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阳春三月,但寒流并未完全退去,浙江民营经济也仍面临着大考验。 日前,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杭州北天鹅置业有限公司、杭州北天鹅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债权人在指定日期前向两公司管理人申报债权。
公告一出,消息持续发酵,引起政商两界极大关注。实际上,关于北天鹅破产的消息业内流传至少有两年,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证实。但当靴子真正落地后,外界并没有像预料中那般以平静情绪看待,舆论反而再次掀起持续讨论。
除却两家公司资产如何处置,外界更为关注的是,透过这些个案,反映出一个当前最真实、最迫切的发展命题:中国经济正处于爬坡越坎之际,民营企业将何去何从?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将如何避免“受伤”?这才是“北天鹅”破产事件背后,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有“白衣骑士”吗?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北天鹅置业公司、北天鹅羽绒公司都是浙江北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浙江北天鹅则由浙江天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制,因此,北天鹅置业公司、北天鹅羽绒公司的破产清算,实质上直指浙江天翔控股。
成立于2003 年的浙江天翔控股,主营范围包括羽毛、羽绒及制品、服装等,曾是萧山百强工业企业,因2013 、2014 、2015 连续三年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已经被列入工商部门经营异常名录。早在2015 年2 月,浙江天翔控股就启动了资产重组,由此可见,浙江天翔控股或许在2012 年左右就已经出现“经营异常”。
梳理浙江天翔控股资料,其主要业务集中在两块,一个是围绕羽绒、服装的有关平台,比如线下实体店、进出口公司、电商公司、生产基地等,另一个则是针对房地产布局的平台,比如杭州北天鹅置业有限公司、杭州天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而此次由法院宣布进入破产清算阶段的北天鹅置业、北天鹅羽绒公司,被普遍认为是浙江天翔控股整个集团资产最重、作用最关键的两个平台。换言之,两家公司开启破产清算,也意味着浙江天翔控股重组迈出实质性一步。
这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北天鹅羽绒公司,其源头可追溯至 1982 年创办的萧山羽绒厂,是行业内创办最早、产品辐射力最强、销售网络最健全的羽绒企业之一,并创造了“羽毛真的飞上了天,飘洋过海赚大钱”的奇迹。最出名的“北天鹅”牌羽绒衣,曾陪伴了一代人成长,成为老一代人至今难以忘却的记忆。
最高峰时期,北天鹅羽绒公司下辖四大生产基地、近十家子公司,具有年产羽绒羽毛5000 吨、羽绒服装及各类服装800 万件、寝具及家纺500 万套生产能力,销售网络遍布欧洲、美国、日本等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内建成了近千家羽绒服装、家纺专卖店,其生态羽绒寝具进入了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高星级酒店。
在北天鹅羽绒公司发展史上,至少两次面临巨大的破产危机。1997 年,在北天鹅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基础上组建的浙江北天鹅集团公司被迫进行改制,迎来自诞生以来的最大生死考验。北天鹅羽绒公司实际控制人陈招贤力扛2000 余万元的债务,通过与中国服装集团公司合作,北天鹅又飞回来了。
第二次破产危机,也就是眼下的这一次。与母公司浙江天翔控股类似,如今北天鹅羽绒公司也因此连续三年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列入工商部门经营异常名录。但是否还会有像20 年前以救世主形象出现的“白衣骑士”,只待时间去回答。
自下而上的民营经济
“北天鹅”破产,这并非第一个破产的知名企业,也绝不可能是最后一个破产的重量级企业,这只是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出现破产现状中的一幕而已。但“北天鹅”之所以在很大范围引起关注,原因之一在于,这几年来,浙江部分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一些“麻烦”,各个地区有类似的大企业大集团消失,每有知名企业破产,都被外界当作浙江民营经济转型面临困难的证据之一。
其实,知名企业破产并不可怕,这是一个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过程,属于正常现象。然而要追问的是,为什么这些企业会集体出现“跳水”?撇开宏观经济不谈,但从这部分企业的兴衰看,就不难理解部分大企业破产是正常现象的说法。特别是,从历史发展的维度来看,这批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的企业,本身就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或者天生有一定“缺陷性”。
北天鹅羽绒公司刚诞生时,全国羽绒行业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而北天鹅的产品已经卖到了大江南北,并带动了整个地区羽绒行业的发展。一时间,北天鹅羽绒公司所在的萧山新塘以及附近乡镇大大小小的羽绒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非羽绒密集产地的萧山一下子成为全国羽毛、羽绒、羽绒制品最大的集散地和出口地区,萧山新塘“羽绒之都”的称号也由此而来。
萧山新塘被称为“羽绒之都”,集聚了一批羽绒制品企业
羽绒,是一种满足市场基本需求的产品;而羽绒行业,则是从商品极度紧缺时期衍生出的一种产业,其行业进入门槛低,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技术附加值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力弱,几乎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这也是浙江民营经济起步时期的代表。
换言之,浙江民营经济起步,几乎都是围绕吃穿住行等基本消费需求进行,比如说汽车零部件、服装服饰等。早期创办的民营企业,其目的在于解决基本温饱问题,因此起点本身就低。某种程度上,浙江民营经济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经济业态,是靠一批草根企业家由内而外发展起来的,是内生力推动的产物,这与其他地区经济依靠从外界招商引资重塑产业的模式截然不同。
另一方面,由于创业者受教育程度不高,自身力量较弱,起初创办民营企业只得靠家族、靠各种层次小团队,靠地方的社会网络;而在发展方向上,又靠模仿、靠复制、靠多种经营、靠门槛较低的轻工产品发展经济。在历史上,一些优秀的企业家或是转制或是通过各种途径率先办起企业,开拓了市场,获得了盈利,同镇同村许多有经济头脑的人也见贤思齐,跟着这些企业做,由此,逐渐形成了以区域分布为特征的企业集中板块。
而以北天鹅羽绒公司为代表的传统民企,正是浙江块状经济中的佼佼者。尽管如此,但绝大多数浙江传统民营企业并未忘记出身,仍旧一直深耕发家的产业,而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商业环境发生巨变,经营模式、科技水平日益变化,这部分企业曾经的规模优势以及引以为傲的重资产模式,却变成了阻碍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这也是很多传统企业始料未及之事。
有业内人士认为,传统企业相继破产,归功到底是落后于时代。如果说三十多年前这批企业顺应时代需求创办,那么三十多年之后的今天,这些已然是庞然大物的企业已不太跟得上时代脚步,也没有完全与时俱进,没有顺势而为,更没有以时代来改造企业自身,这才是根源所在。
传统企业并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好的问题。显然,破产的传统民企没有解决的是“如何做好”的问题。
依赖传统融资方式
如今,全国都在提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但在这一过程中,浙江民营企业的破产有可能还将持续。一方面,浙江民企多数处于传统行业,本身数量众多,竞争压力大,同行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势不可挡;另一方面,既然是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企业破产是其中重要一个环节,只有一批企业破产了,才能腾出更多空间、更多资源给新兴企业,也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外界理应把此当作正常现象。
再具体到北天鹅置业公司、北天鹅羽绒公司的破产,为什么这两家公司会陷入如今的局面?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公司内部资金链断了,至于资金链断裂原因,口径不一,如市场销路不畅导致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外债加高利贷多导致债务过重、经营不善等。但有当地人士向笔者透露,两家公司的母公司浙江天翔控股出现经营问题,最大可能是涉及担保、互保。
企业但凡破产,经营亏损并非致命因素,而是现金流的短缺。这是因为,亏损不过就像人的皮肤破了流血,但只要有源源不断的血液输入,即使长期亏损也仍能生存,而这个血液就是现金流。 因此,北天鹅置业公司、北天鹅羽绒公司破产清算,根本性因素在于现金流出现了问题。而补充现金流,需要的就是融资。
本质上,担保、互保是企业实现融资的一种途径,尽管当前谈互保色变,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之间的互保,是当前浙江民营经济融资方式中仍较为主流的融资方式。而在历史上,互保对浙江民营经济的推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手上一无资源二无资金,浙江民营企业要创业启动资金,首先就要从当初最大的融资平台银行拿到融资,而由于银行本身各种制度限制,比如需要担保物,导致民营企业只能通过互相之间的担保,从银行拿到钱。因此,民企创业初期,互保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企业天生的缺陷性,扮演了助推器的角色。
但从近几年破产的大企业来看,互保这种模式如今成了企业加速破产的导火线。有媒体曾这样点评前几年浙江发生的互保危机:这一轮的互保危机与过去不同,过去倒闭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次出问题的则多是大企业。本地百强企业中大部分都有波及,由此引发的资金困难问题就像剑悬头上。如果政府、银行再不伸手相救,任企业“失血”而亡,很有可能令当地经济陷入麻烦。
这就是说,企业成长过程,浙江民营企业在尝到互保利好之后,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模式的弊端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连锁危机,而是仍然沿着老路子,不得不说,这成为埋伏在浙江民营企业发展之路上随时可能爆炸的地雷。
某种意义上,未来浙江民营企业能否再上层楼,解决好融资模式的问题或许是最重要方向之一。而这个方向,无疑是逐步摆脱传统银行间接融资,尝试债务融资、上市挂牌等直接融资途径。
房地产赚“快钱”
2006 年以来,浙江天翔控股就提出多元化的战略部署,决心进军房地产等产业。自此,房地产成为浙江天翔控股一大主营业务,杭州北天鹅置业注册成立。公开信息显示,同属于浙江天翔控股的杭州天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也是杭州北天鹅置业主要法人股东之一。
2009 年9 月,杭州北天鹅置业以7771 万元的价格竞得了萧储(2009 )30 号地块,这块地规划用途是商业、办公用地,年限40 年,具体位置在萧山通惠路西、万都晶典公寓南,原北天鹅羽绒厂地。2011 年12 月底,在这块地上建造的天翔憬天国际正式开盘,并于2013 年交付。但如今,天翔憬天国际现场仍是一片狼藉,没有物业管理。
虽然没有官方数据说明,天翔憬天国际对浙江天翔控股产生的负面作用,但由于近年来市场“住房过剩”,风险越来越大,房地产企业回款慢,而融资却越来越难,形成了企业高负债、资金链紧张的局面,由此不难发现,浙江天翔控股进军房地产收益甚微。
实际上,民营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原本是为了分散集中经营的风险,但贸然跨界进入如今看来风险更大、对资金链考验更大的房地产行业,并非明智之举。在已经发生的知名民企破产案例中,不少企业都是因受累房地产开发项目而出现资金链紧张的局面,也导致浙江地区出现了部分烂尾楼工程。 而部分现金流充足的企业,也因为房地产开发项目而使整个发展出现停滞。
比如浙江某知名磁性材料生产商,主营业务逐年增长,利润率、成长性也保持在相当高的阶段,原本计划上市。然而由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加上房地产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整个集团财务报表出现了倒退,既影响了主业也耽搁了上市。
坦言之,房地产投资回报率比基础制造业高,赚钱效益更明显,很多民营企业按捺不住,纷纷去买地造楼。殊不知,高收益的背后,潜在的风险也随之加大,这种风险,来自于资金沉淀深以及奇高的财务成本,当碰到金融环境不宽裕、银根缩紧时,风险将暴露得更突出。
据笔者了解到,目前跨界做房地产的浙江民营企业并不在少数,如何经营好房地产项目甚至从这个行业完整退出,或许也将考验着这批企业。(原载于“涌金楼”微信公众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