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丹丹)昨天下午一点半,望江路上,来往行人在冷雨中缩紧脖子。望江路34号的一个院墙里却人头攒动。这里正在进行肉联厂宿舍地块旧城改造项目签约腾空搬迁奖发放仪式。
从十一月开始陆续搬迁的老邻居们又再次聚到了一起,大家聊着搬迁后的新生活,也盼着这个老宿舍的未来。
杭州人最爱吃的香肠
出自这些老工人之手
望江路34号,杭州市肉联厂宿舍,在周边望江新园的高楼大厦中,这个院墙里几幢破败的青砖小楼显得特别起眼。
肉联厂是联合肉类集团的前身,很多杭州人对肉联厂出品的香肠念念不忘。肉联厂始建于1956年,这个宿舍也是那个时候盖起来的。
这里共有8幢房子,其中6幢是清水砖的二层小楼,其他两幢分别为3层和6层。当时,6幢清水砖小楼是按照苏联时期的建筑图建造的,属于苏式建筑,在杭城相当稀有,已被列为杭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
这里曾经住着204户居民,都是肉联厂的老职工。
“我住在6幢202室。”67岁的韦大姐说,她20岁进厂,做的是“分离肉”的工作。“一条腿,把骨头剔去,油弄掉,再包装,都是出口的。”一把刀,一双手,这个“庖丁解牛”的工作,韦大姐做了几十年。“刀很快,经常会切到手。”她的食指、拇指上,至今留有深深浅浅的刀痕。
和许多国营老厂一样,肉联厂曾风光一时,不少福利让人羡慕。“我们食堂的各种肉菜很不错,隔一段时间,还会有排骨分。”韦大姐说,这在物资贫乏的年代,是非常金贵的福利。
当年算是豪华配置
如今没法住人
肉联厂宿舍当年的配置,也可以用“豪华”形容。红漆木门木窗、红漆木地板,每人一个十来个平方米的房间,家具都是配好的,不亚于现在的单身公寓。
“我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69岁的竹阿姨说,她的妈妈就是肉联厂的,成立的时候就来了,“我小时候,秋涛路还是江堤,这里旁边都是草房。”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竹阿姨进肉联厂做行政工作,结婚分了肉联厂宿舍的房子,女儿也出生在这里,后来,外孙也在这里住,现在都读小学了。
时光流转,当年砖木结构的“单身公寓”逐年破败,住户的生活质量也日渐下降。
“原来是筒子楼,中间是过道,一面是房间,一面是厨房、卫生间。后来改造了,过道改成房间,从厨房进出。”竹大姐的家在一楼,白天也只有一个房间有点亮光。“我们这里有些户型是三户人家合用一个厨房、卫生间。”一到下雨天,到处漏水。墙壁和天花板摇摇欲坠,经常烧好菜端到自己房间,楼上的人一走路,天花板上的灰就掉在碗里了。
“这样的房子,怎么住啊?”
老宿舍将修旧如旧
未来值得期待
老底子说“望江门外菜担儿”,以前的望江地块“承包”了杭州人的“吃”,肉联厂、罐头厂、面粉厂……随着城市发展,望江地区也将成为智慧、金融等高端产业的望江新城。
去年6月,望江街道对全部住户进行了民意调查,仅3天时间,同意搬迁的支持率便达到90.29%。肉联厂宿舍被列入了上城区旧城改造重点项目。
2016年12月5日,肉联厂宿舍的腾空工作正式启动,当天就有126户住户完成腾空。搬家之前,为了给住了大半辈子的老住户、老邻居留个纪念,望江街道还专门邀请了专业摄影师免费给住户拍照留念。
韦大姐说,邻居们几十年都是互相搭把手,各奔东西了真是不习惯。“我们每个月都会聚聚,昨天十来个邻居还在一起吃饭呢!”
钱江晚报记者从望江街道了解到,未来,这里的建筑将修旧如旧,纳入“望江新城”的区域城市设计,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开发利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