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丽 本报通讯员 赵治舒 舒也文 郑伟)早上8点,上班前的半小时,江干区丁兰街道建塘南苑社区书记王坚和往常一样,沿着丁桥新城二号港边走边看。2014年,他成为丁桥新城二号港的社区河长以后,巡河成了他每天的工作内容之一。
“也许没有人像我有这样深的体会了。”两年前,接手社区河长头衔的时候,王坚的内心是忐忑的:这样一条发黑发臭的劣五类河,能改头换面吗?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就在前些天,丁桥新城二号港迎来了一拨特别的客人。国家住建部在杭州召开了一个跟水有关的全国性大会——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推进会。参加会议的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环保部、水利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全国各地如太原、呼和浩特、包头、长春、南京、广州等地的副市长40余位。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全国30个省、50个市住建厅(委)的领导、国内各大知名建设集团公司的高层等。这些跟治水工作相关的各省市城市管理者和建设专家们,专门来到江干区“围观”丁桥新城二号港。
这个当年的黑臭河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治理,于2016年摘掉了劣五类(劣V类)的“帽子”,如今的丁桥新城二号港,水质达到了Ⅲ类,已成为一条水清岸绿、风景怡人的美丽生态示范景观河道。
“现在,每天的巡河变成了一种享受,就像逛公园一样,赏心悦目啊!”王坚感叹。
那么这样的华丽转身又是如何发生的,江干治水,又有哪些秘密武器呢?
“5+2”河长制,动态监管无盲区
黑臭河变身江干“小九寨沟”
丁桥新城二号港位于丁兰街道,南起五会港,北至大农港,全长975米,河面宽度为15米,水域面积14625平方米。
王坚告诉记者,丁桥新城二号港原先为城乡结合部的一条农灌河道,河岸沿线遍布农居房和农田,污水直排河道,环境脏乱差,河水发黑发臭。
治水的第一步,就是结合城中村改造及城市地块开发,通过拆迁改造、截污纳管、河道清淤、河道拓宽以及河道绿化,全面改善了河岸的环境面貌。
与此同时,引入“5+2”河长制。在二号港岸边的一块河长制公示牌上,详细列明了二号港的“河长们”,从区级河长、街道河长、社区河长、民间河长与河道警长在内的“五长”,到河道观察员和河道保洁员“两员”,联系方式、河长职责都清清楚楚。
由区级河长制订治水方案,街道河长具体指挥落实,社区河长相当于“排头兵”,河道警长对河两岸违法行为进行治理,民间河长是“巡逻兵”,河道观察员搞“侦察”,河道保洁员则像是“前哨”。分工明确,环环相扣,全力实现河道“健康状况”动态监管无盲区。
春暖花开,碧波粼粼,10多米宽的绿化带内,云墙点石、竹篱花架、水榭栈道,如今的二号港俨然已成了一处美丽的风景。“我们自己开玩笑,说二号港现在这么美,都成江干九寨沟了。”江干治水办工作人员的一句趣话背后,却透着满满的喜悦。
两台强有力“血透仪”
随时随地给河道“洗个澡”
沿着丁桥新城二号港河岸步行,岸边,一座木篱笆围起的装置特别惹眼。王坚说,这就是二号港劣五类河“摘帽”的“利器”之一——多相微滤设备。
在杭州丁兰治水示范区,一共引进了两台多相微滤设备,一台在丁桥新城二号港,一台在泥桥港。
多相微滤设备通俗点讲,它就相当于人体“血透仪”,负责随时随地给河道“洗个澡”。它能够快速有效过滤水中的杂质,大幅提升配水水源的水质,将原本劣V类的来水处理到IV类以上。丁桥新城二号港这台机器的日均处理量达到了每天16000吨。
江干治水办工作人员介绍,当过滤系统被悬浮物污堵到一定程度,会自动启动清洗系统,在清洗时不影响产水,实现了设备的连续产水。使用多相微滤巨无霸净水器后,水处理效果很明显,对改善水的浊度有很大作用,还能降低总磷含量。
那么,过滤之后的杂质怎么办呢?原来,这台设备还配备了小型淤泥干化处理机,水处理完毕之后,过滤出来的杂质是干化泥饼,可以外运或者就地做周边绿化的肥料。
种植沉水植物,重塑水下森林
设置生物扩培器,用微生物除污
天气晴朗的日子,站在河岸,水清得能见底,鱼儿游动,还有水草摇曳。其实,这些生长在水下的沉水植物,也是治理河道的功臣之一。
“水体净化与生态修复工程核心就是建立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健康水生态系统。”生态公司技术人员介绍,治理人员对丁桥新城二号港的底泥进行了活化,通过曝气增氧和投放辅助生物,来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同时改善水体透明度,为水体沉水植物修复创造条件。
条件成熟后,及时种植沉水植物,比如对氮、磷等营养元素吸收能力很强的耐寒沉水植物——轮叶黑藻、伊乐藻以及苦草等。
一旦沉水植物种植成活并开始生长,分布均匀后,水体自净能力就会逐步增强。这个时候水体营养物去除将主要依靠沉水植物实现,随着水体悬浮物逐渐被吸收、沉降,水体透明度会逐渐提高,慢慢地就能达到水草繁茂、水清见底的草型清水态。
值得一提的是,丁桥新城二号港最近还刚启用了一件新设备——微生物扩大器。其实就是打造了一个微生物菌剂扩培器,最后将扩培后的整个培养体系通过水泵投加到河道中,让微生物除污能力更强大。
相关治水数据:2016年,江干区投资了3730万元,实施8条河道清淤8万立方米,生态治理11条河道19.8公里,建设配水闸站1处,设置垂钓点27处和清水平台3个,已经逐步实现“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景观
。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