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破解“结构性人才荒” 企业“三条腿走路”可行吗?
2017年06月14日 10:30:59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阮妍妍 实习生 杨佳音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快一年了,杭州猎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首席顾问郎越时仍记得他做过的一单有关“高级技工”的订单:“去年,临安一家生产企业要招一名高级汽修工,年薪一开口就是将近20万元。”

  照理说,这么高的年薪应该是极富吸引力的,可令郎越时意外的是,想要帮甲方招到一位合适的高技能人才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主要是这类人才比较紧缺,互联网上很难抓取到他们的信息,最后我们只好开着车去周边企业现场‘挖人’。”

  在“冰火交织”的技能人才市场中,如何招到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虽然让诸多生产企业经营者绞尽脑汁,但也并非束手无策。记者通过多日采访了解到,当前,杭州制造业企业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解决“结构性技工荒”难题:其一通过提高薪酬福利揽才;其二沉下心来自行培养;其三开展校企合作模式。

  引才

  涨薪资提福利,不断优化技工待遇

  “工装设计,大专,4000元以上;机械设计,本科及以上,4000元以上;技术服务员,大专,4000元以上……”

  本月初,在省人才市场组织的一场招聘会上,“生产制造”类和房地产与建筑装潢、计算机互联网、机械仪器仪表、电子通讯电器等五大行业,成为本次招聘单位人才相对紧缺行业。而记者从多家企业开出的岗位工资发现,目前在制造业,对于技术技能方面人才,本科学历和专科学历起薪相差不大。

  “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5月份,杭州的技工岗位薪资水平为3600—5400元,同比增长7.2%。其中数控操机等岗位,薪资甚至高达6000元以上,非常具有竞争力。”前程无忧旗下基层业务平台“米多多”市场经理史利鹏表示,在福利待遇方面,各职能技工共有的福利包括五险一金、包住宿、餐饮补贴等,一些岗位还有高温补贴、节日福利、年终奖金、员工旅游等。“技工的福利待遇在不断优化,而这也成为吸引技工就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他补充道。

  作为绍兴一家机械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张文博也参加了本月初的这场招聘会,并带来了20几个属于生产领域高级蓝领的岗位。

  “这是今年我第二次来杭州招人。随着我们公司生产线技术升级,对生产型技术人员需求比较大,招的这类人才年薪都在10万元以上,并不比行政岗位收入低。而且他们往往加薪升职的空间也较大。” 张文博强调,公司每年对这一人才的需求量都在增加。

  育才

  “老师傅”传帮带,在实践中打磨人才

  俗话说,人才兴则企业兴。在企业里,那些技术能力出众、善于钻研的“老师傅”不仅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他们又能带出徒弟,开发出优秀的青年技工,“老师傅”的作用不言而喻。

  “在企业内部如果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技术团队,外部再怎么花钱培训都没有用。因为,随着企业转型升级、设备升级、产品升级,操作者的素质也要升级。”华日集团副总经理孙敏华表示,在他看来,企业内部90%的人才都是在环境中打磨出来,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在华日电冰箱生产基地,有高级技师5人,技师几十人,分别在装备部、技术部和指导部门。这些技术带头人不仅自己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了更多的创造力,还大多参与了技术工人的培训工作,为他们的成才积极创造条件。

  “在我们公司,有关发泡、操作工培训都是由我在做。因为我们的发泡设备比较先进,操作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对新招聘的技术人员肯定要先进行培养。”有着十几年生产经验的技师叶顺宝说。

  在工作中安排高技能人员、技术带头人亲自培训初级工、中级工,或者通过“结对子”、“拜师学艺”等方式达到技术上的传、帮、带,是当前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市层面开展的“杭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自2012年启动以来,改变了过去高技能领军人才单兵作战模式,为杭州企业培养出了一批批新的高技能人才。据不完全统计,首轮50家工作室团队成员已带徒4000余人,其中培养高技能人才6000余人。

  聚才

  开展深层次产学融合,所学即所用

  如果说企业是以优厚的福利待遇来吸引技能人才,以不间断的内部培训来提高人才、挖掘人才,那么,和相关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合作,则是为了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形成自己的人才“蓄水池”。

  在杭州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里,有一个班级冠名为“新松班”,就是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正在开展的“产学合作”中的一项内容。

  “这个班级里的教学设计,包含了我们公司的一些产品体系、知识体系,我们的员工,尤其是来自一线的技师会过去给学生授课。”新松机器人培训主管陈冬君告诉记者,一般这种班都是五年制的,等学生的专业知识学完之后,第四年开始进入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短期实习,第五年开始正式实习。“这样就相当于他们的‘半只脚’已经跨进新松了。”陈冬君说,企业非常欢迎这类学生加入。

  事实上,在杭州,企业与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模式由来已久。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就和我市200多家大中型企业开展了这类合作,企业冠名的班级包括培养楼宇专业人才的“南都班”,培养汽修专业人才的“中德诺浩班”、“福伊特班”。

  “今年我们在开展‘产教融合指数调研’,通过这个指数,学校可以了解和比较各个企业和我们的融合程度。对融合程度深的企业,学校可以给予奖励。” 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洪春林说。

标签: 企业;技能人才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