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宋宾娜 王益敏 王燕平)海康威视大楼在钱塘江南岸,外观是不断递进的波浪形——在科技的大浪中只有勇立潮头,才能冲向制高点。“神捕”团队的办公室,就在这“大浪”之中。
对一家科技公司来说,人才始终是第一要素。海康威视研究院可以说是公司的核心技术研究团队,2015年的时候人数为100多人,到现在已经达到600多人,其中硕士生、博士生比例达到九成。据了解,海康威视每年的研发投入占了销售额的7%到8%。以去年319亿元的销售收入为例,一年的研发投入在20亿元以上。
专治交通“疑难杂症”
2009年,“神捕”团队初具规模。年轻的研发人员围坐在一起,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扬帆起航。
“简单地说,通过‘技术’替代‘人力’,协助用户解决道路交通的各种问题。”技术工程师阿海说。这些产品,说得更高端一点,就像经常出现在科幻大片里的“天眼”系统,能实时分辨道路上的每一个细节,不仅帮助维护交通通畅,保障良好的交通秩序,保障安全,更能破解交通事件中的“疑难杂症”。
比如:可以识别车辆的各种细节特征,包括车辆的子品牌、年代、款型,包括车身上的某些自有标示痕迹,或挂饰、摆件、遮阳板特征等等,用于对车辆的精确识别和侦查定位,目前,可以识别的车辆品类有4000多种。同时还可以对行为进行识别,如行人闯红灯、车不礼让行人等,对交通秩序的维护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即节约了维持交通持续的人力,也为普通民众带来了良好的交通秩序。
交通秩序管理,城市治安防控,这是“神捕”系列的职责。他们需要解决的不仅是道路交通的良性、有序,还有保护城市良好的治安环境;包括交通法规的有效执行。比方说,车辆违章肇事严重威胁普通公众生命安全,令大家深恶痛绝,但违法车辆逃逸、甚至用套牌等方式掩饰的事却屡有发生。用传统的技术手段,依据车辆颜色、车型、车牌等信息进行查找,通常比较难寻找到违法车辆。而现在“神捕”的系列产品,通过识别到车辆中一个独特却微小的细节,就能在亿万视频数据中秒级搜索,精准查找,锁定违法车辆,并分析出其行动轨迹。
研发人员介绍说,这些产品在实际应用中能发挥很大的价值,让城市交通治理更高效。但这些产品内含的各种算法还是很“烧脑”的,经常为了一个极小细节的改善或优化,这群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研发人员,就通过不断地调整算法、不断的测试,再调整、再测试,包括不断跑实际使用环境,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细节,反反复复……直到效果达成。“大家谁都不敢马虎,不能拖整个团队的后腿。”也正是所有海康威视人这样的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成就了海康威视。
产品升级,前进永无止境
如今,海康“神捕”家族产品系列已达10多款,更是经历了多代产品的更新换代。
第一代是以线圈为代表的外部物理触发方式,是技防在交通领域的第一步落地;第二代视频替代物理,为智能交通摄像机的全面推广打开了新空间,越来越多的用户需求被实现;如今,整个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更加专业、复杂的需求对现有产品的算法、功能、性能、形态等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在“神捕”团队内部,有一句属于大家的座右铭,叫“问题到我为止”。也就是说,对客户来讲,有任何问题找到我们,从“我”开始,由“我”结束,绝无推诿。当然,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靠的是团队协作。也正因如此,团队从组建至今,研发的产品在同行中始终处于领先,“一直是领跑者,需要耐得住寂寞,更重要的是不断挑战自我。”研发人员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原本简单的视频监控和定向分析,已经转变成为需要系统自我深度学习。“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像教小孩子一样,让机器能够通过自我学习,掌握识别能力。我们需要从最简单的内容开始,采集基本的素材,让‘机器’学习;需要寻找或者设计模拟各种动作、行为,让‘机器’学习识别各种动作。同时还要训练他们适应刮风、下雨、顺光、逆光等等各种环境……”
入夜,位于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海康威视大楼灯火通明,犹如波浪上泛起点点星光。对海康威视来说,成为全球安防行业第一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世界级企业。”海康威视副总裁郑一波说,“这样的目标,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上,还体现在产品品质、品牌影响力、研发能力、管理水平等方方面面。”
而“受人尊敬的世界级企业”的目标,或许就是来自如此平实之中的不平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