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香水行业里有个浪漫的职位叫“闻香师”。
但你知道吗?“闻臭师”竟然也是一种职业!
杭州市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监测分公司,新成立了一支神秘的“特种部队”——用鼻子监控空气中臭味的“闻臭师”,学名叫做“嗅辨师”——他们的工作就是“闻臭”!
现在空气检测不是有很多专业仪器吗?难道“闻臭师”的鼻子比机器更灵?
“这是两回事。机器能检测空气中的很多数据,却无法分辨‘臭味’。”监测分公司检验分析科副科长李碧科说,“臭味也是一种污染源,会对居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有时候也许机器检测的数据都是好的,但臭味依然存在,而人的鼻子,却能够闻出成百上千种气味。”记者 魏奋 通讯员 赵俊 相柯妍 摄影 严嘉俊
嗅辨师嗅觉不灵或太灵都不行 检测前一天不能吃大蒜、香菜
既然要“靠鼻子吃饭”,那“嗅辨师”是不是需要拥有一个极其灵敏的鼻子呢?
“这是误会。”李碧科哈哈一笑,“嗅辨师,需要一个普通人的健康的鼻子。嗅觉不灵或太灵都不行!”
根据国家规定,嗅辨师的年龄要在18-45周岁之间,身体健康,不吸烟、不喝酒、不喷香水、不涂化妆品、不涂指甲油,鼻子不能有鼻炎等嗅觉器官疾病。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特殊培训,鼻子能分辨出花香、汗臭、甜锅巴气味、成熟水果香和粪臭这5种单一气体,就基本具备申请当嗅辨师的条件了。
“因为嗅辨检测是检测臭气是否影响到普通人生活的,要以普通人的嗅觉为参照。”李碧科解释说。
从嗅辨检测的前一天开始,嗅辨师就不能吃大蒜、香菜、麻辣火锅之类的辛辣食物,甚至不能穿刚刚涂完鞋油的皮鞋。总之,规避一切强烈的、带有刺激性的气味。还要保证充足休息,心情平静,以保持良好的嗅辨能力。
嗅辨师目前只有国家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才能培训,申请者必须通过该实验室的笔试和嗅觉测试,才能拿到上岗资格证。三年后资格证重新注册,重新测试。
我国的气味嗅辨师主要是结合环保、水务、环境等相关领域开展工作,所以嗅辨师通常会从环境专业或环保实验室检测人员中选拔和培训。
目前,整个杭州的嗅辨师数量很少,大多分布在省、市环保局、水务部门的气体检测部门。
另外,检测水质的部门里有一种嗅闻水体异味的检测项目,通常也叫做嗅辨师,但不需要像气体嗅辨师那样培训考试、持证上岗。比如,杭州环保局包括嗅辨水体和气体在内,一共有33位嗅辨师。
预计7月份可以对外开展嗅辨鉴定
检测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监测分公司去年6月挑选实验室人员送训,刚好考出了一支满足开展检测实验条件的“嗅辨小组”——包括1位判定师和6位嗅辨师。李碧科是唯一的判定师。
嗅辨师主要任务是嗅辨和鉴别各种气味和等级。之前由专业人员用采样桶或采样瓶现场收集气体样品后,由判定师在配气室对样品进行各个等级的稀释配比,再嗅辨,得出结论。
嗅辨师们对于臭气是否超标的判定,是有法律效力的。作为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如果嗅辨实验确认异味超标,结果将提交相关执法部门,依法责令治理。
到现在为止,供排水监测分公司的“嗅辨小组”,还没有对外开展业务,预计到7月份,就可正式挂牌对外开展嗅辨鉴定业务,除了协助环保部门进行空气检测,还可以承接个人或者企业的检测项目。一次嗅辨检测,目前市场定价在千元左右。
嗅辨师是怎样工作的?
快报请嗅辨师们做一次实验
上周末,我们来到供排水监测分公司,和嗅辨师们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嗅辨实验。
来到实验楼的天台,我们拿了一瓶花露水,在空中一阵乱喷。一位检测人员在现场采集风向、风速、气压、温度等数据,两位检测人员把约40厘米长、手臂粗细的真空玻璃采样瓶,举到鼻子的高度,打开盖子,“嗤”一声轻响,完成了采样。
“天台上风很大,花露水味一下子吹没了,今天取到的气味会比较微弱。”嗅辨师孙军波给出第一判断。
采集到样品气体后,李碧科马上进入配气室。
“采样后一定要在24小时内完成嗅辨,哪怕深夜12点采样回来,也要赶快实验。因为气味有可能会变化,或者黏附到器皿内壁等。”他说。
实验室温度在17-25℃、湿度在40%-70%,还要安装空气净化装置。
他要把活性炭过滤的洁净空气灌装到密封的塑料袋里,然后用针筒抽出一定比例的样品空气,打入其中一只塑料袋里。
每个嗅辨员的每次嗅辨,都会拿到3只密封的袋子,其中只有1只混入了样品空气,其他两只袋子里是干净的空气。嗅辨员要做的就是把这只袋子闻出来。
稀释10倍
我什么也没闻出来
摄影记者闻对了一次
4位专业嗅辨师几乎全都闻对
4位专业嗅辨师,和我以及摄影记者,凑足了6人嗅辨小组,来进行这个实验性质的嗅辨检测。
嗅辨师们坐在独立的嗅辨室里,互不干扰,用手轻按袋子,让气体缓缓出来对着鼻子,然后把答案告诉判定师。闻对了有味道的袋子,就在相应的表格中画圆圈,闻错了画叉,闻不出来就画三角形。
第一次实验——稀释10倍。每位嗅辨师要闻3次,每次都是3个袋子。
每位嗅辨师闻得非常快,基本上凝神一闻,就有答案了。
结果,我自己拿到袋子的时候,轻轻一挤,只觉得一股凉凉的气流直冲鼻子!
我顿时蒙了,什么味道?哪有什么味道?就觉得有一股小微风,钻进鼻腔里还有一点痒痒的,完全感觉不出味道啊!
我捧着三个袋子使劲嗅、反复嗅,什么也闻不出来!
简直无法接受,平时我还算是鼻子灵光的人啊!
我又嗅辨了两次,一共9个袋子,7个闻不出来,2个闻错(其实我是蒙的)。
可是,判定师李碧科悄悄告诉我,4位专业嗅辨师几乎全都闻对了!他们加起来12次嗅辨只有1次闻错的。
摄影记者严嘉俊参加嗅辨,刚开始也闻不出来。
后来,嗅辨师孙炎告诉他:“气味稀释后,不会再是原来的那个味道,你如果想着花露水味去闻,肯定闻不出来!你闻到的应该是一种淡淡的异味,说不上是什么味道,只是感觉和纯净的空气稍微有点不一样!”
严嘉俊三次实验里面闻对了一次,一次闻错,一次没闻出来。
稀释100倍 “全军覆没”
第二次实验难度大增——稀释100倍!
毫无疑问,我一次都闻不出来,严嘉俊也是一次都闻不出来。4位专业嗅辨师,各闻对一次。
这样,本次实验就结束了,视为稀释至此不再有臭味,可以不用再继续稀释。
判定师李碧科通过复杂的公式,对6人的嗅辨结果进行计算,算出样本的臭气浓度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答案是:超标了!
“这种是无组织排放的检测法,是以小组为单位,限定稀释倍数,比如10倍、100倍……每个倍数,让大家一起嗅,每次得出6个数据,计算嗅阈值,是否小于判定值(0.58)作为继续进行稀释和嗅辨实验的标志。这种检测法通常用于居民区、污染源周边道路的空气检测。”
“还有一种有组织排放的检测法,是以个人为单位,限定稀释倍数,依次去嗅,直到嗅不出味道为止。这种检测法一般用于工厂、企业等单位,要用一个很大的采样桶,放到排气口去采集气体。”李碧科说。
他们的鼻子为什么这么灵?
原来是苦练出来的
这次嗅辨PK,我和摄影记者完败。不是说嗅辨师的鼻子也是普通鼻子吗,但为什么他们还是比我们灵?
李碧科说,虽然嗅辨师也是普通鼻子,但要掌握嗅辨技巧,还是需要多次苦练的。
水务集团这支嗅辨师队伍,成立其实一年了,之前一直在训练中。嗅辨师孙军波说,有一次他们到一家化学制品工厂,采集到一个非常浓烈的刺激性气味。李碧科稀释了10∶1就拿出来给大家闻了!每个人闻了一下脸都绿了,都快要吐了!
“刚开始没经验。”李碧科搔着头皮不好意思地说。
现在,李碧科已经是一名有经验的判定师,凭感觉就可以稀释至臭气强度为2级(嗅感觉轻微) 的样品作为嗅辨的起点,一般经过2—3次嗅辨实验,即可完成样品的测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