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遇见富春江
2017年02月05日 08:03:02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2月5日讯(浙江在线李忠)丁酉年前,借道杭州最年轻的第九区——富春江畔的富阳古城,不想与这方江南福地的山水人文撞了个满怀。徜徉于天下独绝的青山绿水之间,追寻黄公望飘逸放达的归隐仙踪,感受郁达夫浪漫诗性的文学情怀;流连在龙门古镇的明清古建筑群中,品味孙权故里浓郁厚重的三国文化;在水平如镜的江面上泛舟,在林桑成荫的江心新沙岛上做一回“快乐农夫”。方得知,这些诗情画意的美景背后,是富阳人历时10年的“壮士断腕、治水治污”,才换来如今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置身于这一片江流沃土,才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遇见黄公望

  遇见山水宣言

  660多年前,元代大画家、一峰道人黄公望隐居富阳,以富春江两岸的山水实景为原型,以79岁之高龄,创作出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第一神作”的《富春山居图》。后世的中国艺术家就常常以公望先生的生平与画作为毕生的楷模和追求,比如清代艺术家八大山人,来富阳追寻一峰道人的足迹,直抒胸臆:“净云四三里,秋高为森爽。比之黄一峰,家住富阳上。”再如画家张大千,自杭逆水行舟途经富阳时,赋诗明志曰:“平生低首黄公望,结宅应须住富春。”

  660多年后的富春江畔,枕山面水,矗立起了一座名为“富春山馆”的建筑,遥遥望去,屋脊绵延,似唱和远山,群墙晕染,犹天地倒影,像极了苏东坡诗词里“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的空灵意境,又宛如黄公望写意山水的天然景致。原来,这是国际建筑名家、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向富春山水致敬的作品。5年前,富阳人为了请来王澍,三赴北京,一句“富春江还在,两岸的山还在,山居何在”,激发了建筑设计大师的创作激情。王澍反复研读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和他传世的“山水诀”,获得了“近山、次山、远山”的创作灵感,形成方案后,历时5年建设而成。

  建设者就地取材,从附近乡镇拉来杭灰石、毛竹、夯土样本、缸厂的边角料,将自然材料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所有墙体在混凝土浇筑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瓦爿”手工砌筑技术,让错落有致的“瓦爿墙”再次出现于当代建筑之中,大师灵感与匠人精神相得益彰。

  先贤黄公望在其《写山水诀》中描述的“山论三远”曰:“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开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今人王澍则用他的建筑语言,以“三远法”造境,打造了一幅当代建筑版的《富春山居图》——富春山馆,一座在山水之间“有着谦逊态度”的文化地标,向富春江畔绵延千年的中华传统山水文化致敬,向公望先生致敬。

  山馆已成,盛会即至。2016年金秋时节,富春山馆中的“公望美术馆”正式向公众开放,美术馆由西泠印社社长、99岁的国学大师饶宗颐亲题馆名。

  开馆展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望富春”名画回故乡特展,展出了从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请来的30多件元明清名画,其中包括以黄公望为首的“元四家”名作、明清两代艺术家对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追摹,还有黄公望本人的另一名作——创作于富阳、描绘富阳山景的《富春大岭图》真迹,等等,每一幅画作均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瑰宝。

  展览的第二部分名曰“山水宣言”,由20多位当代艺术家以“响应”为主题,借助水墨、油画、影像、建筑、音乐、综合材料以及实验写作等多种表达方式,以一次当代艺术的跨界实践,面向富春江提交一份中国山水文化的当代宣言。毫无疑问,开馆展更是在向660多年前的黄公望致敬。

  中国美院教授张捷如此表达了他作为参展艺术家的感悟:“山水是我们安身立命之处,它包含着三种境界:笔墨、人文和生命,在富阳的公望美术馆中,都可以实现。”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当我们从西湖之滨走进富春江畔的富春山馆,当我们在公望美术馆“遇见黄公望”,终于从他660多年前的沧桑笔墨里,读懂了富春山居美景的背后,中国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天人合一的人文情怀,回归自然、物我两忘的生命境界,还有,当代富阳人承续这千百年文脉、薪火相传的文化自觉。

  遇见郁达夫

  遇见文学尊严

  富春江畔,是富阳乡贤、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出生地。乍暖还寒时,站在故居的二层中式小木楼上眺望远处缓缓流淌的富春江水,仍然可以想象得出当年郁家门前的撩人春色,正如郁达夫本人的一首《自述诗》中描绘的那样:“家在严陵滩下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月花如锦,来往春江有钓船。”

  郁达夫生于斯长于斯,赴日留学后,其志向先后由医学、经济学转而最终致力于文学,1921年10月,出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由此奠定了他在新文学运动中的地位。郁达夫首创了抒情浪漫的自传体小说文学形式,深刻地影响了一批青年作家。

  抗战时期,郁达夫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1938年,应《星洲日报》之邀,他来到新加坡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前后编辑过10余种报刊,发表抗日文章400余篇,激励海外华侨捐钱捐物支持抗战、回国参战;1942年,他还被选为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新加坡沦陷后,流亡到印尼的郁达夫还暗中救助、保护了大批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民和当地居民。1945年,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岛。

  胡愈之先生评价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富阳人用自己的方式来缅怀这位“富阳之子”。自1986年起,富阳市把本市文学艺术的最高奖项命名为“郁达夫文艺奖”。30年来,从郁达夫文艺奖的名单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文艺精品、一位又一位的文艺人才,丰富了富阳的文化内涵,夯实了富阳的人文底蕴:方格子的小说《上海一夜》入选《2005年中国小说年度选》,姜建林的国画《空谷》获得全国第九届美展银奖,羊晓君的作品《红树桃花》获得了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吴虹胭改编的电视剧《英雄虎胆》在央视热播……30年的积淀与耕耘,富阳人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文化底气与自信。

  2010年起,富阳市政府与省作协合作设立了两年一届的“郁达夫小说奖”,永久颁奖地为郁氏故里富阳,评选范围扩大至全球华语中短篇小说创作。根据时任富阳市委宣传部长赵玉龙的介绍,这个奖项以弘扬郁达夫的文学精神为主旨,鼓励浪漫诗性的性情写作,注重汉语叙事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最为特别的是,该评选首创了实名投票、评语公开的评奖方式,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

  2010年12月7日,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提前结束了访日行程,赶至富阳接受“首届郁达夫小说奖”;作家毕飞宇到现场领奖时发表感言说:“你们这个奖诚实、干净。”“干净”二字陡然增加了这个准“民间”文学奖的含金量。还是毕飞宇的评价,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学界对“郁奖”的态度:“这个干净的奖项,会使一个写作的人真切地体会到文学的尊严。”

  2016年12月7日,省作协主席麦家从老母亲的病榻旁赶来致辞,表达了他对文学、对生命以及对这个奖项的尊重和感悟,阿来、张楚等8位作家赶来领奖,评委席上,重量级的文学评论家悉数到场,在现场赵玉龙说:“评委中还有一位,他叫郁达夫。”是的,郁达夫评委对获奖作品的选择标准也只有一条,要像门前静静流过的富春江水一样,浪漫,清澈。

  遇见富春江

  遇见乡愁记忆

  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在“拜访”黄公望、瞻仰郁达夫的间隙,我们在富春江畔漫步,在江心泛舟,在“江中绿叶”新沙岛上参观有机生态农业,欣赏富阳山水在经过了“治水治污”10年后的生态之美。

  富春江全长68公里,其中富阳境内52公里,南北朝文学家吴均对于富春山水的描写最为著名:“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富春江与钱塘江一脉相连,实为钱塘江水系的上下游,鱼贯杭州而过。所以,地处上游的富阳是杭州的水源地。

  历史上,富阳是全国闻名的造纸之乡,鼎盛时期,当地造纸厂多达500余家,产量超过浙江全省的1/3,其中,白板纸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一半。但造纸业导致了富春江沿线一度污水横流,遭人嫌弃,富春美景不再。并且,污水沿着富春江奔腾而下流入钱塘江,流入杭州。

  2005年起,富阳痛下决心,整顿造纸业,治污治水。经历了10年艰辛、6轮治理,到2016年,富阳造纸企业缩减到125家;富阳同时对区域内的化工、金属行业的污染企业进行了全面治理。富春江水质终于在10年后重回“优秀”,富春江“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美景重现。治水治污倒逼富阳的产业布局转型升级,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又吸引了大量绿色环保、高成长性的高端产业落户富阳。走山水路、打山水牌、建山水城,富阳人开始描绘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2008年,富阳境内发掘出“泗洲造纸作坊遗址”,是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工艺流程最全、拥有先进造纸工艺的古代造纸遗址,为研究宋代中国南方乃至世界造纸工艺的历史和传承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次年,富阳启动了对该遗址的保护工作,并规划建设国内首个全景综合反映造纸业状况的“中国造纸博物馆”,以造纸遗产保护、文化展示、文化体验、旅游休闲、科技博览、艺术创意、科技研发为主要功能。造纸之乡,在治水治污的同时,还不忘对中国传统纸业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山水为纸,文化为墨。”富阳在明山秀水的底色之上,以“文化”为笔墨,再绘产业发展新景观。2009年以来,富阳先后扶持文创产业项目196个,投入文创扶持资金6000多万元。随着2014年富阳撤市设区,成为杭州第九区之后,同城化进程加快,富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幅提速。富春山居文创园、新沙岛玫瑰园等重点园区初具规模,东梓关设计小镇、龙门手艺小镇、金竺笔伞小镇、硅谷小镇、药谷小镇等渐次精彩亮相。“文创+科技”“文创+资本”“文创+旅游”“文创+新型城镇化”,构成了富阳近年来“山水+文化”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在黄公望隐居的庙山坞一带,我们邂逅了几位来自美国加州和宝岛台湾的华人艺术家,四目相对,几句闲谈,便聊起了严子陵、孙权、谢灵运、孙过庭,聊起了李太白、苏东坡、黄公望、郁达夫……这一个个名字,都和富春江水融在了一起,融入了氤氲的历史画卷,无法清楚地分割;千百年来,他们的存在与过往,使得富阳山水成为名士隐居的山水,成为英雄崛起的山水,成为诗人吟咏的山水,成为画家倾情的山水。相同的肤色,相同的语言,相同的文化渊源,聊着聊着,不知不觉,暮色已经笼罩了整个富春江。

  是的,走得再远,在每一位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心中,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山水家园。遇见富阳,遇见富春江,在明媚的青山绿水间,在缤纷的历史人文中,我们遇见了自己的乡愁记忆。我们有了回家的感觉,温暖如初。

标签: 富春江;富阳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