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建德“指南针行动” 助力流浪乞讨人员踏上回家路
2017年05月31日 08:22:11 来源: 杭州日报 通讯员 唐晓林 记者 李牡娇

  骨肉团圆。

  发现救助对象, 及时救治。

  “找到小伍亲人的那天,是初夏的午夜。当最疯狂的计划完美收官的时候,内心的愉悦无可替代,柔和的路灯亦让人倍感温暖,也许这就是建德民政人追求‘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情怀。”

  建德市民政局坚持党建引领抓创新,争做担当有为铁军排头兵,从2015年5月开始,在全省首创开展“指南针行动”,包括救治、救助、查询身份并护送返乡,保障精神异常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权益,助力走上回家路,至今已整整两年。两年来,已成功救助54位精神异常流浪乞讨人员返乡,累计行程逾10万公里。

  A

  渴望回家的眼神,你根本无法面对他的熄灭

  这个5岁丧双亲,7岁走失,在外流浪了20年的小伍,有过太多的人生不幸,几乎所有的亲友都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能活着,便是奇迹。这也是“指南针”最疯狂、最曲折、最温暖的一次救助。

  小伍是2014年7月14日被建德市交警队发现的,并被送至救助站。救助站先后把小伍送到市一医院、市四医院治疗,他因身材瘦小,皮肤黝黑而被昵称“小灰兔”,医学诊断其为严重精神发育迟滞,20多岁的人智力相当于5岁左右的孩子。

  3个月时间,断断续续的沟通,小伍能提供的信息只有“铁路桥、张家界、绿色的火车、运沙子的轮船、哥哥混呗、姐姐袁思佳、要要和丫丫”。指南针救助模型,在他面前连一个切入点都没有。

  指南针小组最终决定根据“铁路桥、轮船”,制定了计划:利用谷歌卫星地图,沿着湖南省张家界市附近的“焦柳铁路”、“石长铁路”找铁路桥,在有铁路桥的地方寻找他的家人。

  “联系有铁路桥的县民政局或者救助站,又打听所在村的干部电话,请对方帮助判断、查找、甄别。每一次电话都要从头说一次小伍的情况,大部分人都不相信能够沿着铁路找到小钟的家人,有的地方干脆不接电话,我们只有先发短信解释,再电话联系。找一个村干部,至少要打4个电话,才有人告诉联系方式,有时还被当做电信诈骗而直接挂断电话……”

  “‘指南针’在放弃边缘痛苦地挣扎着,是‘小灰兔’渴望回家的眼神,好像是火种,你根本无法面对他的熄灭。”

  整整两周的攻坚,800公里的铁路线,无数次在电话里向陌生人讲述着小伍的情况,追查着哪怕是捕风捉影的丁点儿线索,一次次地被拒绝、被误解、被嘲笑、甚至被辱骂,都没有动摇“指南针”坚持到底的决心。

  屡败屡战的“指南针”,终于在常德市石门县热心网友“小马哥”的支持下,于2016年初夏的一个午夜,联系上了远在北京工作、知晓小伍身份的邻居钟女士。“钟女士在电话里对我哭了40多分钟,这个孩子命苦啊,7岁出来,哥哥是同母异父生,两兄弟相依为命,他走失后,哥哥一直在找他。”

  一个精神发育严重迟滞的孩子,到底是怎么走过这20年?谁也无法还原他这20年的生存轨迹。让人感到温暖的是,他在建德民政的帮助下,仅仅凭借儿时的零星记忆最终找到了的归宿:27岁走上回家路,回到人世间唯一的亲人——哥哥的身边。

  B

  10年前,古稀老人走失在长辈葬礼上

  C

  54个救助案例

  54个艰难曲折

  晓平——查询时间最长、查询范围最广,精神分裂症,1991年深秋寻找家里丢失的黄牛而走失,家人苦寻多年未果。“指南针”找遍湖南30多个太平镇(乡)、60多个平山村都没有任何音讯后,首次尝试媒体寻亲取得成功,2016年3月被安全送回和家人团圆。

  老思——奇功源于强大的方言辩听与沟通, “指南针”首次采用航班护送。护送他返乡的女工作人员一直牵着他的手,走完5000里温暖返乡路。“5000里路这一牵”,在全国救助系统引起极大的反响。

  秋霞——最顽固的救助对象,智力相当于5—7岁的孩子,从皖南到皖北找遍安徽,查询了七县市的32个行政村,“指南针”整整救助了8年,最终秋霞被千里迢迢赶来的家人接回。

  “指南针行动”2年,通常从救助对象的方言发音、行为习惯、饮食喜好等线索进行分析。遇到重大瓶颈时,频频使用网络手段,通过联系疑似户籍地的媒体、微信朋友圈等现代通讯手段,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形成了“指南针行动查询模型”,已成功救助54位精神异常流浪乞讨人员返乡,累计行程逾10万公里。

  54个救助对象的回家路各有曲折,却无一不沐浴着建德民政人的大爱,凝聚着建德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约70岁,胡子拉碴蓬头垢面,衣着单薄,双手拢在衣袖里,佝偻着腰耷拉着脑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面对工作人员的劝说,他思维混乱,精神亢奋,口齿不清、发音含混,只是不停地摇头摆手,坚决拒绝救助并试图用石头、砖块攻击工作人员。”这是当年救助站记录的画面。

  2016年12月24日清晨,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手机骤然响起,110联动指令同时以联动平台、短信、微信、电话直接通知“四保险”方式下达:有市民在建德市桥南立交桥下发现一疑似精神异常的高龄流浪乞讨人员,请相关联动单位迅速派出人员救助。

  10分钟后,救助站人员抵达现场,在疑似流浪乞讨人员的临时逗留点,没有发现救助对象。救助站工作人员经过2个小时的走访寻找,终于在距离逗留点3公里的居民区发现疑似救助对象。

  根据“未成年、高龄救助对象必须采取保护性救助”规定,最后在联动警察的帮助下,老人被顺利送往定点医院救治。

  沟通,只有沟通才能找到突破口,找到拼图的关键点,找到回家的钥匙!救助对象把床(睡觉)说成“闷”,称呼吃饭为“滴饭”!这是两把钥匙,把两把钥匙拼在一起就能打开阻碍他回家的那道门:符合这两个特殊称呼的最大可能地就是江西广丰!

  2月8日,“指南针”以此为依据,立即联系广丰民政和残联,请求协查。在他们的鼎力帮助下,当天晚上“指南针”联系上了救助对象老金的家人:这个10年前在长辈葬礼上走失的80岁孤寡老人,终于找到亲人。

标签: 救助;救助对象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