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国际赛场又传来一个好消息:在印尼结束的第48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杭二中高三男生王准拿到金牌,这已经是杭二中取得的第10枚国际奥赛金牌。
昨天,王准回到母校。小伙子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憨憨的,说话慢条斯理。导师钟小平对这位爱徒的评价,跟王准的性格一样:厚积薄发。王准刚进校物理竞赛小组时,排名十几位,但他却是最努力的一个。
王准说,物理教材上的许多概念经常是一两句话带过,对自己来说远远不够。“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再去参考其他书上关于这些概念的解读。搞懂概念,才能做题。万一做错,就重做几遍,第一遍找错在哪,第二遍、第三遍是尝试其他解题思路,加深印象。”小组里,王准效率最高。一张物理卷,别人3小时还做不完,他花2小时基本搞定。王准在同学中有个绰号“教授”——同学遇到问题喜欢找他,他也会热心解答。
7月份,杭二中双喜临门,除了王准,上周林欢同学刚刚摘得第49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本周王梓豪还将和另外三名选手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同样是夺金热门。
近年,竞赛越来越受重高重视。杭二中主管竞赛的副校长陈钧坦言,竞赛并不适合每个学生。“经过多年观察我发现,玩竞赛的学生必须有这些素质。”首先是耐得住寂寞,有执着的目标,并真心爱这个科目。竞赛路很枯燥,要有强大的毅力才能走下去。还要有好的心理素质,无论碰到多大困难都能保持沉稳。“三分钟热度的学生竞赛之路走不远。”
陈钧说,玩竞赛并不是进国家选拔队、被保送、获金牌才是成功,竞赛经历对学生的抗压能力、自主学习等促进很大。“这届毕业生中有个魏易凡,三年前曾参加过数学竞赛,后来虽没有持续下去,但成长很快。参加北大‘三位一体’招生,竞赛经历帮了他很大的‘忙’。”
记者了解到,今年这届杭二中毕业生有540多人(不包括出国),参与过竞赛的学生约200多人。“比如沈晓玥,高考总分全省第9名,她高中三年没玩过竞赛,一样考入了心仪的大学。如果学生学有余力,痴迷某个学科,竞赛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学生各科均衡,走常规成长道路一样能成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