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脉脉”“探探”“生日管家”等多个App通过诱导用户操作收集他人信息的新闻成为网络热点。
昨日,多位杭州读者向快报反映,自己也是“受害者”。
昨日13:52,77岁的市民林大伯来电——
我10日下午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浙江**公司有前同事标注你工作‘有两把刷子’,并向你介绍了29个职业人脉,***、***、***、***等17个好友也在等着你。”短信最后的署名是“脉脉”。
我本来当成垃圾短信的,仔细一看,不对啊,上面的朋友里有我女婿!短信上的这家公司,是我女婿工作的单位,后面的17个好友里面,第一个、第二个是我大女婿和小女婿,但我从来没有登录或注册过什么脉脉。
我觉得很奇怪:给我发短信,说明知道我的手机号,还知道我的名字,就连我女婿的单位和名字都一清二楚!
我把这条短信截图发到家庭微信群。
女婿回复说,这是广告(短信),不用理会。
我退休前曾在保密系统工作,对个人的隐私非常看重,看到这样的短信,心里很生气。
后来我听说,给我发短信的脉脉是一个社交软件。我没去下载。但我觉得他们没有经过我的同意获取我和家人的信息是不对的。
昨日16:36,34岁的市民毛先生也向快报官微反映——
我收到一条“脉脉”App发来的短信,说我的朋友在(App)上面夸我“有两把刷子”,并邀请我下载“脉脉”一探究竟。
我工作了10年,手机上的社交软件只有微信和QQ,从来没有使用过“脉脉”。为什么“脉脉”会给我发短信?上面提到的朋友竟然还是我的大学同学。
我给那位同学打了电话。他说,确实注册了“脉脉”,但从来没给任何人发送过邀请链接,但注册时,“脉脉”要求分享自己的通讯录,所以很多同学朋友都收到了类似的邀请短信。
这几天,我听说身边很多朋友都收到了类似的短信。
我问了问,情况大概是这样:一个朋友下载类似“脉脉”这样的社交软件后,在注册环节需要共享自己的通讯录,而软件平台方会根据通讯录里的姓名和电话、给通讯录用户发短信,造成是朋友邀请自己来下载软件的假象。
据《南方都市报》8月19日报道,“脉脉”“生日管家”“探探”等App通过诱导用户操作,收集他人信息。
有人认为这是企业病毒式营销的方法,有人质疑企业未经同意发送短信属于侵权行为。有记者就此咨询三款App的有关负责人,均得到回复称是使用App的用户自主操作,从而触发短信推送。
在知乎上,一位网友分析,许多人基于猎奇心理,想要了解究竟被哪位匿名好友惦记,所以会点击下载App。与此同时,新一波被标注的未注册用户又会收到相同的信息。
网友“送人亲”说,短信里提到的人,都是她在生活中有交际的熟人,所以很好奇,会去下载注册。
在注册时,跟很多社交软件一样,App会希望获取用户的通讯录权限,用户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但很多软件在注册时,就必须先授权,才能使用,也就是说,在使用这款软件之前,必须先把自己手机通讯录里的信息共享给软件平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