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第二届“两岸智慧好课堂邀请赛”在江干启动
2017年04月28日 08:24:29 来源: 杭州日报 通讯员 蒋虹 记者 王洁

  日前,2017第二届“两岸智慧好课堂邀请赛”在杭州江干区启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发挥着何种作用?智慧教育的未来在哪里?开幕式上,大咖们的主旨演讲给出了答案。

  教师经验比技术重要?

  技术已改变整个教育生态

  “我刚进入教育信息化这个行业时,流行一句话:搞了很多技术,还不如特级教师的经验。”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说,很多人认为技术只是工具和手段,不能真正改变教育的本质。真的是这样吗?

  “教育的三要素就是教师、学生、教育内容。”王珠珠把古今的教育模式做了一个对比。古代时孔子讲学,学生和教师需要面对面口口相传,教育内容在老师的头脑中,老师是绝对权威。而当下,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不再局限于老师和学生面对面,它呈现的形式可以网络化、数字化,远程教学越来越普遍。此外,技术的进步,也让学生获取知识不再局限于老师,通过网络他们也可以获得海量的知识。

  此外,教育技术也在逐渐改变一些老师的教育策略。王珠珠举例,她曾在一所乡村学校听过一堂同步视频课程。这堂课是一所乡村学校和结对城市学校,通过视频两地同课。视频里城市学校的学生在做题,视频这头的乡村教师也同步在做。这位乡村教师事后说,他想知道城市里的孩子面对相同的问题是怎么想的,这也可以丰富他的教学思路,更好地服务乡村的孩子。

  “技术已经在改变教育的整个生态。”王珠珠说,最近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浙江召开,她感到很欣慰,在教育应用、教育资源、教育基础设施等4项指标的评估中,浙江拿下三项第一,一项第二。

  硬件、人才、大数据“三路”出击

  “互联网+”让江干教育更高效

  本次“两岸智慧好课堂邀请赛”,江干区是东道主。近年来,江干区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场,江干区教育局局长徐晖,也做了经验分享。

  近几年,江干区在硬件上的投入呈现一个阶梯式的上升。从2013年启动数字校园建设示范校工程,校园千兆网、无线网络实现100%覆盖;到2014年电子白板配备率达100%,启动万兆网工程及电子书包项目等;到2015年启动特色实验室(智慧教室)工程、智慧教育全面推进等项目;再到2016年重点完成网站集群建设、加快万兆链路建设、加大创新实验室建设力度。在硬件升级的同时,还推出了一批创新教室,如3D打印教室、电子书包教室、斯坦福英语教室等,有了这些技术硬件作支撑,让更多创新教育模式由理想变为现实。

  教育信息化,硬件是前提,人才是关键。为此,江干区打造了三级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面向全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面向网络管理等技术支撑的专业队伍培养,以及组建“江干区智慧教育高阶种子班”,让更多老师掌握信息技术,从而将智慧教育理念辐射更广。

  此外,江干教育在大数据的运用和探索上,也硕果累累。通过对接“江干智慧治理信息平台”、整合教育系统内数据、收集教育教学数据、应用数据,提升了教育决策管理与教育公共服务精准化,提升教育教学评价分析科学性,提升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率,提高服务效率。

标签: 江干区;教育;智慧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