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通过绿色导火索催开花朵的力量
——“拯救民勤·绿色传递”回访记
2017年06月30日 09:05:01 来源: 杭州日报 李郁葱

  图片摄影 骆东华 李郁葱

  在当年潴野泽的中心位置,现在,在梭梭和红柳、白刺等固沙植物的拱卫下,民勤开始蓄水,试图恢复昔日的荣光,而值得我们庆幸的是,那些野鸭子的啁啾让枯燥的沙漠变得圆润和生动起来。

  这也是一种回答,大地以它凸显的面貌回答我们的耕耘:一切不是徒劳无功。

  1.

  在开往民勤的大巴上,我第一次感觉到视野中的愉悦。在之前多次的往返中,因为都在四月,季节的缘故,我看到的包括祁连山在内的场景,基本上都是阴沉的,像一个盲聋的人。而六月下旬的北方,天高地阔,配上返青的植物,绝对是一种享受。

  沿途,见到最为惊艳的就是红柳所披覆的花,灿烂、炫目,开放得十分的任性。沙漠里的植物,也许是因为干旱得太久,当它的力量储存到一定之时,它所绽放出的花仿佛就用尽了洪荒之力:璀璨、夺目。在我四月的民勤之行中,随身带回的那株肉苁蓉就是如此,虽然离开了它所寄生的母体,却在南方角落的潮湿和闷热中,一夜间锦绣繁华。

  在这次回访民勤之行中,后来在路边和沙漠边缘看到的那些野花,莫不如此,罗布麻、沙拐枣……仿佛在它们的深处,有着一种迫切的表达的欲望。

  一路走过,狄兰·托马斯的诗句时时回荡:“通过绿色导火索催开花朵的力量/催开我绿色年华/炸毁树根的力量/是我的毁灭者。/而我哑然告知弯曲的玫瑰/我的青春同样被冬天的高烧压弯。/驱动穿透岩石之水的力量/驱动我的鲜血/枯竭滔滔不绝的力量……”

  这是大地之诗,而我们种下的梭梭,在我们六月的回访中,它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2.

  昌盛村。第二期杭州林所在地。

  东面是腾格里沙漠,西北是巴丹吉林沙漠。被流沙三面夹击,每一次沙尘暴过后,村民们都要用手推车把院子里的积沙往外拉,流沙直逼村民的后山墙,很多人都迁走了,村里只剩下十几户人家还在这里艰难地生活着。

  杭州林的下面,埋藏着昌盛村一世、昌盛村二世,现在在杭州林的边缘,依然可以看到一些房屋坍塌后的痕迹,恍如旧梦,而我们就行走在梦之上。

  资料显示,民勤年均降水量为127.7毫米,年均蒸发量却高达2623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0多倍。据说,为了保护地下水,政府关闭了机井,禁止抽取地下水,生活用水每周集中供给,精确到家里有几口人、养了几只鸡、几只羊。

  世事的残酷在于,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人们依然无法取得现世的安稳: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虎视眈眈,它们要彻底抹去这片小小的人烟出没之地。

  梭梭林是一种抵抗。

  根须一直在向下延伸,延伸到把那些荒芜和黑暗都捆绑在一起,束缚住它们,让它们不再移动,而人们,也有了一个能够生存的空间。

  站在一个高高的沙丘上,梭梭青翠欲滴,风呜呜地吹着,把我们的影子吹得很薄。

  3.

  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是感恩的。

  在村口,我们邂逅了几个开拖拉机的村民,午休时分,在白桦树遮蔽着的阴凉处,当他们听说我们是杭州来的时候,热情瞬间呈现在他们朴实的面容上,宛如花开。

  他们感恩梭梭,正是这片杭州林的成长,让他们躲开了沙漠那贪婪的胃口,也才有耕种和生活。

  在他们目光所望之处,在他们手臂的指向里,向日葵、玉米等作物长得蓬蓬勃勃,而已经收割的苜蓿打包得方方正正,苜蓿将作为牛羊的饲料存储起来。

  这个时间,正是民勤蜜瓜上市之时,它们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了100多年,因为从沙土中吸取养分,全年162天的无霜期,每天超过12小时的日照,以及沙漠气候的巨大昼夜温差,让它积聚的更多糖分,口感特别甜。

  其实不光是蜜瓜,这里的杏子也十分甜润。大快朵颐之际,我们问,怎么好的东西为什么没有推广出去?国栋生态沙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俊河说,这些特产现在正以电商的模式销往全国各地。马俊河眼下还是民勤县电商协会的副会长。

  治理了风沙,人才能有生存的空间,而富裕起来的地方,才能留住人。

  值得高兴的是,马俊河在网络平台所发起的蜜瓜众筹,第一天就得到了网友的追捧。

  对于这些种梭梭的人来说,向梭梭学习扎根的技巧,是一种生活的本能。

  4.

  实际上,民勤有很多好东西,除了蜜瓜,还有沙漠之宝肉苁蓉、锁阳,又或者黑枸杞等,而民勤的羊肉更是脍炙人口。史书上有两则与羊肉有关的记载,都是战国时候的事,因为吃不到羊肉而引发了战争:一是中山国国君用羊肉羹宴请各级官员,分到大将司马子期那儿没有了。司马子期一气之下跑到楚国去了,并劝说楚国攻打中山国。另一则是郑国和宋国发生战争。宋国的大元帅华元宰羊犒劳三军,一时疏忽忘了把羊肉分给自己的马夫羊斟。结果第二天开战时,羊斟故意把华元拉进郑国的大营,宋军没了主帅后溃不成军。

  这都是民勤羊惹的祸。民勤的羊肉依然很好吃,但当年那片广阔的牧场却已经消失。

  在当年潴野泽的中心位置,现在,在梭梭和红柳、白刺等固沙植物的拱卫下,民勤开始蓄水,试图恢复昔日的荣光,而值得我们庆幸的是,那些野鸭子的啁啾让枯燥的沙漠变得圆润和生动起来。

  这也是一种回答,大地以它凸显的面貌回答我们的耕耘:一切不是徒劳无功。

  在我四月的那次民勤之行中,沙尘暴是一个感叹号,但到了六月,它成为省略号了。正如马俊河告诉我们,这几年民勤沙尘暴来袭的频率已经降低了许多,“以前站在风沙里,我们都看不见自己的手。”那些梭梭和梭梭以外的防沙植物正在起到越来越巨大的作用。

  在青土湖的湖面上,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划过优美的曲线。不远处,依然是茫茫的沙漠,在两个沙漠的对峙间,民勤这一小片的葱茏,给予我们的愉悦是多么的意外而巨大。

  5.

  “在循环和反复播放的季节/是卑微之物给了这个世界可以触摸的甜/让我相信造物小小的善意:/点缀于这些佝偻之树的中间/它们活过,在树干没有走远之前/它们是这浓荫中的灵魂/或许向上生长,但大地勾住了它们/向下的力量正如我们一日日老去/在这荒漠的边缘,人群的郊外/这些沉甸甸的果实多么让人意外”(《沙枣》)

  沙枣树早些年在民勤很多,但现在大多已经枯萎,偶尔有还顽强活着的,枝头上上一年的果实干瘪着,像是万物莫测的眼睛,就这样注视着我们这些从它身边走过的人。

  这是恩惠,或者是一种赐予。

  对于自然,我们在向它索取的同时,我们必须懂得适度。

  “通过绿色导火索催开花朵的力量”——

  从一个沙丘上去俯瞰,梭梭之绿正在蔓延,现在,绿色已经种下。六月的空气是纯澈的,花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催开吗?就像一个大声地宣告。

  我们相信这样的力量。

标签: 沙尘暴;红柳;杭州;村民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