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口水井,都有自己的养护方案。
新开河经过治理,已经成了“景观河”。
浙江在线3月25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吕啸 邹雅静 蒋成杰 叶慧芳/文 记者 林云龙/摄 河道照片由上城区治水办提供) 昨天上午9点不到,陈曼娟如常从家里出发,步行五分钟去看吴山下的郭婆井。作为郭婆井的“井长”,每天两次以上的巡逻,她已经坚持了四年多。
水井,被称为“城市的眼睛”。作为杭城历史最悠久的城区,上城区有着特有的水井文化。
这几年,在上城区坊巷间星罗棋布的156口水井,通过修缮和养护,以焕然一新的姿态重新走进了居民们的日常生活,古井的历史和文化也传承了下来。
对水井的保护,是杭州上城区“五水共治”的一个缩影。
今年,上城区以优秀的治水成绩单,捧获2016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
2017年,上城区打响了“全域化治水”攻坚战,河道将全域达到III类水标准。
听民间“井长”说说
郭婆井的故事
陈曼娟住在四宜路46年,用了46年的郭婆井水。
郭婆井是杭州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井之一,不少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据明《万历府志》记载,郭婆井在铁冶岭北,酿酒煮药者多取之;《吴山大观井泉池潭》中称郭婆井为东晋文学家郭璞所凿,井水自井壁流出,常年不涸;在明人朱廷璋作《郭璞井集唐句》中,讲述郭婆井水“味同甘露洒,真界竟何如”;清人李渔在《郭璞井赋》中也有写“饮绿珠之水代出娇容,斯地亦饶美女,啜丹砂之泉能增寿考,此邦岂乏遐龄”。
在陈曼娟记忆中,郭婆井水质不错,但之前水井周围环境糟糕,好在这几年五水共治做了整修,补种了绿化,用老石材和传统手法对井壁、井台、井圈等进行修缮;旁边修了一个洗衣台,加装地面的防滑处理,方便居民洗衣;铺设了雨污分流管道,洗衣废水直接进入污水管网。清波街道还定期对水井进行清淤、消毒等养护。
“井水冬暖夏凉,现在环境又弄得这么好,居民天天来用。”陈曼娟说,老居民们买好菜,都喜欢过来打桶井水洗一洗,被单、厚衣服,也要拿到井边刷一刷。
像郭婆井这样的水井,上城区一共有156口,其中52口是百年以上的古井,有些还是文保、历保遗迹。借着“五水共治”的东风,这些古井都重获新生。
权威解读:上城区治水办综合督查组组长陈伟告诉钱江晚报记者,这几年“五水共治”中,上城区将古井文化这一特色与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工作结合,出台了《上城区水井长效养护、管理实施意见》,建立古井长效保护机制。
这156口井,每一口都有自己的养护方案,并有专项资金实施养护;水井有专人定期巡查,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水质检测并公布结果;还招募了50位民间井长,让老百姓一起呵护身边的古井。
除了巡井更要巡河
问题一个个攻克
古井的新生,只是上城区“五水共治”的一个缩影,给居民带来惊喜的,还有辖区的新开河。
胡福庆今年71岁,在新开河边土生土长。他记忆里的新开河弯弯曲曲,清澈见底,但随着城市发展,周边的居民越来越多,河里的淤泥也越积越厚,河面上常有污泥块、垃圾。“河水很脏很臭,尤其黄梅天,味道重啊!”
2014年底时,新开河边竖起了整治公告;2015年春节后,全河道进行清淤。
“清淤后,水质明显好了。”胡福庆自告奋勇,早晚两次“巡河”,把发现的问题反映到望江街道和区里的治水办,就有了一册河道日记。
日记里,胡福庆记录了河道的“新情况”:埋设了复氧曝气管线为水体加氧,安装了浮岛无土栽培植物,新装上了河道信息电子显示屏……现在的新开河,河水清澈、水生植物散布,又变成了居民们心中的“景观河”。
上城区还有一个治理难点——以前一下雨就“水漫金山”的馒头山。经过排摸发现,馒头山的症结在于地下管网的淤塞和缺失造成“肠梗阻”,必须进行“疏导”。
梵天寺路,5米宽的道路下放入直径50厘米的排水渠,用来收集雨水和生活污水;最易积水的宋城路、凤山路、凤凰山脚路等主要道路的排水管道,直径也扩大至50厘米,在宋城支路还增设了一条直径30厘米的管道;笤帚湾路地下新建了1.5米×1.8米的排水方渠,一旦大雨倾泻形成内涝,第一时间就能将收集的积水汇入中河……
如今馒头山告别了长期排水不畅的问题,居民们在大雨天里,也能睡个安稳觉了。
权威解读:河道日记,是对河流治理情况的记录。如今安装了河道电子信息屏,通过整合LED显示技术、3G网络、物联网信息推送技术及微信互动,滚动显示河道治理责任人、实时水质、水流等内容。
除了河道治理外,上城区低洼点较多,像馒头山这样排水系统不完善的小区内涝严重。低洼积水的改造,也是治水的主要任务。
治水行动派
治理城市毛细血管
全域达到III类水标准
城区河道将全域达到III类水标准。这个严苛的标准,是今年上城区治水自动提标的目标任务。
记者从上城区治水办了解到,今年将通过“截、清、治、修”四个环节,对接筹划“清水治污”、“防汛排涝”、“抓节水”等工程项目。
“清水治污”方面,制定实施2017年截污纳管、雨污分流项目65个,取消或提升改造截流井80处以上,计划完成雨污分流管网改造5公里,减少山水、河水、雨水混接量10000吨/日。
有一个难点是东河治理。
东河沿线布有杭州市的第二污水干管,上城区、西湖景区、下城区等部分污水都通过这条管道提升输送。“建于三十多年前的二污系统已经超过了它原本的设计容量,在超负荷运行。”陈伟表示,下阶段会继续深化雨污分流排水体制的建设,改造截流设施,尽可能给污水减量,保证泵站正常运行。
有一个重点是治理小微水体。
丁家花园池塘就是其中之一。丁家花园是南宋石榴园的遗址,这个池塘是丁家花园的后花园池塘,400平方米左右,引入的是西湖的水。虽然养护单位每天都会清理池塘的漂浮垃圾,但近几年周边地铁建设,影响了水质,部分水质指标已经达到了劣Ⅴ类标准,不过目前已经制定了整改方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