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妈妈其实很爱你很爱你的,就你一个女儿啊……”“妈妈,我知道的。”杭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大教室里,一对母女都流下了眼泪。昨天,杭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举行社会开放日,记者见证了戒毒人员家庭亲情会见中的温情一幕。
会见开始前,管教民警给家属们播放了一部微电影。意外的是,这部微电影讲述了一个戒毒失败的案例:一名少女离开戒毒所后,走向社会,但因为处处碰壁、家庭不理解等,她又重返原先的“圈子”,最终被重新送进戒毒所。
“放这部微电影,就是想告诉大家,戒毒不是戒毒所一家的工作,而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尤其是亲情的关怀!”管教民警认真严肃地说。
自愿进戒毒所,“我不能这样荒唐下去”
早上10点多,一声令下,铁门打开,戒毒人员排队走进了大教室。
“爸爸,爸爸,在这里!”一位两三岁的小男孩开心地挥手。一位戒毒人员看到招手后,笑着走到这对母子面前坐了下来。
来自省内某地的小张(化名),30来岁,见到妻子和儿子后,赶紧从她手里把儿子抱过来,左亲亲,右亲亲,好几分钟后才把目光从儿子身上转移开。
小张是自愿进戒毒所的。“那时候真的不懂事,在外面乱玩,别人说这个好玩我就尝试了。后来身体越来越不好,我觉得不能这样荒唐下去!我和家里人商量后,爸妈和妻子都很支持我,叫我过来。”
“我跟儿子说,爸爸去上班挣钱去了,你想爸爸时我就带你去看他。”妻子说,她每月都定期带儿子来戒毒所探望老公,鼓励他坚持矫治。
“他表现很好,已经当上了班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七八月就能出来了。”一旁的小张妈妈也为小张感到高兴,“他进来以后变化很大,你看他现在胖了三十斤!以前吸那个,身体太瘦了。”
“我感觉我完全好了,没问题!”小张接话。
“家里开厂,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份新工作,等着他重新开始。”小张妈妈满意地说。
19岁女孩:出去后为妈妈开网店
无一例外的是,所有年轻的女性戒毒人员,一坐下来,就握着爸妈的手,哭了起来。
就在小张不远处,另一位年轻女孩一直紧握妈妈的手,眼泪不住地往下掉。“妈妈,对不起!妈妈,我爱你!”女孩大声说。
“只要你好好的出来就好咧。”妈妈回答。
“妈妈你瘦了……”
“你知道老妈天天在地里干农活种番薯呀,都是为了你,是不是?你原先成绩那么好,突然不肯学习了,叫老妈怎么接受得了。”妈妈感叹说。
“我以后会好的!”女孩叫欣欣(化名),今年19岁。或许是妈妈不善于表达,或许是自己青春期叛逆,当时还在上初中的她,因为一个小错误,被妈妈打了一顿。那是妈妈唯一一次动手,欣欣气得离家出走半年。也正是那半年里,她认识了外面的“朋友”,开始吸毒了。
“如果不是吸毒,你现在就是个大学生了呢。”妈妈对欣欣说。
“再给我一个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多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我现在在大队里负责出板报、画画、写文章,有时候就觉得自己读的书太少了。”欣欣说。
欣欣进戒毒所后,不仅身体得到了恢复,思想上和毒品彻底说再见,还学会了很多其他知识,“这里就像一所大学”。
她曾把妈妈对她的严格看做是“刻薄”。“那时候和妈妈吵架,我从不向妈妈道歉,觉得妈妈会原谅我的。现在我回想,完全不该这样啊,有事情就要说出来。这次出去,我要好好弥补妈妈!”
“我家在天目山,我出去后打算把家里的番薯特产包装一下,为妈妈开网店。”女孩说。
“我们家番薯真的很好的!”妈妈激动地拿出手机,翻出番薯的各种照片,马上就和女儿商量开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期待。
【新闻背景】
昨天,来自社会各界的戒毒志愿者、社工,以及戒毒人员家属等150余人参加了社会开放日。
大家观看微电影,参与戒毒人员亲情会见,参观戒毒治疗区、康复活动区以及戒毒人员宿舍,零距离了解戒毒人员学习、医疗、康复、教育等戒毒生活。
据悉,杭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依法管理、科学治疗、教育感化挽救戒毒人员,工作卓有成效,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3次,连续10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一级强制隔离戒毒所,5年蝉联“全国标兵强制隔离戒毒所”,2015年10月被公安部记集体一等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