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西湖边有群“晴雨管家” 管得人心里暖暖的
2017年06月01日 06:12:59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王潞 沈榄

孙新宝教居民和外籍友人包粽子,体味传统端午情。

孙新宝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

  浙江在线杭州6月1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王潞 沈榄)保康巷是杭州中山中路旁的一条小弄堂,长不过几十米。在保康巷14号老墙门里住了近60年的金招娣,这几天时不时地要走到墙门口看看。原来,小弄堂对面建筑里,一楼的厕所马上就要改造完毕,“我们终于要有新厕所用了!我们这里的党员好啊,帮我们反映上去,真的解决了。”——来自身边最切实的变化,最容易让人产生幸福感。

  在金招娣们的眼里,厕所的改造原本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这个任务得以完成,居民们把功劳归到了一帮普通的老党员身上。

  这帮党员有一个新的身份,叫“晴雨管家”。

  居民眼里不可能的任务完成了

  背后是他们在奔走

  保康巷13号,一楼走道旁的厕所整修一新,两个簇新的蹲坑、不锈钢栅栏门,墙面贴上了白瓷砖。

  这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建筑,三层楼的公房,住了17户人家。建造时没有设计独立卫生间,每层楼只有一个公用的厕所。一楼的厕所,还服务着14号老墙门里,没有独立卫生间的8户人家,“年代老了啊,厕所经常坏、经常堵牢的。”金招娣说,厕所只有一个蹲坑,不要说冲水的设施了,连个水龙头都没有,只能到旁边打一桶井水来冲,“这里附近没有公共厕所的,过来上厕所的人很多,很脏很臭。”金招娣告诉记者,这一楼的厕所,堵塞是常态,“一堵牢,我们就反映到社区,让社区找人帮我们通管道,都不知道有多少次了。一到黄梅天,厕所的恶臭越发明显,苍蝇啊蚊子啊嗡嗡响。”

  而且,这里,厕所的排污管道,原先是用砖头砌成的,没有专门的排污管,“我们也习惯了,不堵牢,能倒痰盂就还能用。”

  厕所的问题,楼道长朱红珍和老党员孙新宝来看过很多次,想过不少办法,“修过不知道多少次了!但是要彻底解决,困难太多了。”

  不过,她们一直把这事放在心里。

  前段时间,上城区“三联三领”活动下基层,孙新宝和朱红珍又提出了厕所整修的问题。在上城区相关领导的牵头下,上城区市政、环卫、湖滨房管站等部门一起坐下来商量这个“顽疾”。多次实地勘测、座谈会后,终于有了一个可行的整改方案,整改资金也到位了。

  近一个月的整修,整个楼道都变样了——除了三个厕所,楼道的电线管道也进行了重新整理。这个月底,居民们就可以有一个崭新的环境了,“多亏了党员帮我们想办法、张罗!”金招娣言语之间感动满满。

  带头众筹一扇大门

  解决垃圾满溢的难题

  中山中路274号,是一处老墙门。门口一扇雕花镂空的黑漆铁门,经常引得游人驻足合影。

  而这扇铁门,背后也有故事。

  “这里原来是平房,后来盖起小楼。”61岁的老党员张明谦说。他是这里的楼道长,也是社区的党员义务巡逻队队员。

  这六层楼建筑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门口是个小天井,天井外便是热闹的中山中路,“楼盖好以后,原先天井这里是有个木头门的,风吹雨打,烂掉了。房管所来修了几次,也换了几次,后来就没有门了。”

  这没有门的状态,持续了二十来年。

  变化始于几年前,墙门口放了垃圾桶,这本是为了方便居民生活,没想到,旁边有商户偷偷过来倒垃圾。一时间,这里垃圾桶经常满溢,还有人在垃圾桶旁小便。居民又气又无奈。

  “对居民的生活影响很大啊。而且湖滨是杭州的门厅,环境弄成这样怎么行?”张明谦把情况反映到了社区,“我们和环卫所沟通,调整了垃圾桶摆放的位置,又和沿街商家沟通。”问题是暂时解决了,但张明谦觉得,垃圾桶的事情要彻底解决,这门,还是得装回来。

  没有资金,怎么办?

  他带头集资,先出了一百块钱,然后挨家挨户去说明情况、众筹。张明谦从小就住在这个墙门里,不单热心,人缘也很好。左邻右舍们一起筹了1500块钱,街道再出手相助,订做了这扇雕花大门。

  “门装好了,现在清清爽爽了。”门装好,不光干净安全了,这里还成为了中山路上一个小景点,大家都挺高兴。

  装好了门,张明谦还打算继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居民的事没有小事”,比如天井这里,地已经是坑坑洼洼了,大家都想今年能再修一修,再弄个晾衣架,一楼的住户晾衣服就方便了。

  去年十月份,中山中路274号的大门修好后,今年,遇到同样难题的中山中路282号,也在张明谦的张罗下,装上了大门。

  为居民扑心扑肝

  他们是爷爷奶奶级的大管家

  在东平巷社区里,活跃着不少像孙新宝、张明谦这样的老党员,他们都是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爷爷奶奶,退休后,一直发挥余热,为社区居民们扑心扑肝,就像大家的大管家。

  这些老党员,如今有了一个新身份“晴雨管家”。

  2016年9月,湖滨街道在辖区危旧房改造的42个墙门中选聘了18名“墙门管家”,尝试群众自治模式,架设基层党组织“亲”群众“密”百姓的桥梁。

  这些“管家”,走得进家门、聊得上家常、帮得上家事、解得了家忧,还能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可以说是墙门自治的领头人。

  2017年2月,湖滨街道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党员代表们提议,“管家”这种方式可以延伸到居民楼。湖滨街道首先在东平巷社区中山中路279弄4、5、6、7号的150户居民中试点,依托楼道党员的力量,建立“晴雨管家”模式。

  今年74岁的孙新宝就是这几个楼道的“总管家”。

  1997年退休后,孙新宝一直在社区里做各种志愿活动。在东平巷社区,她是有名的“低碳达人”。东平巷社区的垃圾分类做得好,在全杭州都挺有名,社区内垃圾分类率在90%以上。

  孙新宝是社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每天上午七点半至八点半、下午五点到六点两个时间段,是居民集中投放垃圾的时间,她会雷打不动地去垃圾投放点指导垃圾分类。社区的居民都说,孙阿姨不单有“火眼金睛”,还从不嫌脏,没戴口罩手套,一个个垃圾袋仔仔细细检查过来。

  孙新宝还是“湖滨晴雨”工作室的民情观察员。杭州60岁以上老人公交乘车半价这项优惠政策,最早就是她建议的,当年,中央二套《小丫跑“两会”》栏目还采访了孙新宝。她还提出了“建立企业退休人员职工大学”、“扩大医保零利润药品品种范围”等“金点子”,被相关职能部门采纳。“做这些事情,能出一份力,我很开心的,如果说一个社区有众多的奉献者,我就要争取做个奉献者中的佼佼者。”

  孙新宝入党41年,她很为自己是党员自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老百姓做事情。我们这里的党员,战斗力很强,凝聚力也很强。”

标签: 厕所;社区;管家;居民;党员;垃圾分类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60128955130892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