锅炉进行监测,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他们就是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督室的12名环境监测工作者。

  今年来,为保障空气质量,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环境监测工作者在完成常规环境和污染源监测任务的同时,加班加点,用自己的行动为一方山明水秀增添一抹绿色。

  50多米高的烟囱上站七八小时

  连续14天完成杭州监测工作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督室负责人应方说,为进一步改善杭州环境空气质量,杭州市提前启动所有燃煤锅炉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要求燃煤热电锅炉通过改造达到天然气特别排放限值标准,即烟尘、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分别达到5、35和50mg/m3。7月中旬开始,杭州陆续有11台热电锅炉完成改造。

  改造中,他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由于超低排放锅炉废气中污染物浓度要远低于普通锅炉,对仪器精度,监测人员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新方法要求,每台锅炉前期准备2天,现场监测时间高达七八小时,后期称量、出报告还需2天左右。

  “7-8月的高温天气,原本就不适合外场作业,更不适合高空外场作业。”应方感慨,如何在峰会前完成超低排放锅炉的监督性监测和比对监测,确保峰会期间超低排放锅炉达标,成了当时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困难。

  8月3日开始,监测站抽调12名技术骨干,加上浙江大学、省环科院、区监测站、第三方监测机构等骨干力量,共计24人,成立专项监测组,连续14天,开展超低排放锅炉监测工作。

  “因为上烟囱的楼梯坡度很陡,我们要扛着五六十斤重的监测设备往上爬,有时候碰上下雨等不利天气会增加难度。”应方说,在更换采样枪时,监测口的废气常常会吹到监测人员身上。

  “从早上7点半到企业,爬上50多米高的烟囱开始监测,中午12点吃午饭,13点继续监测,17-18点钟完成监测吃晚饭,吃完晚饭连夜赶往下一个监测企业附近住下,一部分人校准调试仪器,一部分人去第二天要测的企业踏勘……回到宾馆休息时往往已是22点以后了。”应方说。

  从富春江环保热电烟囱的6米高,到航民小城热电和航民热电烟囱的50米高,再到萧山开发区热电、大江东富丽达热电和下沙杭联热电烟囱的55米高,监测人员不断刷新着监测的高度。在高达50多米的烟囱上一站就是七八小时,并要忍受夏季锅炉、烟囱旁高达近50℃的高温。“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没有一个人抱怨,反而更加按照技术规范完成监测,因为每个监测人员心里都明白我们的付出是为了让环境质量能更好一点。”应方说。

  连续14天,8家企业,13台锅炉或烟囱,出动监测人员130人次,工作时长累计780小时,出具13份监测报告,完成杭州所有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锅炉的监测工作,超低浓度废气监测水平走在浙江省前列。

  为了保障饮用水源质量 每天清晨5点出发监测

  另外,为保障杭州饮用水源安全,今年初,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制定了峰会环境质量监测专项工作方案,计划对钱塘江上游、九溪水厂、南星水厂、祥符水厂、贴沙河、珊瑚沙、闲林水库等地在峰会前实施定期监测,在峰会期开展加密监测,为全面及时掌握水源地水质情况奠定基础。从今年初到8月,在建德、临安、富阳、桐庐等地开展了多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演习。

  8月20日起,环境监测工作者团队正式进驻九溪、祥符、将军岩等地,开始24小时值守。

  每天清晨5点,他们准时出发。完成九溪、祥符、珊瑚沙、闲林水库、贴沙河等所有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地溶解氧、水温等项目的现场监测,9点前送达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重金属、有机物等13个项目。下午,这些监测数据准时出现在峰会环境保障部。

  “每一天,我们都完成钱塘江、苕溪、将军岩等地一天三次的水质嗅辨和巡查工作,并实现数据实时播报。”应方说。

  实验室内,试验分析人员不分昼夜、没有假期,当有新的样品送到时,即使已经连续做了一个月的试验,仍然会第一时间着手分析,想着尽快能出具监测数据。

  “除了外场监测、实验室分析人员外,还有一批负责数据审核和报送的同事,时刻搜集汇总数据,形成监测报告提交峰会环境保障部。正是有了这些人,峰会饮用水源保障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应方说。

  全天候动态监测保障了水质安全 所有数据实现当天采样当天报送

  为了完成峰会水源保障任务,驻点人员牺牲了周末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特别是驻守在将军岩的余峰、虞骏、孔德川和金灿,一周都无法回家。此外,还有的队员刚当上或即将当上父亲,比如说张昊、蒋智伟和孔德川,但是他们都把峰会饮用水源保障放在首要位置。

  除了手工监测和实验室分析外,峰会保障还首次在九溪水厂和瓶窑水厂配备了现场实验室(流动监测车),车上带有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仪器,能够实现43种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每小时动态分析。峰会期间,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次对原水中23种特征有机物、20种重金属和11种其他污染物开展现场监测。所有数据均实现当天采样当天报送。

  日常巡查、手工监测、实验室分析、自动站监测、现场实验室监测……“钱塘江和苕溪饮用水源地水质已实现了全天候动态监测,一小时内可完成包括藻类、有机物、重金属等50多项监测指标分析,为峰会期间水源地水质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应方介绍,峰会前,杭州市所有饮用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地水质无异常,基本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

  据了解,连续14天的水质监测行动,共出动巡查人员420人次,累计工作时间超9200小时,先后投入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人员48人到饮用水源保障工作,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II类及以上标准。

  环境监测工作者们用汗水和努力,为一方青山秀水增添了些许绿意。

标签: 环境;监测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