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钢正在施工现场指导工人操作。记者 丁以婕 摄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老舍先生这句对盛夏天气的描述,用来形容这几天的高温闷热再合适不过。
昨天上午10时,气温直逼35摄氏度。景芳四区雨污分流改善工程开挖沟槽现场,记者遇到了郑钢。
33岁的他,是项目负责人。
开挖中遇到了疑似地下管线,他拿上图纸赶紧跳到沟槽里进行比对、指导,“开挖一定要小心翼翼,错挖到别的管线可不得了。”
小区一共38幢房屋,之前家家户户都是雨污合流管,并包在阳台内部。一到雨天,污染源进入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河道。
怎么改善?
“需要对建筑立管进行改造。”郑钢说,顶楼住户没有改造条件的,屋面檐口需重新找坡,在阳台两侧新建雨水斗以及雨水立管接入雨水井;原雨水立管伸顶通气作为阳台废水管,接入污水井。
如果可以改造,则新建雨水立管,接入雨水井;原雨水立管伸顶通气作为阳台废水管,接入污水井。
郑钢手头不止景芳四区一个项目。“算上凯旋、采荷、四季青、闸弄口四个街道,一共16个社区都在做雨污分流改善工程。”为实现雨污分流,江干区正在从源头治理——从阳台入手,在原有阳台落水管之外,再接一根雨水管来。这样就从根源上把雨水与污水分开,做到“泾渭分明”。工程从5月份进场,最迟8月底前竣工。
郑钢每两天就要把手头的几个项目都转上一圈,不仅要协调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各个关键步骤和项目验收,还要处理好工程与老百姓之间的小摩擦。
就拿昨天来说,他6点刚过就出门了。
家住转塘的他,得7点前赶到闸弄口街道董家苑社区。“截污纳管项目方案有一点小调整,设计今天要出差去北京,我们凑他的时间,早一点去现场定掉。”
沟槽里没站上10分钟,郑钢早已汗流浃背了。
为防止中暑,施工现场为工人们每人准备了一个大水壶,随时补充水分。“每天要喝四五升水”,郑钢说,“虽然喝水多,但上厕所的次数却很少,水分都随汗水挥发了”。
“小区施工还算好的,实在热得受不了,总还有个阴凉处可以避一避。道路施工就不一样了,太阳直射在地面上,明晃晃的。尤其是铺沥青,高温天气正是最佳时机,天气热,沥青凝固好,不容易断裂缝,压实度也好。”他抬头看了看说,“估计这种状态,还得坚持一个月。早一天完成,就是给老百姓行了方便。”
这不,景芳四区刚忙完,他又得赶赴下一个小区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