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益起来”社会组织大型公益广场活动。
慈善超市。
下城“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工作”被民政部评选为2016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十大创新实践活动成果。
浙江在线12月27日讯 应保尽保,社会参与,个性救助。近年来,下城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城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建立并落实“春风常驻”困难群体帮扶机制、四十条帮扶政策的同时,按照“精准扶贫,多元救助”的帮扶模式,最大限度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2016年,该区“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工作”被民政部评选为2016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十大创新实践活动成果。
实现应保尽保,精准化落实贫困救助
家住文晖街道的小袁,拿到每月一家三口的低保补助2457元和水电费补贴50元,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原来我们只有两个人的低保金,现在我也能拿到每月八百多的低保金,日子总算是好过一点了。”妻子抱着才2岁的女儿说。
小袁患有白血病,妻子虽然在杭州照顾丈夫,没有经济收入,但妻子为河南户籍,因为低保救助政策有户籍限制,所以无法享受低保救助。像小袁家一样,生活中也有许多家庭,因为家人患重病、就学或是发生重大意外事故等原因,刚性支出较大而造成实际生活非常困难。为了让这些处于社会救助“夹心层”的人员得到及时救助,今年初,杭州市正式推出——支出型贫困家庭基本生活救助工作,将传统“收入型”低保向“支出型”低保扩面,由综合性救助向精准化救助转变,全方面、多层次地减轻支出型贫困群体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据介绍,今年来,下城区按照“宽进、严管、慎出”的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应保尽保”,全区低保人数从2015年底的1134人增长到目前的2092人,增长幅度84.48%,低保占比从0.18%提高到0.515%。其中,像小袁家一样因病、因学致困的支出型贫困家庭有310户580人。
近几年来,下城区按照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从完善政策、整合资源、规范程序着手,全方位关注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除了享受杭州市救助政策外,下城区还推出了“四十条”帮扶政策,包括生活、就业、就医、就学、康复、计生、司法等各个方面的救助,每两年修订完善一次,确保最大限度地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对小袁妻子来说,每月不仅仅只是多了819元的补助金,还能在医疗救助方面享受更大力度的减免政策。
发动社会参与,多元化开展社会救助
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贫困家庭来说也仅仅只是能够维持日常生计。为了弥补政府救助的不足,近年来,下城区注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探索社会化救助的新路子。
位于白石路94号的东新街道慈善爱心家园,每到春风卡兑换或是公益活动的日子,总是热闹非凡。为了推动慈善超市健康发展,东新街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慈善超市委托社会组织杭州益优公益承接运营,并把场地从东新园社区三楼搬到了临街路面,为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了方便。
目前,该园区一楼为物资发放、兑换区,包括六个功能区块——春风卡兑换区、免费领取区、爱心企业区、物品寄卖区、积分兑换区和图书漂流区;二楼是公益活动区,每到双休或节假日,社会组织就会在这里举办健康讲座、环保教育、公益传播、以物换物等各类公益活动。
据了解,慈善超市在各地兴办以来,经历了迅速的发展期,然而在后来的实践中,逐渐暴露出功能不全、运营不良等问题。为切实改变这一发展困境,增强慈善超市的“造血”功能,2015年以来,下城区按照“政府搭台,社会运营、公众参与,百姓受益”的运作理念,在全区8个街道推行“慈善超市”运作新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慈善超市的运营管理,有效增强了慈善超市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同时也更好地满足了困难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不仅如此,下城区还在杭州市率先建立“春风常驻”困难群体帮扶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连续16年开展“春风行动”,累计募集慈善资金1.1亿元。为顺应群众过上更好生活,下城区在规范慈善资金募集、使用的同时,先后实施了"1+X"亮居工程、“楼道爱心转角椅”、“参保直通车”行动、“智慧养老”等一大批民生项目,让辖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关爱特殊人群,人性化实施专项救助
为进一步促进儿童福利事业发展,今年以来,下城区扎实推进适度普惠型困境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在各街道设立社区儿童福利督导工作站,为困境儿童发放生活补贴60万元。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依托专业社会组织实施了“守护孤岛,关爱困境儿童”公益项目,除定期走访外,还组织开展夏令营、绘本阅读、趣味手工等系列活动,帮助困境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针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近年来,下城区不断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家住朝晖街道的小方,是位自幼患血友病甲的80后,没有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生活全靠父母照顾。由于这个病需要长期服药,每年都要花费高额的医疗费,给家庭造成了经济困难。根据临时救助政策,近3年来小方累计获得了近18万元的医疗救助,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据统计,仅2016年下城区已发放市、区两级临时救助223.5万元,为460户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下城区同样也有一套人性化的救助管理措施。
长期以来露宿在环西社区一带的毛师傅,靠捡垃圾为生。今年6月,武林街道在环西社区铭都苑附近发现了他。在街道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和热心“武林大妈”的多番宣传教育下,毛师傅同意接受救助。由于本人记忆已经模糊,给查找流出地户籍带来了很大的难处,经下城区民政局、属地街道、派出所与杭州市民政局、市救助站、市公安局等单位多次沟通、协调,终于查找到毛师傅的原户口所在地——江苏省南通市(多年不在,已被注销)。在此基础上,又和当地政府联系协调,给予其低保补助并入住当地敬老院,让毛师傅能够回到自己家乡安度晚年。
据悉,此前围绕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下城区全面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联合相关部门、属地街道开展“午夜关爱”“阳光关爱”“归零”“补丁”等一系列保护性集中救助行动。全区开展统一行动14次,上街巡查27次,对露宿点整治19个,共救助92人次,劝导231人次,有力确保了峰会期间辖区重点道路、主要场所等重点区域内无行乞和露宿现象,有效维护了杭州的城市形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