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一个“虫”字,右边一个“八”字,这个字很少有人认识,电脑中的输入法也打不出来。“虫八蜡子巷”,这是杭州的一处地名,就藏在河坊街里。
有一种说法是,“虫八蜡”就是蚂蚱、蝗虫。古时候,民间有到“虫八蜡庙”祭祀的习俗,以保佑庄稼除虫抗灾、年年丰收。
在钟毓龙著的《说杭州》一书中,这样解释小巷得名的原因:“在清河坊西北,出河坊巷,南塞。实为八作司巷。南宋时有东西八作司设此。八作乃泥作、赤石作、桐油作、石作、砖作、瓦作、竹作、井作是也。八作司隶属于将作监(专司京师内外营造修理)。宋时其地属康裕坊,在御史台之西。八作司司员居此,因名八作司巷。后讹为百桌子巷、八足子巷、虫八蜡蜡子巷,均失原意。巷内有明嘉靖时抗倭英雄戚继光祠,知者甚鲜。”
这样看来,这条巷子不长,但历史已经蛮久了,而且人文底蕴颇丰。
“咣——咣——”,工人手中的锤子砸在墙壁上,让这条平日幽静的小巷,传来了有节奏的敲击声。昨天,虫八蜡子巷2号的D级危房正式开拆了。这让已经暂时搬家的居民们喜出望外,因为对他们来说,距离乔迁“新居”的那一天又近了。
虫八蜡子巷2号,经过前期检测,鉴定为D级危房。让人很难想象,近在咫尺的,就是每日熙熙攘攘的河坊街。“这幢房子大概建于上世纪80年代,房屋构造已经严重受损,外立面风化严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清河坊社区主任朱华琦介绍说。
腾空之前,这里住着11户居民。为此,清波街道和清河坊社区成立了攻坚小组,开展了“先排危、后治理”模式的整治行动,也拆除了部分违法建筑。日谈夜访,反复上门,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一方面广泛收集民意,一方面耐心地做群众工作。街道还邀请了专业的法律顾问指导,为居民解答政策、产权等方面的疑问。
终于,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做通了所有居民的工作,实现了搬迁安置。
根据规划,未来的“新房”基于房屋基本结构不变的原则,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户型优化。“我们将进行‘拼厨接卫’等户型优化设计,还增加了一户一表、雨污分流等改造。”设计人员介绍说,将来,新房还会有更多“文化味”,留住河坊街、虫八蜡子巷的典故与传说,与周边的河坊街环境也更为和谐融合。
据了解,与虫八蜡子巷2号同时完成开标的,还有劳动路132号和惠民路70号两处危房项目。今年,清波街道辖区共有13处危房需要进行排危治理,涉及住户150多户,目前已全部进入整治阶段或完成整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