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六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第二十二届曹禺剧本奖)在广州颁奖。
杭州编剧余青峰、屈曌洁夫妇凭借戏曲剧本《大清贤相》捧得大奖。
曹禺剧本奖是我国戏剧文学的最高奖项。此次获奖,也让余青峰成为唯一一位在10年内三次捧得该奖项的编剧。
“这一次,含金量特别高”
余青峰,国家一级编剧,曾于2008年凭《赵氏孤儿》剧本获得第十八届曹禺剧本奖,2014年凭《青藤狂歌》剧本获得第二十一届曹禺剧本奖,这一次,凭《大清贤相》一剧,他第三次获得曹禺剧本奖。
屈曌洁,国家二级编剧,曾创作越剧《绣球记》《美人江山》,秦腔《大明宫》《家园》,桂剧《贵妃远行》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中,秦腔《家园》作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剧目。
尽管是第三次获得曹禺奖,但这一次,余青峰显得格外兴奋,原因在于这一届评奖竞争更加激烈,“含金量”更高。以往,每届有8个剧本获奖,而今年是全国文艺评奖改革后的首次评奖,获奖比例大幅度压缩,100多部优秀剧本参评,50部剧本进入初评,20部剧本进入终评,最终仅有5部获奖。
“写作,就是跟自己较劲儿”
“写作,就是跟自己较劲儿!如果没有新意,没有独特的切入点,我们宁可不写。”回顾创作这个剧本过程,余青峰用“十分艰难”来形容。
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故事中的宰相张英所表现出的“谦让”美德为世人称颂。最初,当地政府邀请余青峰和屈曌洁将这个故事写成剧本,但是,夫妻俩很犹豫。毕竟,“六尺巷”的故事大家太熟悉,并且,之前已经有了黄梅戏《六尺巷》,再写很难出新意。
夫妻花了一个月时间,大量阅读“六尺巷”主人公张英的材料,这期间,“发现”了张英的儿子张廷玉。作为清代三朝重臣,张廷玉在个人德行上,继承了其父“让”的美德,而在为政上,他却刚正不阿有着“不让”的勇气。于是,张廷玉成为了剧本的核心人物,剧中,他的“让”与“不让”立起了一代贤相的风骨。
为了创作这个剧本,夫妻俩一起采风,一起阅读了近百万字的材料,一起讨论,一起创作。经常,写到精彩处,两个人就在家里念着台词,演起来。
就这样,经历了两年时间的共同煎熬,先后大改九稿,小改二十余次,终于炼成12000字的《大清贤相》剧本。
“接下来, 要专门为杭州写一个戏”
余青峰和屈曌洁都是“新杭州人”,一个原籍福建,一个原籍陕西。目前,两人在杭州安了家,一个在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直属的杭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一个供职于浙江越剧团。
来杭州之前,余青峰一直过着 “戏剧流浪汉”生活,2006年,余青峰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杭州。他经常这么说: “在无工作,无工资,无职称的三无状态下,是杭州收留了我。”来杭之后,他立即迎来了创作的高峰。《赵氏孤儿》《大道行吟》《李清照》《天下第一疏》《我的娘姨我的娘》等一部部作品先后被搬上舞台,几乎每一部都获得过国家级大奖。
在获奖感言中,余青峰夫妇表达了对杭州的热爱和感激:“杭州这座城市的天生丽质,滋润了我们的创作灵感;是杭州乃至浙江文化领导的包容和大气,给了我们在中国戏剧的天空自由翱翔的动力。”
“我的三个曹禺剧本奖都是来到杭州以后拿的,杭州是我的福地。”余青峰还透露,他们已经开始酝酿一个新戏,“一个专门为杭州写的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