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沈蒙和 )不管从前,还是现在,老师们有句口头禅一直改不掉:“记住了没?”希望学生把课堂上教的东西都记下来。但是上周末,在丁杭缨名师智慧空间站教学展示活动中,居然有老师反其道而行之——省特级教师俞正强,郑重其事拜托一群三年级小学生:“请大家把之前学过的东西忘掉。”
到底出了啥事?杭州长江实验小学校长、省特级教师丁杭缨,一边听课,一边向记者解释:“俞老师今天要讲‘认识平均数’,结果全班超过半数同学,都能一下报出计算平均数的公式。因为之前在课外培训机构学过了。”
类似的超前学习如今相当普遍,已经给校内课堂教学造成了困扰。面对一半啥都知道的学生,和另一半仍是一张白纸的孩子,该怎么教?这是老师们这些年来遇到的新问题。丁杭缨发起此次活动的目的,正是和同行们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俞老师琢磨出的方法是“归零”,让上过培训班的孩子忘掉公式和解题方法,重新认识平均数。他这么做的理由是:“以数学为例,培训机构往往只将公式与解题方法一股脑灌输给孩子,却忽略了最本质的概念。前两者是模仿,后者才是创新的关键。小学教育决定未来,长此以往,未来中国很难出现杰出科学家和发明家。所以我认为,学校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把概念讲透。比如,在让孩子们求平均数前,应该先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平均数。”
作为数学特级老师,丁杭缨放的大招是“温故而知新”。活动现场,她给四年级小学生上了一堂“三角形的认识”,一开始讲的却是之前已经教过的平行四边形。“因为知识有连续性,数学概念本身就是一环套一环的。要追踪数学概念是怎么来的,老师势必要从源头开始讲。”她解释说。
她的徒弟,长江实验小学数学老师金宏用的办法是“数学魔术”——读心术,根据两个数的“和”猜到这两个是什么图形。张老师的课,没有教学生怎么变魔术,而是带着学生去破解魔术的秘密,为什么能根据两个数的“和”猜到这两个是什么图形?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可循?
“数学魔术背后,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让学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不仅有趣,而且大家是同一起跑线,包括上过培训班的孩子。”丁杭缨透露,目前该校已经开始推广包括数学魔术在内的数学拓展类课程,像有趣的数学阅读、数学游戏等等,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一种拓展,效果不错。
除了在学习内容上进行拓展,长江实验小学的数学老师们还对学习方式、学习地点做拓展。比如,张园老师的全景课堂,就用pad来上课;又比如,学校建了“π空间站”,有时让学生们换个地方上课,他们都会觉得数学是有趣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