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民间塘长“杠”了三年 黑臭池塘再现清波
2017年07月05日 09:51:33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汪玲 通讯员 沈旸 戴妍艺 叶丛

胡金林在打捞垃圾。

  记者 汪玲 通讯员 沈旸 戴妍艺 文/摄 叶丛 制图

  63岁的王大伯在余杭区东湖街道红丰社区胡石罅自然村开了一家小店铺,每天早上5点多开门,他总能看到店门口的池塘里,邻居胡金林已经划着小船,在打捞水面垃圾了。“3年了,天天如此,把这个池塘从远近闻名的黑臭池塘变成了景观池。”王大伯一边说,一边竖起大拇指,“不拿一分钱,坚持了3年,有几个人能做到?”

  见到胡金林并不容易,是红丰社区主任金香年把他拖来的,他觉得接受采访是“抛头露脸的事情,很难为情”。胡金林话不多,没一会,他就一边摆摆手说“我也没做啥,都是小事”,一边拿着打捞垃圾的网兜回家了。金香年笑着说:“他就是老黄牛,只做不说,埋头把池塘治‘活’了,但从不邀功。”

  很难想象,这个不善言辞的男人,自掏腰包万余元,将门口的臭池塘变成了美丽清洁的生态景观池。

  家门口的池塘臭了 居民都绕着走

  胡金林,58岁,土生土长的余杭人。家门口的池塘叫上塘,他在上塘边出生、长大、成家立业直至子孙满堂。眼看着小时候清澈如许的池塘变成居民们口中的“露天大型化粪池”,他很心痛。“站在家门口,都能闻到飘过来的臭味,晚上睡觉窗户都没办法打开。”胡金林说,“这个池塘脏了,我感觉就像是家里卫生没打扫干净一样。”

  胡石罅自然村有1万多名外来人口,大多居住在上塘附近,因为之前村子里没有截污纳管,粪便、饭店泔水、生活污水都随意排入池塘,使池塘水质严重恶化;再加上附近有该地最大的菜市场,垃圾随意丢入池塘中,更让本来就是“一塘死水”的池塘水质急剧恶化,居民意见很大。“哪里有人敢驻足,都是捏着鼻子绕着走的。”胡金林坐不住了。2015年,他和几位邻居一起琢磨着要干些什么。他们自掏腰包上万元,主动开始了“治水”工程。

  治水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凭借个人力量自发来治水。

  那年,胡金林先是花了900元钱买了一条船,每天在水面上打捞垃圾。垃圾虽然没有了,但水质并没有变好。胡金林又找到社区,社区提供了水泵将上塘的水抽干。沉在水底的垃圾露出来后,胡金林全部打捞干净,但水质改善效果也不佳。“3天不到,新换的清水就脏了,淤泥从水底泛上来,水面上漂满了污花。”那些天,王大伯就看到胡金林整天整天地在水面上打捞污花。“身上衣服都湿透了,我们都挺感动的。”王大伯说。

  3年坚持治水 如今又见清波

  在红丰社区主任金香年的印象中,胡金林上门,大多是和水有关,“居民来社区,有反映个人问题、家庭问题的,只有他,反映的问题很多都是关于池塘的。”

  “我就不信治不好这个臭水塘!”胡金林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治本。他请教专家,专家建议说要将死水变活水,再进行生态修复。胡金林就找到社区一起商量解决。这两年,社区将上塘沿岸的住户都截污纳管了,池塘也清淤了,还提供了2台水泵,将马石河的清水抽到池塘里,通过人工流动水源的方式改善水质。

  为了长效治水,胡金林自掏腰包万余元,购买PVC管、钢绳,在池塘中种了狐尾藻、金钱草、再力花,还从鱼苗场买了几千尾小鱼苗放到池塘里。“这些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污染物,鱼可以净化水质,吃一些浮游生物。”从前对这些并不了解的胡金林,现在俨然成了半个专家。

  胡金林多年来的坚持,都被周边的居民看在眼里。渐渐地,居民们往池塘里乱丢垃圾、排放污水的现象少了,很多人还主动加入到池塘整治和生态维护的工作中。“只要他一句话,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都愿意参加。”居民们对胡金林的工作很支持。胡金林说:“上次买水生植物时,我一个人拿不回来,就有邻居自发开车和我一起去。他们支持我,我干起活来动力就更大了。”

  3年时间,胡金林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的上塘又见清波,鱼虾、螺蛳也回来了。“与3年前比,现在水质已经非常好了,但工作不能停。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长效保洁,要维护好,这里才能一直美下去。”胡金林说。

标签: 胡金林;池塘;垃圾;居民;打捞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