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万事利勇闯新“丝路”
2017年07月27日 03:52:55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陈佳莹

  浙江在线7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佳莹)惊艳世界的瞬间注定不会被遗忘:一年前的G20杭州峰会,从元首欢迎晚宴到文艺演出,丝绸制成的请柬、席签、菜单、文件袋……让各国嘉宾爱不释手、争相收藏;两个月前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一袭丝绒中式旗袍,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这些让人惊艳的丝绸产品,全部来自杭州的丝绸企业——万事利集团。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G20杭州峰会……近10年来,中国承办的一系列世界级盛会,万事利每一次都有丝绸佳品作为国礼、礼服、纪念品等亮相。

  每一次盛会上的精彩亮相,都给万事利带来明显的品牌效应和盛会红利。今年上半年,万事利丝绸板块销售额同比增幅达91%,利润成倍提升。

  “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的国家,我们的祖先筚路蓝缕,开辟连通亚非欧的陆上丝绸之路;扬帆远航,闯出连接东西的海上丝绸之路。今天万事利取得的成绩,不仅是我们长期以来对转型升级孜孜以求的结果,更受惠于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说。

  传统产业,迈上前沿的创新之路

  这些天,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接连接待了几批来自全球顶尖丝绸品牌的客人。这些过去“高高在上”的大牌为何主动造访?原来,他们看中了万事利新近研发成功的双面数码印花技术。“这是万事利的独门绝技。”杭州万事利丝绸数码印花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廷方告诉记者,同样材质的产品,用上这个技术后价格能提高两成到五成。

  “过去我们想去国际大牌参观,不仅要反复迁就对方的时间,有时候还要吃闭门羹。”马廷方是25年前万事利引进的第一批大学生,他亲眼见证了万事利的转型升级之路:“10多年前万事利的出口业务几乎全是为国外品牌做贴牌加工,出口一米丝绸面料才赚几块钱。现在万事利在杭州大厦的专柜,一条丝巾能卖到几千甚至上万元,无论是设计还是制造技术,我们和国际品牌相比毫不逊色。”

  成功背后是一条披荆斩棘之路。1975年,沈爱琴创办了万事利集团的前身——杭州笕桥绸厂,靠过人的眼光、灵活的机制,她把一家社队企业发展成为集坯丝、染色、织布、印花、砂洗、服装于一体的丝绸全产业链企业集团,在铁板一块的计划经济里闯出了一片天。

  那时的万事利也与大多数中国丝绸企业一样,为人做嫁衣。挣扎在价值链低端的中国企业,生产了全球90%的蚕茧、70%的生丝,但丝绸工业总产值甚至不及法国的一个零头。

  在沈爱琴、屠红燕两代领头人的带领下,万事利成长为中国丝绸产业的领军企业。集丝绸工业生产、创意设计、技术研发、现代物流、工业旅游于一体的万事利下沙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万事利转型升级的缩影。这里有丝绸行业唯一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以及新丝路博士后工作站与设计研发中心。马廷方告诉记者,近年来,万事利砍掉了30多家纺织类子公司,淘汰了污染大、能耗高、人工多的传统印染工艺,聚焦适应小批量、定制化市场的数码印花技术,发力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等高附加值环节。

  “我在万事利做了这么多年丝绸,实践证明,传统产业不能固步自封,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才能老树发新枝,保持常青。”马廷方说。

  今年4月,万事利在蚕丝上又“玩”出了新花样。小分子蚕丝蛋白提取技术研制的蚕丝面膜,在市场上投石问路即一炮打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销售了8万多盒;万事利还和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积极拓展丝绸上下游产业链,研发中的“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通过生物技术将克隆的外源基因人为地整合到家蚕基因组内,以得到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一旦实现产业化,应用空间非常广。

  民族品牌,迈上精彩的国际化之路

  2008年,万事利青花瓷、粉红系列颁奖礼服成功闯进北京奥运会,并以精妙的设计与精湛的工艺一举成名,成为万事利登上国际舞台的里程碑。

  从单纯出口国际市场到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际国内的设计、研发、制造、品牌、渠道资源的深度整合,万事利的国际化之路越走越宽。

  2013年,万事利与法国百年丝绸企业MARC ROZIER达成战略合作。“当年考察时,最让我震惊的是,他们至今仍完好保留着100多年来设计的一万多个花型图案。”在屠红燕看来,与MARC ROZIER合作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管理和全球市场资源的整合,更有如何成就一家百年企业的精神淬炼。

  2014年,曾担任爱马仕纺织板块CEO的巴黎特加盟万事利。“中国不能简单成为丝绸加工国家,一定会出现一个中国奢侈品牌,在丝绸文化创意方面有着深刻见解的万事利是最有可能的。”巴黎特如此解释他的跳槽动机。

  在巴黎特的加盟效应带动下,2015年万事利成功组建国际设计团队。通过与法国、意大利等国外设计师团队的融合,万事利设计团队的实力不断提升。“我们的设计手法从平面化到如今运用多种技巧达到立体化,从图案到色彩搭配,产品越来越与国际时尚保持一致。”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发中心总监赵小松说。

  “我们这款大方巾,文化意象取自中国的传统吉祥图腾——凤凰,初始设计由万事利完成,产品配色、细节立体化等设计提升在法国,卷边工艺则是在马达加斯加完成。”赵小松向记者展示了一款名为“有凤来仪”的大方巾,生动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品牌、全球制造”。

  现在,万事利丝绸产品的出口额中有六成以上来自自主品牌。今年上半年,万事利布局的跨境电商开始发力,逾700万美元的销售额来自万事利自主设计生产的产品。

  就在前不久,万事利的品牌之路被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哈佛商学院作为企业经典案例收入教材,题为《万事利:中国的爱马仕》。

  中国丝绸,迈上融合通达的产业化之路

  “产业是文化中长出的树。”这是李建华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在万事利丝绸产品展示中心,记者看到了诸多丝绸文创产品,把文化从博物馆、城市、风景里提炼出来,融合在丝绸服装、丝巾、丝绸书画、丝绸墙纸、丝绸明信片甚至丝绸手机壳里,可谓把丝绸文化演绎到极致。

  “过去大家的视线往往局限在丝绸产业本身,总觉得丝绸产业市场小,产品除了丝巾就是睡衣。其实,当你跳出丝绸看丝绸,就会发现市场无限大。”在李建华看来,丝绸不仅是一种材料,更是一个载体,信息、故事、文化,丝绸都可以体现。

  这位被称为“丝绸文化大使”的企业家,去年在全国各地开展丝绸文化讲座152场,更编纂出版了《神州丝路行》《丝路密码》等多部丝绸文化专著。“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丝绸的历史内涵、丝绸应用的无限可能,只有更多的人了解丝绸、爱上丝绸,我们才能把市场蛋糕做大,带动从养蚕、缫丝到染色、织布、印花的整条丝绸产业链共同发展。”李建华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走向全球,丝绸这一传递着柔软善意、象征着互利共赢的文化意象被越来越多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人所接受和喜爱。在万事利产品展馆,记者见到了一款印有“一带一路”沿线地标图案的“爆款”丝巾,该款丝巾融合了AR技术,只要用手机扫一扫丝巾图案,丝路故事就会以视频形式徐徐道来……

  在屠红燕看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将迎来丝绸和丝绸文化的复兴,这将为丝绸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她说,作为中国丝绸企业,万事利要无愧历史、不负未来……


标签: 丝绸;传统产业;万事利集团;峰会;G20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