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西湖区中心的沿山河东段(八字桥西至古荡),总长约2.5公里,周边聚集了众多房龄20年以上的老旧小区。2013年,昔日城中的臭水沟,经过治理,完成了华丽转身,当年通过了市生态示范河道评审。4年过去了,这条河依然保持常年清澈。近日,记者在天目山路杭大路口走访,发现沿山河两岸柳树成荫、河水清澈,让人流连忘返。
如何才能叫生态示范河道,要求是很高的:达到Ⅳ类水标准,透明度大于50厘米,水里看得到鱼虾和植物,河岸设施完善、养护规范、环境整洁优美,还要有河道长效管理机制,沿河居民环境调查满意度达到90%以上。
“河道不是静态的东西,水是流动的,很难保证治理完成的河道永远不臭。”市城管委河道监管中心设施运行处处长沈小红介绍说,从2013年至今,杭州市共打造了30条生态示范河道,目前水质基本保持在Ⅱ-Ⅳ类水。“河道整治成功很费劲,但后期长效管理更难。”就比如沿山河东段,在长达4年间,一直保持水质优良,河道监管部门确实动了不少脑筋。
西湖区城管局河道科科长吴兴昊介绍说,2013年沿山河东段达到生态示范河道标准后,养护治理一直没停。2015年,杭大暗渠和沿山河交汇处造了一座闸门,这是为拦截杭大路周边小区和商铺产生的污水。同时,在连通闸门的方渠内设有微生物培养净化系统,保持河道生态平衡。2016年,杭州首次在沿山河东段实施了底泥钝化技术,避免淤泥上泛,也有效控制了蓝藻生长。今年,河道监管部门首次尝试在沿山河东段引入第三方监管模式。
沈小红说,打造生态示范河道,体现了杭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河理念。目前,30条生态示范河道周边都形成了适宜多样性生物群落和自然人文相协调的河道景观,并依靠生物群落及相应河道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不断改善杭州的水环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