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杭州,协调发展走向高水平全面小康
2017年08月14日 08:40:37 来源: 杭州日报

  杭州大运河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八八”战略,其中包括“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些关于城乡一体和区域协同的提法成为协调发展理念的先声,是协调发展理念成长的原点。作为浙江的省会城市,杭州通过贯彻实施“八八战略”,取得了探索协调发展的先机,取得协调发展的成效。

  实施区域一体发展

  杭州市域发展极不均衡,城乡区域差距较为悬殊,“东快西慢、东强西弱”矛盾非常突出。为此,杭州通过“区县协作”模式推进西部县(市)发展。一是推进规划建设一体化。按照“做优老城区、做强新城区、做大县(市)城、提升中心镇、建设新社区”的总体思路,坚持“城乡一张图、全市一盘棋”,完善城乡区域规划体系,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建设。二是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依据主体功能划分,加强区域产业布局调整,择优选择若干区域作为产业集聚新平台,加强中心镇特色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郊区经济。三是推进要素配置一体化。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加强城乡统筹的各类要素市场建设,把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向农村,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流向农村,促进市域范围内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四是推进生态保护一体化。深入实施“环境立市”战略,积极探索工业化、城市化和生态化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生态型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统筹城乡管理和社会治理,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品质生活和现代文明。六是推进民生保障一体化。加快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相互衔接的民生保障联动机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人民群众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

  通过“区县协作”机制,杭州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市、区两级对西部县(市)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区县(市)协作和“联乡结村”活动不断深化。“交通西进”、“旅游西进”带动效应明显,西部县(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更好改进,西部县(市)发展的短板得到弥补;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中心镇发展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推动了中心镇建设上新水平。通过积极发挥市场配置在中心镇建设中的作用,有效搭建平台,促成大企业大集团参与中心镇建设项目。区县之间产业协作亮点纷呈,东部城区获得更好发展空间,西部县(市)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县(市)发挥生态优势,“美丽乡村”建设得到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营造跨行政经济圈

  杭州都市区处在浙江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大都市区之首。杭州主城区需要发挥核心辐射作用,推动与湖州、嘉兴、绍兴之间跨行政的全面合作,加快形成杭州都市经济圈,带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为此,需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使得杭州都市经济圈率先建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坚持互惠多赢、共同发展。引导确立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共同体意识,着力突破行政体制壁垒,建立杭湖嘉绍地区互利、互补、互惠关系,通过合作交流,协商解决单个城市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实现共同发展。二是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着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实施规划引导和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搭建联动发展平台,推动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都市经济圈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作用。三是坚持协同联动、优势互补。明确各个城市在都市圈中的地位与资源优势,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杭州依托周边城市资源,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周边城市则主动承接中心城市的辐射,凭借大都市的外溢效应,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借势发展特色产业。四是坚持统筹谋划、循序渐进。以思想观念认同为先导,以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以产业、设施、市场、体制、机制对接为重点,统筹安排,先易后难,有序推进,通过跨区域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合作,促进都市经济圈的建设与发展。

  通过跨行政经济圈建设,杭州提升了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之中的竞争优势,增强了杭州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了杭州主城区“腾笼换鸟”,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能级。这就使得产业布局得到更加科学的引导,环境保护领域得到更强的地区合作,整个区域文化得到更加完整的体现。同时,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发展,也是浙江省推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选择。杭州都市圈已经成为浙江全省区域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块。包括杭宁铁路客运专线、杭甬铁路客运专线、杭长客运专线、钱江通道及接线工程和杭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及配套设施在内的一系列重大交通项目正式通车运营,杭黄铁路开工建设,“五线一枢纽”高铁网络初具雏形。根据中国都市圈评价指数显示,杭州都市圈已经位居中国都市圈绩效评价前三强。

  构筑网络化大都市

  杭州探索运用协调发展理念,着重回答好杭州长期面临两个重大问题的困扰。第一是如何解决杭州旅游业发展与工业发展的矛盾?第二是如何解决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针对两个重大的矛盾,杭州跳出老城区建设新城,探索既要工业又要旅游业、既要保护又要发展的协调发展道路,走出一条“双赢”路子。按照保老城、建新城的建设思路,科学规划市域网络化大都市,通过城市建设重心向钱塘江两岸转移,推进“西湖时代”迈入“钱塘江时代”,力争使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与构筑现代化大都市相得益彰、交相辉映。为此,杭州通过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重构城市空间形态,形成以市区为核心、县城为依托、中心镇为基础,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多节点、开放型的网络化大都市。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勾画市域网络化大都市的发展蓝图方面,要求加强市域的整体规划、优化主城、副城与组团的功能布局、明确各县(市)城的功能定位和完善中心镇的发展规划。二是统筹城乡建设。提升市域网络化大都市的整体功能方面,要求做优做美主城区、加快“一主三副六组团”建设、加快西部县(市)城建设、培育发展壮大中心镇和提高城镇基础设施网络化程度。三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夯实市域网络化大都市的产业基础方面,要求优化市区产业布局、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构筑市域1小时半旅游圈、构建层次分明的都市农业圈和形成跨区域开放型发展格局。四是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方面,要求保护城市生态屏障、加强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五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方面,要求统筹城乡教育事业发展、统筹城乡文化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和统筹城乡体育事业发展。六是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构建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方面,要求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县(市)城和中心镇集聚、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营造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环境和吸引人才到副城、组团和中心城镇生活、创业。七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要求做好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和统一新老城区救助政策。八是改革投融资体制。拓宽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融资渠道方面,要求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城镇建设、增强市场融资能力和建立市、区县(市)共建机制。九是创新体制机制。消除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的体制障碍方面,要求理顺副城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六大组团的管理体制和深化中心镇管理体制改革。

  通过构建网络化大都市,杭州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加大,包括庆春路过江隧道建成通车,地铁一号线、地铁二号线、地铁三号线、萧山机场二期、“五线一桥一枢纽”、钱江通道、之江大桥、九堡大桥在内的重大工程全面推进,以“一绕十射”为主骨架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杭州作为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加突出。萧山、余杭、富阳加快融入主城区,“三副六组团”建设力度加大,包括大江东新城、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奥体博览城在内的新城建设势头良好,包括良渚遗址、超山和湘湖在内的综保工程深入实施,城市发展从以西湖为中心向以钱塘江为轴线转变。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八八战略”要求浙江发挥城乡协调发展优势,推进浙江城乡一体发展。为此,杭州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推动杭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首位度,打造增长极,破解“城市病”。坚持“两疏散、三集中”方针(“两疏散”就是疏散老城区建筑和人口,降低老城区建筑和人口密度;“三集中”就是企业向园区集中、高校向大学城集中、建设向新区集中,其中,新区是指钱江新城、科技城、下沙城、江南城、临平城5大块),大力推进“三改一拆”,重点实施“五水共治”,实施重大工程带动,由点到面、由线到片,大力推进城市形态、街道建筑、城市景观、城市道路、城市河道、城市产业、城市管理的有机更新。一是推进城市形态的有机更新。建设钱江新城,是推动杭州城市发展由“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先导工程”。建设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和塘栖、良渚、余杭、临浦、瓜沥、义蓬“三副六组团”,是更新杭州城市形态、构筑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大都市的关键之举。建设轨道交通系统,是杭州形成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大都市空间布局的基础工程。建设高教园区是杭州城市形态有机更新的重要方面。二是推进街道建筑的有机更新。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原则,制定保护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注重合理利用,大力推进街道建筑的有机更新,保护古城风貌,传承历史文脉,造福人民群众。三是推进城市景观的有机更新。对于杭州这样的风景旅游城市,推进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有机更新,意义特别重大。因此,杭州先后实施包括西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和“一湖三园”建设在内的重大工程,走出一条自然人文景观有机更新的道路。四是推进城市道路的有机更新。按照打造“畅通工程”、“民心工程”、“生态工程”、“文脉工程”、“竞争力工程”五位一体要求,坚持以“道路有机更新”带整治、带保护、带改造、带建设、带开发、带管理“六带”方针。五是推进城市河道的有机更新。杭州具有江、有河、有湖、有溪,又临海,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五水共导”山水城市。围绕彰显“五水共导”的城市特色,杭州先后实施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两大工程。六是推进城市产业的有机更新。杭州提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的战略思路,明确了提升发展传统优势工业、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位一体”的战略方针,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一号工程”。七是推进城市管理的有机更新。围绕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大力推进管理目标、体制机制、管理设施、管理内涵、管理手段的更新,努力实现“民本、从严、依法、标化、长效、精细、品质”管理。管理目标更新方面,从打造“没有垃圾、没有痰渍、没有牛皮癣”的“清洁杭州”拓展到打造“清洁、亲水、清静、绿色、无视觉污染”的“国内最清洁城市”。

  通过城市有机更新,杭州破解了城市空间形态面临的挑战、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的挑战、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缓解交通“两难”问题面临的挑战、解决“城中村”和农民工问题的挑战、彰显城市特色面临的挑战、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面临的挑战,包括西湖、西溪湿地、运河、市区河道、中山路和南宋皇城大遗址在内的综保工程取得重要成果,城市快速路网建设初步形成,钱江新城核心区建成,城市管理水平提高明显,主城区品位和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带动了浙江经济发展从县域经济迈向都市经济。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课题组

  执笔:姚如青

  专家热评

  杭州的经验值得重视

  董建萍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两个高水平”的奋斗目标,即确保在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奋斗目标既是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责任担当,同时也体现了对浙江现有发展基础的准确把握。浙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为两个“高水平”奠定了物质基础、实践基础,这其中,就包括杭州的发展样本和发展经验。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快速粗放的发展到全面协调统筹发展的跃升。其中协调发展既有明确的目的指向(全面发展),也有很强的路径探寻意义(统筹发展),是一种过程性、联动性特别明显的动态发展进程,牵涉到城乡、区域、经济门类、保护与开发、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等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的解决和调处。在当下,协调发展能否落到实处,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代表着、决定着本地区的发展进程和发展前景。因此,总结杭州协调发展的经验,对于实现两个“高水平”目标意义重要。

  杭州协调发展有四个方面的举措和发展路径。首先,针对市区发展“东快西慢”、“东强西弱”的格局特点,杭州市较早开始布局市区范围内的区域协调发展。通过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调整和投入,拉动杭州城西等边缘城区的发展。其次,利用杭州在长三角的区位特点,联动湖州、嘉兴、绍兴等周边城市,布局以杭州为中心的都市圈构建,扩大杭州发展的辐射效应,吸引和聚集各方面的资源,提升杭州竞争优势。其三,通过交通网络的战略性布局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着眼大杭州定位,联通和囊括更大范围的杭州区域,重构杭州的空间样态,提升杭州的都市化规模和均衡水平。其四,推进城市各项事业以及景观的有机更新,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打造宜居宜业活力创新的现代化新城,推动杭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杭州协调发展成效显著。根据中国都市圈评价指数显示,杭州都市圈已经位居中国都市圈绩效评价前三强,成为浙江全省区域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块。杭州交通立体化发展,以“一绕十射”为主骨架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萧山、余杭、富阳加快融入主城区,城市发展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其中尤其值得赞誉的是,杭州在注重空间扩展的同时,下大功夫、细功夫提升杭州的城市品质,即七大“有机更新”,包括城市形态有机更新、城市产业有机更新、城市建筑有机更新、城市景观有机更新、城市道路有机更新、城市河道有机更新、城市管理有机更新等,大大增加了老百姓获得感。

  杭州的协调发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观念转变、战略超前、规划先行、务实真干、锲而不舍、以人民利益为最根本衡量标准等。概括而言有这样一些经验:一是坚持区域一体化。杭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杭州的发展必须惠及全体杭州人民,所以很早就布局破解城市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实施“区县协同”战略,有计划有步骤有抓手地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二是坚持互惠多赢。在构建以杭州为中心的“城市都市圈”问题上,既考虑到杭州的发展需求,也要实实在在地顾及其他兄弟城市的发展。所以坚持了互惠多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确立经济圈的共同体意识,建立杭湖嘉绍地区互利、互补、互惠关系,从而助推杭州发展。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杭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杭州在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牢牢把握稳妥处理保护与发展、旅游与工业的矛盾,按照“保老城、建新城”思路,实施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形成以市区为核心、县城为依托、中心镇为基础,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多节点、开放型的网络化大都市。实践证明,杭州市的协调发展思路正确,举措得力,前景光明。

  (作者: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散入春风满洛城

  司马一民

  很多事物道理都是相通的。想到了弹钢琴,如果十个手指头不协调,肯定弹不出美妙的乐曲。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要坚持协调发展。既要立足于区域实际,又要有宽阔的眼光,甚至要有全球视野。站得高,看得远。要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尤其要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加快薄弱领域的发展。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注重发展的整体性。

标签: 杭州;协调发展;发展;统筹城乡;中心镇;都市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