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冰清)这个双休日,如果你要出门,记得提前看一下路况,因为从12月24日开始,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就要开考,光杭州市,不包括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在内,就有15个考点学校。
今年考研的人多不多?从浙江大学昨天给记者发来的一条温馨提醒,可见一斑——
“各位媒体的朋友,这个周末是考研的日子,浙大紫金港预计会有近8000名考生,交通压力巨大,学校委托各位媒体向市民发一条温馨提醒:
12月24日~25日,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将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举行,考试期间,参考人员、车辆较多,校内交通会有拥堵;请计划来校区游玩休闲的市民朋友避开高峰,合理安排出行计划,谢谢。”
看完这条提醒,记者仿佛已经看到考研大军占领紫金港校区的大片在上演。
虽然2017年全国考研报名总人数尚未公布,但此前,有部分省市已经爆出考研考位难求的消息。据统计,从2005年开始,我国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就突破了100万人,此后只有2008年、2014年及2015年的报考人数比上一年同比下降,其它年份中的报考人数均呈上升趋势,2016年全国考研人数达到了177万人。
本周,记者分别选取了浙江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作为样本,来看看浙江的大学生,考研读研的热情度有多高。
浙江大学:
读研比例连续几年提高
浙江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10日,浙大本科毕业生有1768人在国内升学,1268人出国(境),继续深造的比例加起来是58.3%。而签约和应聘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34.99%。
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尚未出炉,但浙大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陈谷纲透露,浙大2016届毕业生将有超过60%的学生选择读研。
他说,浙大本科毕业生的深造率从57%多到58%多,再到现在超过60%,连续四五年都在提高。
陈谷纲分析,近几年,国内升学的人数涨幅不大,主要是出国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世界排名前50名的海外名校。比如,近几年被哈佛、麻省理工等录取的学生有时一年能达到两位数,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就读的一年有五六十人。
从2015届毕业生报告来看,在各个学部中,理学部读研究生和出国(境)的比例最高,将近70%。其次是信息学部(59.64%)和工学部(58.89%)。
浙江工商大学:
今年三成毕业生报名考研
浙江工商大学相关负责老师透露,今年学校共有1200余人报考研究生,70人保研,比例超过30%。
浙江工商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浙商大2015届本科毕业生中,国内升学的共有447人,占本科毕业生的 11.40%。其中,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是学生最青睐的几所名校。
出国出境留学的本科毕业生有268人,占总数的6.84%。留学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英国、法国、美国等。
各个院系中,金融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国内升学和出国(境)率最高,超过1/4,其次是财务与会计学院和外国语学院。
多游历,补遗憾,躲就业
考研,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学历
十六载寒窗苦读,好不容易熬到本科毕业,大学生们为何还是前赴后继加入读研大军?
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现在本科文凭不值钱啊。用人单位的招聘启事上白纸黑字写着学历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那么,大学生们是否真的是为了一张硕士研究生的文凭才选择深造呢?记者在杭州高校毕业生当中做了一个小调查。
调查显示,追求更高的学历确实是大学生读研的重要原因,但它只排在第二位。排第一和第三的分别是“多游历,多增长见识”和“我有一个名校梦”。还有3成以上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跳出安逸的象牙塔,面对残酷的职场生涯。
相对来说,真正热爱学术,希望投身科研的学生比例较小。
多游历:
出国读研要玩遍欧洲
在调查中,“多游历,多增长见识”在各种读研原因中位列首位。调查中的读研途径包括了保研、考研和出国留学。所以“多游历”就包含游历省外城市和国外。
浙江理工大学的张同学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他说,当初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爸妈不让他报省外的大学,以至于大学四年,他依然是在最熟悉的杭州度过。决定考研后,他把考研的目标定位北京一所985高校,就是为了感受一下在北方学习是怎样一种体验。
浙江工业大学的一名学生表示,她出国留学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海外党朋友圈的诱惑。一到国外的法定假期,她在美国留学的朋友就开始晒在各州游玩的照片,看得她心痒痒。“我爸妈也不着急我找工作,就想趁着到英国留学,把欧洲国家都玩个遍。”
高学历:
应聘碰壁,转向考研
不得不说,研究生的学历在学生心目中还是挺重要的,或者说,在用人单位眼里很重要。
不考研,不考研,不考研,在大三暑假之前,自称“不爱学习”的小林一直坚定毕业就工作。
但当大三暑假开始投简历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单位,对应届生的要求全是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的话,必须要具备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小林很无奈,他觉得自己学“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很强,根本不需要读研。但面对就业门槛,他还是选择“屈服”,跟着室友一起报了考研培训班。
名校梦:
高考的遗憾,考研弥补
对那些高考失利,没有进入理想大学的学生来说,考研是再次迈入名校大门的重要途径。
调查显示,读研的学生中,超过半数选择的是国内985高校,约15%选择211高校,普通高校的只占不到6%。
宁波理工学院的祝同学这次考的是上海一所211高校,他说,读研一定会选择比本科院校好一两个档次的学校。如果是同样水平的学校,那读研就失去意义了,所以即使他没有考上,他也不愿意接受调剂。
对他们来说,读研不仅能获得更高的学历,也让自己的教育背景看上去光鲜不少。
浙大有个女生寝室,四个女孩全部选择了读研
毕业不工作,她们各有各的想法
之前采访过一个浙大新闻专业,被华为录取的小美女。她当时告诉我,这届浙大新闻专业毛估估算下来,只有1/4的人直接工作,其他人都选择继续深造,要么读研,要么出国。
这样的比例让我忍不住猜想,浙大会不会有全体去考研的寝室?于是,我随机找了一个其他院系的女生,拜托她帮我留意。结果她说,“我们就是啊。”这么轻而易举就找到,也是出乎我的意料。
四个94、95年的小姑娘,一个保送本校,一个保送清华,另外两个去国外高校读研。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姑娘们就大致定好了毕业的出路,所有人都不会马上工作。
比起工作,她们现在更关心脱单问题,会互相开玩笑,要赶紧找男朋友,因为研究生可能更找不到了!虽然都是读研,但四个女生有各自的考量。
二次元少女:
不工作,是为了解决好奇心
“吐槽担当,好奇心用不完,想不通不开心,像夏目一样温柔、像神乐一样元气,像哒宰一样但行好事,都还没有做到。”
这句话是小绮在豆瓣上的个人简介。不熟悉动漫的人大概一头雾水,但动漫圈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个沉浸在二次元的少女。夏目、神乐、哒宰都是日本动漫中的人物。
小绮计划去国外高校读研,她既申请了社会学,也申请了人类学,不管是哪一个,跟她本科的专业都没啥关系。
大学期间,小绮认识了浙大人类学的一个学姐。学姐在毕业那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潜入富士康打工,最后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一份报告。后来,学姐在美国拿到了博士学位。
这件事对小绮的触动很大,她开始参加学术讲座,加入相关社团,逐渐发现人类学、社会学的奇妙之处。而她自己从初二开始看动漫,一直身处亚文化中,更有强烈的欲望去解读边缘与小众人群。
她在总结里提到,“自己性格中的暖色大概是永无止境的好奇心,以及好奇后的努力挖掘。”不工作,先读研,是她追随好奇心做出的选择。
元气少女梦小姐:
习惯性好学,本科毕业刹不住车
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高中数学老师,妈妈是公司财务。从小成绩名列前茅,乖巧懂事,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对乖乖女小梦来说,高考考进浙大,毕业保研本校,是一条顺其自然的路子。从小到大,小梦就有强烈的名校情结和学历情结。进入浙大,算是完成了第一个心愿;继续读研,则是深受“学历越高越好”这个想法的影响。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小梦大学前三年基本不旷课,对每门功课都特别上心。尤其是大三那年,她发现自己在学院的排名挺靠前,有机会争取到保研资格,更暗下决心提高绩点。
“到了大四开学初,我的排名差不多刚好能进第一轮面试,运气还算不错,前面有几位放弃了,所以我也顺利进入了复试。”
保研的过程还算顺利,她最终实现了儿时的两个心愿。小梦说,她也不确定研究生的学历会不会对将来找工作有实质性帮助,她只是喜欢学习,就习惯性地读下去了。
哈利波特迷妹:
想到工作就焦躁,暂时逃离职场
作为一个《哈利波特》的超级迷妹,小火从高中开始就向往去英国留学。
拿到英国高校的录取通知后,她迫不及待安排起一个哈利波特取景地之旅。但游山玩水不是她出国读研的主要原因。之所以不想马上工作,是因为“一想到找工作,从学生到一个社会人的身份转变,就让我忧虑和焦躁。”
大学四年,小火并不是那种关在象牙塔的书呆子。现在,她正在一家公关公司实习,这已经是她第三份实习。
虽然实习的经验不算少,但她依然有些抗拒职场,首先让她害怕的是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实习的时候,她目睹了不少办公室政治,觉得这样的生存环境下,自己肯定是那种职场剧里第一集就挂掉的菜鸟。除了人际关系,小火对自己掌握的技能也不够自信。“每一样好像都会一点,但每样都不够出彩。”
其实,小火很纠结研究生毕业后到底去做什么工作。“我一直在想,但还是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读研的一年里,她希望自己能够捋清,自己第一份工作到底要做什么。
学术小能手:
投入科研怀抱,梦想做高校老师
小力是全寝室当之无愧的学霸。绩点年级排名第二,曾在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两篇学术论文和两篇国外学术会议论文。
这么霸气的成绩,不去国内最顶尖的大学读个研也太浪费了。所以,她轻松从浙大保研到清华,并计划硕士毕业后,去美国读个博。
小力对学术的热情是被浙大的一个老师点燃的。大二时,她修了一门专业课,任课老师简直是她的学术爱豆。上课时,才华横溢,耐心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课后,自掏腰包请学生喝咖啡,一边喝,一边和他们探讨学术话题。
课程结束后,小力找到这个老师当自己的学术导师。她本科期间的科研,包括学术论文的发表,都离不开老师的指点。
所以,小力已经暗下决心,博士毕业后就到高校当老师,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帮他们完成梦想。 本报记者 张冰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