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突发脑梗,33岁的吴先生已住院治疗10天。昨天傍晚,我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病房见到他时,已经可以下地走路,他说:“现在主要就是平衡感比较差,说话也有一点大舌头。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比较精神。”
3月10日下午5点半,在浙大科技园工作的吴先生下班准备回家。“一出门就看到路边停着小鸣单车,我掏手机扫码了。”
从单位到家大概7公里,刚沿着西溪路骑出几百米,吴先生就摔了个大跟头,人仰车翻。“前面有人行道,我习惯性握了刹车,就在那个瞬间,车把手突然松了,整个往前翻转,我还没反应过来就摔出去了。”
吴先生在现场给“小鸣单车”打了电话。双方协商,运营小刘和吴先生一起去附近的省立同德医院检查。“当时只拍了手和脚的片子,跌倒后因为痛,缓了好久才爬起来。拍出来说是软组织挫伤,我也没太在意,小刘付了两百多块医药费就回去了。”
结果,到当晚半夜,吴先生感觉事情有点严重了。“我趴在床上,感觉眼皮很重睁不开,想喊人喊不出声音,想打120连手机都拿不起来。再接着就开始呕吐……”第二天一早,他妈妈才发现儿子浑身是汗,睡衣、棉被都湿透,甚至“站都站不起来了”。因为老伴去年刚去世,74岁的她只能自己勉强搀着儿子去上厕所。
老太太想不通,儿子怎么一下子病得这么严重了?
3月13日,吴先生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做了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是脑梗塞,右脑脑梗导致吴先生半边身体不听使唤。
吴先生是杭州人,从事IT行业,是一家公司的市场运营总监。他说,他从小学开始骑自行车,从没出过什么事。有了共享单车后,他注册了hellobike、ofo、小鸣单车等3款共享单车,“骑回家一般要45分钟,一周骑三四次当锻炼,每次也就一块钱,没想到会出这种事情”。
虽然医院目前还无法确定吴先生的脑梗塞是不是这次骑车摔倒直接造成的,但他坚持认为有关,“医生已经给我做了一系列检查,并没有找到脑梗塞的确切病灶,不排除外力造成的”。现在,最让他不满意的,是“小鸣单车”的态度。不算后续治疗费和误工费,吴先生已经花了15000多元医药费,其中10000元是“小鸣单车”垫付的,但他们拒绝继续支付费用。
“真没想到,他们前后态度变化这么大。”吴先生说,3月13日、3月16日、3月20日,小鸣单车运营小刘三次到省人民医院看望他。
“第一次,小刘说他们公司不会付医药费,我们说那就报警处理。小刘的态度就软了,说要跟领导沟通下,走流程。”
第二次,小刘和另一名同事一起到医院,说一次性处理。但是吴先生这边认为,医生都还没下结论,不能一次性解决,就要求先打10000元。“当时小刘的态度还是蛮好的,说跟领导请示下。后来钱就打过来了。”
到了这周一,看医药费又快见底了,吴先生家人又联系“小鸣单车”。小刘到了医院,说:“钱我们就不打了,打官司吧!”
昨天下午,吴先生再次与小刘联系,“3点多的时候他答应我明天坐下来谈,4点钟又打电话说要去上海出差,不谈了”。
吴先生给我看了事发时的路面监控,“你看,我摔车时没有和前后左右碰撞,就是车把突然前翻导致的。前几天,我一个朋友在大学路上也发现同样车把前翻的小鸣单车。这样的安全隐患,大家都要注意的,我也希望小鸣单车拿出解决问题的态度。”
我联系了一直和吴先生对接的“小鸣单车”运营小刘。“我们的单车绝对没有问题,不怕查的。”除了这句回应,小刘不愿在电话中多说,让我联系另一位姓刘的负责人。但这位负责人的电话一直处于通话中,无法接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