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林晓莹/文 记者 杨晓轩/摄)一处老教室,一幢旧宿舍,讲述一段往事。历史建筑可以说是校园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更是体会一所文化名校独特韵味的“通道”。
所谓一砖一瓦,皆有故事。
得知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建筑群和浙江农业大学旧址(浙大华家池校区)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让不少校友开始回忆当年的校园时光,还有校友开始在群里发出邀约,要回学校看看。
“不知道华家池校区里的油菜花,今年春天还会继续盛开吗?”有校友说。
玉泉校区选址修建旧事
“晚饭后到景区散个步,回来夜自修也来得及”
由浙大校友回忆撰写的《感怀浙大(百年求是)》一书中写到,1952年院系调整前的老浙大,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但是,这样一所名牌大学,其校舍却非常破旧,仪器设备十分简陋,学校没有自己的礼堂,甚至连图书馆的房子也是向浙江图书馆借用的。当时第一教室就是一座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污泥的墙壁,二三个人在楼上行走,整座房子都会发生震动。
当年,刘丹从教育厅调到浙大,任第一副校长兼党委书记。在随后长达30多年的岁月里,刘丹校长为建设新浙大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付出了全部精力。
经过多方考察,决定选择现在玉泉校区这片地方修建新学校。当时,刘丹曾高兴地说:“这块地方,地处近郊,背靠老和山,离玉泉、黄龙洞、西湖都不太远,进城方便,环境安静优美,又有充分的发展余地。将来师生课余饭后爬爬山,散散步,都有去处,晚饭后到风景区散个步,回来夜自修也来得及。”
吴学英,安徽合肥人,195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作为一名上世纪50年代毕业的老学长,他对浙大的这段历史很是熟稔。
当年他们读书时,宿舍三层楼、教学楼两层、老师办公楼也是两层,物质条件异常艰苦。“当时一个年级有三四个班,一个班40人左右。学校教室有大有小,根本不够用,大多数时候,每间教室里都有两到三个班同时在上课,坐的人比较多,没有桌子,同学们只能在椅子的扶手上记笔记。”吴学英现在都还记得,当时的课本就是装订成册的讲义,那都是老师们手刻蜡印出来的。
现在的浙江大学玉泉校区,被称为浙大学术氛围最浓厚的一个校区,有人开玩笑说,在校园里大喊一声“王博”,会有好几个博士回头。这里,是浙大研究生博士生的聚集地。
叶启周是浙江大学计算机软件工程系2005届毕业生。他说,玉泉校区里的树林郁郁葱葱,别说学校里的学生,连这些树看上去都很有派头。
在这片校园,几乎是一步一景一故事。
“5舍和6舍之间有个篮球场,边上有条小路,女生要回寝室必须经过这条路。傍晚,女生们拎着热水壶,成群的走在这条路上,有说有笑,场景很美。”叶启周认为这是当时男生们最喜欢的两幢宿舍楼,虽然古老,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也因此,有很多校园爱情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怀旧的华家池校区
那里的油菜花还在盛开吗
而位于城东的华家池校区,里面有农耕试验田、浙大花圃,被同学们誉为最怀旧的校区。
在校内的华家池畔,立着一块石碑,上面这样写着:“一九三四年,浙江大学农学院自笕桥迁此建院,一九三七年夏,抗日战争爆发,农学院内迁贵州湄潭。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回迁,校舍全毁。一九四六年开始,于池周陆续兴建校舍……”
60多年过去了,浙江大学农学院在解放前兴建的校舍,只剩下三幢,位于华家池东南畔,都是两层楼,青砖黛瓦。
据一些在华家池工作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回忆说,学校里有8幢楼是1956年建的,因为都是两层楼的小别墅,所以称为“小二楼”。别墅是苏联建筑风格,设计理念十分独特,每幢住四户人家,主要是给学校的著名专家教授住的,这里曾经的住户,几乎每一位都在中国的学术史上享有鼎鼎大名。
华家池校园里最著名的建筑神农馆,以前是行政大楼,现在经过装修,内部已经很现代化,与古朴的外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据介绍,早在2005年,华家池建筑群就被列为杭州市历史建筑。旧址内现存有先后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建筑共34幢,承担着教学、科研、居住等各种功能。
在华家池校区,还有国内唯一的同位素实验室,以及陆续建设投入使用的中心大楼、图书馆,各学科的实验室、温室、果园、茶园、桑园、菜圃、大田作物、蚕室、植物园、牧场、养殖场等。其中的东、西教学楼、蚕桑馆、团结馆、和平馆、民主馆及小二楼别墅群,均为20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轴线对称、大屋顶结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教育类优秀建筑。
陈吴健是植物保护专业2007届毕业生,在华家池校区读了5年,让他最怀念的是学校的那片油菜花田,至今还时不时地带着小孩回母校游玩。
“华家池、图书馆等一个个都是美丽的景点,以前喜欢在号称小西湖的华家池边看书,在农耕试验田做实验,几乎每天都风景里学习,很是惬意。”陈吴健说,“不少学者、科学家都喜欢在华家池校区搞研究,不少人一呆就是很多年,在校园里碰到那些偶像级的人物,也是稀松平常的事。”
林晨和妻子都是浙江大学2010年博士毕业生,两人在华家池校区读了8年书,紫荆港校区读了1年,他们自然对于华家池特别有感情。
“茶学东大楼,位于广场东面,红色的建筑,这是我们夫妻专业和爱情的起源地,在我们心中是个神圣之地。”林晨说,现在他没事就会带着妻子回这幢楼转转,看看老师,和学弟学妹们做一些专业交流。
他们,其实都在怀念旧时光。
母校,久违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