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那些光怪陆离的人和事
2016年09月20日 05:45:49 来源: 钱江晚报 詹程开 陈锴凯等

  浙江在线9月20日讯今天《拍案惊奇》的4个故事,惊得让人掉了下巴。

  好友借钱不还,追讨不成报假案说好友诈骗,结果把自己送了进去;买婚房图便宜,被假中介一个假印章一个假合同,骗走30万定金;马路上碰到的陌生人,自称家底厚事业好,竟然相信了还一次次借钱给他;还有这个大姐38年没有户口,自己浑然不知,最后还是儿子孝顺,警察给力,帮着落实了户口。

  作

  借出的钱要不回,报假警自己被判了刑

  高某主动向公安交代,说自己之前报了假案,目的是想让警方帮忙找到余某。
  借出的钱要不回,报假警自己被判了刑

  本报讯 2014年12月,萧山人高某认识了河南人余某,两人经常一起吃饭聊天,友情迅速升温。

  认识个把月后,余某说自己做生意需要钱周转,就向高某借钱。高某也很爽快,立即通过支付宝给了余某1万元。后来一次见面,余某又拿走了高某银行卡里的3万元,说是一个月就能赚钱。又过了段时间,余某说自己小孩需要钱动手术,又向高某借了1万元。

  直到去年5月,高某在借出最后一笔3500元后,余某彻底消失,人找不到,手机也变成空号。高某一气之下向公安报警,谎称自己的银行卡被盗,里面共有4万元被盗。公安机关于2015年7月8日对余某刑事拘留。

  做笔录时,民警告诉高某,如果存在报假案的情况,后果很严重。高某有些心虚,思想斗争后主动向公安交代,说自己之前报了假案,目的是想让警方帮忙找到余某。

  公安机关查清事情原委后,立即释放了余某。而高某因涉嫌诬告陷害罪被提起公诉。前天,萧山法院公开审理这个案子。法院审理后认为,高某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诬告陷害罪,当庭判处高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钱江晚报记者 詹程开 通讯员 萧法

  

  假合同假印章,骗走买婚房的30万定金

  老余说,房东出国了,卖房的事全权委托给他办理。小夫妻对此完全没有怀疑。
  假合同假印章,骗走买婚房的30万定金

  本报讯 在签购房合同时,你会特别留意合同上印章的真伪吗?日前,浙江汉博司法鉴定中心就对一份商品房买卖合同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让这对刚刚买了婚房的小夫妻几乎崩溃。

  小汪和女友相恋了四年,由于没有婚房,结婚计划一拖再拖。小汪有个朋友小李,人脉挺广。几个月前,小汪委托小李在杭州下沙帮他找找有没有合适的婚房。

  小李的办事效率很高,没过几天,就联系小汪说已经给他找好一套房子。小李还特别告诉小汪,这套房子有抵押,每平方米比市价便宜三千多元。

  这样的价格,让小汪着实心动,在实地考察了房子情况后,小汪觉得挺满意,当天就和小李介绍的卖房人老余签订了商品房购买合同,并交了近30万元的定金。

  老余说,房东出国了,卖房的事全权委托给他办理。小夫妻完全没有怀疑,兴奋地商量起等过户手续办完就去宜家购置一些家具。

  但是好多天过去了,老余那边迟迟都没有动静,打电话也始终无人接听。无奈之下,小汪拿着和老余签订的合同来到江干区房管所。

  经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小汪的这份商品房买卖合同是假的,合同上的印章也是伪造的。所幸的是,目前,卷款潜逃的老余已经被警方抓捕归案。

  原来,老余给小汪看的这套房子,其实是他亲戚的。亲戚出国,就委托老余帮他处理这套房产,出租或是出售。谁知道,老余却在这套房子上打起主意。他并没有真正打算卖这套房子,而是搞了个假购房合同,合同上盖的印章是他私自刻来的假印章。他把自己伪装成房产中介的工作人员,用这套房子作为诱饵,实施诈骗。

   

  路遇陌生人借钱,他花了3万才知被骗

  阿旺说他是医生,家里开厂,有300多个员工,言语中还不断透露自己家底深厚,事业上正处于提拔期。
  路遇陌生人借钱,他花了3万才知被骗

  本报讯 “兄弟,我钱包丢了,借点钱呗!”如果在大街上遇到一个陌生人突然向你借钱,大部分人会警觉吧,但是江西小伙小聂遇到这事,最后花了3万元才醒悟这是个骗局。

  小聂今年28岁,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前不久,小聂到杭州下沙大学城附近办事,突然有一个打扮体面的男子上来搭讪,男子自称阿旺。阿旺说他从市区打车到下沙,手机和钱包都落在出租车上了,想借点钱打车去找朋友。小聂心一软,借给阿旺100元。但阿旺说不够,小聂看阿旺衣冠楚楚的,于是又给了阿旺400元。两人还交换了手机号码,约定马上还钱。

  阿旺是个“守信”的人,没多久就约小聂还钱。阿旺一见到小聂,就亲切地握手称兄道弟。阿旺说他是萧山某医院的医生,家里在萧山开厂,有300多个员工,言语中还不断透露自己家底深厚,事业上正处于提拔期。

  “我这次到下沙,想给领导送个红包意思意思,但是钱包丢了。” 阿旺想问小聂再借点钱。小聂对阿旺的身份深信不疑,心想认识一个有头有脸的朋友,以后有需要也可以帮忙,就答应借钱。

  于是小聂给了阿旺8000多元现金。这还不够,小聂带阿旺回自己住处,又给了他25000元。这之后,阿旺再也没回来。这时小聂才意识到被骗。

  前不久,阿旺被抓。阿旺姓项,26岁,安徽人,无业。根据初步调查,除了聂某被骗3万多元外,还有至少5人被项某某骗走200—5000元不等。

  钱江晚报记者 陈锴凯 通讯员 倪玲玲

  惊

  嫁人没迁户口,她当了38年“黑户”

  38年没有户口的事实,让户籍警们十分吃惊。
  嫁人没迁户口,她当了38年“黑户”

  本报讯 杭州桐庐方女士的户口在38年前就已经丢了。她没法购买医疗保险,甚至没法去医院看病,她的户口到底去了哪里?

  方女士的儿子董海河(化名),今年想给妈妈买一份医疗保险。问方女士要户口本的时候,她根本想不起来。儿子这才知道母亲一直是“黑户”。

  方女士今年60岁,原籍桐庐江南镇。上世纪70年代末,方女士嫁到湖州长兴。几年后,又改嫁到杭州富阳。“那个时候不太重视,没有迁户口。”方女士的两次婚姻都没有登记,没有领结婚证,更没有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钱报记者了解到,由于方女士嫁到外地,而且一直没有回到村里生活,村委按照当时的惯例,就没有对她进行户口登记,这时是1978年。这边的户口注销了,长兴和富阳两边却没有落户——户口就这样丢了。

  方女士家人多次跑到长兴、富阳等地寻找能证明户口的档案。但几十年过去了,当初登记、注销户口的人都找不到了。

  今年8月23日,方女士的儿子找到母亲户籍最早所在地的桐庐江南派出所。38年没有户口的事实,让户籍警们吃惊,但补落户口,公安机关必须严格控制、严格审核。当事人要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没有户口的原因、时间,成为“黑户”后的生活轨迹及家庭成员等方面情况。为了帮助方女士核实身份,桐庐警方跋涉600公里,走访了方女士曾经生活过的长兴县和现在生活的杭州富阳区。他们找到了方女士的近亲十多人并逐一询问,确认了几份关键户口材料。方女士终于成了真正的桐庐江南镇人。

   通讯员 赵鎏杰

标签: 户口;女士;婚房;小聂;合同 责任编辑: 程永高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